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主演:三船敏郎 千秋实,罗生门电影高清在线观看、迅雷下载。
《罗生门》下载观后评论:
今天是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75周年第二天。本片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0年上映并拿下世界级电影奖项,亚洲片首次走向世界。“罗生门”这个词语已经超越芥川龙之介原著并取而代之,甚至进入成语语汇特指不明真相或者说同一个事实但却有多个不同版本的过程最终共同指向同一个终点。与原著的不同是电影给了一种可能的真相。但是这个真相过于残酷,乃至让人们不愿意接受这不堪的现实,《少年π》的隐藏版本也是基于这种对残酷现实的暗中指认。电影之所以优秀并不止于讲了一个多么好的故事,更在于如何用电影独有的语言来传达和呈现,从这一点上来说,“现代日本电影之父”开创了电影叙述的新时代。回到电影史,再看近些年有叙述性诡计的《心迷宫》《看不见的客人》这些推理电影将会有更加丰富多样的观影体验:亲眼见证电影史是如何一路走来流变至今的。
![罗生门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5310719628.jpg)
最后樵夫讲述的是真实的情况 除了隐瞒匕首才是致死的凶器 这点在女巫最后的证词里有提及 对武士的勇猛没有什么加分 所以是实情 妻子是因为丈夫的怂和冷血伤了心 所以无论是妻子还是樵夫的证词里都有表明丈夫事后是对妻子产生了厌恶 所以两个人决斗也是妻子怂恿的 到了强盗这里 决斗也就对得上了 只是没有描述的这么勇猛 而是稀里糊涂的把武士杀掉了 武士这里没有说决斗 把过错直接推给了妻子的背叛 是为了给自己留面子 所以自杀也是不可能的 这么怂怎么会自杀呢 樵夫虽然胆小怕事 但是没有那么多心眼这么大的事不可能编的很离谱 最后这个孩子谁的都不是 樵夫被点醒真心想收养孩子 毕竟有个珍珠匕首 和尚抱孩子太娴熟差点让我误会 毕竟确实需要练习一阵子 电影拍摄手法很高级 大师不愧是大师 挺震撼我的
![罗生门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5311153718.jpg)
(7.24)每个人都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看到的,影像的传达的信息是直接的,但是人脑的内容信息却是模糊而又多义的,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更加注意保全自己。黑泽明的《罗生门》是日本电影走向国际的开门之作,在很大意义上说,不仅在于影片主题的深刻,更凸显的是黑泽明高超的拍摄技术以及叙事新颖,多线性、多角度、不同人物的讲述可信又虚假,观众是审视这些人的“法官”,同时又是“罗生门”中的一员。大量的丛林中快镜头,光的设置,以及多次拍摄太阳的仰视镜头都值得一提,一句非常老土的话“人心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结尾仍旧是开放结局,影片的直观性和多义性是同时存在的,而这种矛盾的对立却产生了奇观。(完全忘记第一次什么时候看的,只对樵夫和尚路人三人的对话印象比较深刻)
![罗生门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5310814166.jpg)
总共四个版本的故事,我总是想不通真相是什么,尤其是女主为什么要说是自己杀了她丈夫。女巫肯定是在装神弄鬼的,因此自动忽略掉。然后从强盗的角度出发,他说了真话因为人是他杀的,他说是他为了公平起见才放开女主丈夫和他殊死搏斗的,这或许是为了让自己的形象看起来稍微光辉一点,但是站在女主的立场上就完全无法讲通了,她为什么要撒谎?如果她说的是真的,那么可以理解为:强盗爱上了女主,看见女主杀死其丈夫后便准备好了一个故事去背锅。可是樵夫说的版本完全可以把这个猜想推翻,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了,樵夫说谎了,他看见女主可怜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便顺着男主的意思将故事加工,可是他完全可以去肯定男主的版本的真实性而不是再编一个故事,所以到这里我就想不通了......
![罗生门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5311225660.jpg)
各种品质无论好坏,善恶在我们身上都很难纯粹。人性浑浊而善变。我们在这个不甚清晰的自我里看世界,经历人生。看到和尚的痛苦,我明白了为什么香港纵火烧人的视频让我那么难过,因为他也烧掉了一部分我对人性善的信心。但是结局让我想起了最近书中看到的一句话“真实的命运比起这些暂时的忧郁,使人更多的担受痛苦,但也给人以更多的机会走向伟大,更多的勇气向着永恒。”好多幕的构图都很喜欢。PS话说中间居然藏了2分30秒的新葡京小广告,我真是猝不及防,但全是美女,没有一个帅哥,有点让人失望哈哈哈
![罗生门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531159420.jpg)
再度被流动的光影和充满张力的影像抛入了一个无限延伸的感官世界。二刷《罗生门》,不再像是几年前,仿佛倏忽从一个伪善的世界中惊觉,中宵独坐、久不能寐的心灵震撼,更多的是对于人类难免要沦入自然天性中平庸的、无可避免的恶的沉痛。可现如今已经有太多的怀疑——对周遭世界、对真理信仰,有些甚至将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逼入绝境。因而相信恒常不变的人性之光,尽管再微弱,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所在。在此为自己曾经的轻慢向黑泽明致歉:云开雨霁的光明结尾,正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始终不渝的慈悲心呀。
![罗生门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5311442514.jpg)
刚刚看完,现在满脑子都是那个女人的和结尾小婴儿的哭声。每个人的叙事都弱化了自己的过错,强调了别人的责任。虽然和芥川龙之介的原著相比啰嗦了不少,但加强了一些现实性。不过结尾那个雨过天晴收养小孩是个什么鬼哦,黑色电影还要强行给结尾一个光明的留白,难道怕政治不正确过不了审吗。影片还有物化女性的思想,虽然可能那个时代就是那样吧,但看的时候还是觉得尴尬。另外,资源匮乏人人不如狗的年代探讨仁义道德都是耍流氓。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谁还顾得上守护死人的匕首和头发呢?
体制越是看似坚固而秩序井然,越是能产生更骇人的邪恶。善恶之事并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大部分的变化产生在片刻,正如一瞬天堂一瞬地狱。那些数不清的片刻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与看似超脱于身体之外的思想,其实世人都只在遵循自己喜好行事,或着按部就班,在理所应当的情形之中促成更大的群体力量,与微观个体的行为紧密关联又如此壮观。一切都运行得那么正常,只是光鲜的内里是腐朽、绚丽的背后是灰暗,而这所有默默地“缔造“着一些泯灭作为个体——人性——的罪恶。
谎言(甚至是故事)的底层目的都是为了转移注意力,放大某些东西、同时隐藏某些东西,最终维护自我认定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所以说,没有绝对真相,只有相对真相;毕竟有些人编着谎言和故事也能逻辑自洽,连自己都会以为是事实。看待人性要看得透彻之余,也要看开点呐,不然闹心消极的还是自己受。另外,今日收获了个孤陋寡闻的知识:「罗生门」这个描述人性的现象级词汇,归溯到出处原来是个建筑名,而全片故事的讲述就在此处发生。
理性派会多看几遍,妄图通过蛛丝马迹还原一个真相,情感派多看到人性中的谎言,自私和虚妄。居中派马上能意识到这是一个无解的谜题,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模式出发,得到的结果就是不一样的,与其纠结表象,不如多欣赏下大师的智慧,大师的语言,电影的魅力。个人倾向于强盗的故事版本,毕竟是杀过人,见过大风大浪的,其他的人心理素质不行,见到血就慌了,保命要紧,谁还费那心思,我这个抖机灵的小鬼…
黑白灰的让故事更加纯粹前面一直很难入戏,后面愈发的觉得神。剧本太好了。这才应该是日本电影,1950年。笑着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本性恶的野人。本来觉得死人故事肯定假,但是又觉得电影说不定挺艺术,用最虚假的方式讲出最真实的故事?结果,没有任何人的故事是真实的。跪着求你你不嫁,不娶了你又急了。最后的打戏太像幼儿园打架了,颇具喜感。。。雨停了,天晴了,抱着小孩你又觉得人类行了。
在罗生门下三个不同身份的人物讲述着一个故事,故事也简单,但却以小见大,处处透露出人性的本质和弱点,值得思考。这类影片看起来往往让人觉得压抑,不得不承认上世纪50年代就能拍出这样的电影确实不易,更重要的是人家对于这种灵魂的拷问做的很有味道,虽属不同两国但却存在共性,显而易见的差距不言自明,希望能更多的对于自己进行反思,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进步,趁早削掉固有的沉疴。
樵夫:“我才是那个应该感到可耻的人,我不了解自己的灵魂”云游和尚:“不,我感激你,多亏了你,我想我可以继续保持对人类的信心了”。就我而言,我想我对自己说的谎已经超过对外撒的谎了,人生来有所恐惧,才有所隐瞒,善恶交织。史铁生说得好:(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在发现时已被重组。)历史,传说和神话又有什么区别?人真的是个复杂的动物,我们都是罗生门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