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第一滴血1 特德·科特切夫
蓝博,退伍越战军人,多年在越南战争中洗礼,已无法融入美国社会,重返原居的故乡小镇,又遭小镇警长诸多挑剔及无理指责。最后,他无法忍受。他要站起来对抗警长的挑衅,还
蓝博,退伍越战军人,多年在越南战争中洗礼,已无法融入美国社会,重返原居的故乡小镇,又遭小镇警长诸多挑剔及无理指责。最后,他无法忍受。他要站起来对抗警长的挑衅,还要对抗警长召来的大批特警。蓝博用他在越南常用的军事知识,来对抗这一批人。除了他尊敬的上校,无人、无法律、无武器可将他阻止。
《第一滴血1》下载观后评论:
我小时候从没看过史泰龙,但我学过把一条红布条系在头上,大喊“nuan博!”一个越战之后患有PTSD的蓝帽兵,他无法被国家接纳被人民包容,他融入不了现在生活甚至想躲回过去,没有过多直接描写越战的痛,但那微不足道讽刺的不堪一击的体面美国公民的自尊和面子一而再再而三揭开伤疤和伤害,几十年前兰博一个人从画面中走来,突破了个人英雄主义,用电影去控诉战争与扣问国家机器,把英雄形象拔高到另一个高度 离开时他还是一个人(才知道为什么5北美评价奇差,除了开头雨中山头的骑马,地道机关杀,是合格的cult片 但是离传奇太远了 时间太无情了)兰博在镜头前哭诉死去的朋友,那个做人体炸弹的越南孩子又有错嘛?越战后他活下来的朋友撑过战争去抵不过农药的癌症 最高的大兵死时瘦的像张纸,史泰龙除了硬汉一面,是有血肉情感演技的
这个应该是我小时候看的第一部个人英雄电影,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史泰龙比阿诺更具魅力,虽然我很喜欢阿诺。1.为国奋战多年的越战老兵,退伍后却连停车的工作都找不到,因为当时反越战情绪高涨。2.镇上的警察认为他是危险的流浪汉,百般刁难。3.触发了兰博在越战的惨烈记忆,终于爆发反击,大闹警局之后,躲进自己最熟悉的丛林。4.在他最熟悉的丛林战里,声东击西的战术,让和平年代的警察束手无策。5.人物的戏剧化错位:在越南兰博代表的美国强势的围剿者,回到本土,英雄老兵却反转到了越共的位置,成功国家机器绞杀的目标。6.兰博也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复仇?是证明自己?7.兰博最终的独白:我战场上奋勇杀敌,九死一生,回来却接受谩骂指责我是杀死婴儿的机器,我是全连唯一幸存的人,回来接受奇耻大辱。
比失败和死亡更加可悲的是遗忘和唾弃。你为他们的“和平”还有国家的侵略性权益在几万公里外的国度和敌人厮杀拼个你死我活,回到家乡后他们却唾弃你,享受着军国主义的权益喊着爱好和平的口号。也许是在中国体验不到这种退伍军人和官僚主义的强大矛盾的存在。警长是不是欺人太甚不自量力?同样是一部法律却只为拥有权力的人服务?若不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作战经验和强大的身体素质,换做普通人是不是消失在了某个派出所的小隔间里?要是普通人是不是还得遭受什么样的凌辱呢?有了权力就可以控制舆论,有了舆论就被大众所接受所爱戴,自然而然正义不就现在你这一边了?法律自然也是为了你们这种人定制的不是吗?
动作,警匪片,越战退伍老兵屡受小镇警察欺凌,逃入山林展开游击反击;越战PTSD患者的困惑与痛苦,美国60年代的故事可讲的太多,重要的是不同年代对越战叙述的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本片恰好站着了越战老兵一边,而侧面反对了学生的价值取向;第一次看史泰龙主演的电影,之前是只闻其名,不知其人,真武大明星,有时间看看《洛奇》;这片子当年是不是改成了译制片,在中国很红来着,也算是看了一部经典动作片
难以想象《第一滴血》在国内的普遍认知竟然会是动作片。开头兰博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多少让人埋怨“为什么不说出自己的身份”,但冷不丁一想,假如说出自己的身份才能获得优待,是否意味着普通人就理应受到不公正待遇呢,无论如何都应该是将自己当做皇帝的警长受到谴责和唾弃才是。怀着这样的念想,看到最后才逐渐明白《第一滴血》原来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反战电影,反而也就不感到稀奇了。
第一滴血的伟大之处,不是他讲述了一个超级战士的故事。而是在动作和热血的表皮下,反映了一种人性的呐喊与挣扎。而显然,兰博不是徘徊的那一个,他至始至终都没有怀疑过,也没有退却过。从他流下了第一滴血开始,这场战争就已经打响了,最后只是去考虑一个如何安全收场的问题。兰博这样的人,很少,但是他的遭遇,很常见。而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经常性的发生,才是重要的重中之重。
越战的阴霾反噬美国自身。警长是美国国民的代表,他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国家秩序,而Rambo是越战老兵,他的存在是为了美国利益而战斗,正是这两个力量纠缠在一起,给美国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山洞里爬到Rambo身上的老鼠,就是越战时战友被炸开的尸体,紧紧黏附在每一寸肌肤,吞噬灵魂。当然,说这么多都是扯淡,剧情只是借口,干架才是目的
警察自作孽不可活,在镇上威风惯了,就自以为是上帝了。作为一部反战片,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撒狗血喊口号,而是通过连续不断的人物冲突和对抗揭示战争悲剧。战争造就了战斗英雄,赐予荣誉,也给予不可磨灭的精神创伤,国家却在时过境迁后遗忘、抛弃了他们,还有圣母婊无情指责,他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史泰龙的第一滴血系列,俨然成为了美国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经典之作。我是90后,我的母亲是60后接近于70年代,她说她在初中时,就看过这个第一滴血,当时的票价是两分钱,和同学跑去偷偷看的,她的印象不深,三十余年的时间过去了,她还记得满是山洞里满是老鼠的情景。敬英雄,永不垂朽。
《第一滴血》属于娱乐性和思想性兼顾的动作电影,它的动作戏和情感表达仍然毫不过时,非常有生命力。电影用杰出的节奏感和内心戏塑造出来了个性十足的魅力英雄,史泰龙饰演的兰博是无敌的,他的最大敌人只能是他自己,我们在整部电影中看他如何对抗世界,但最终他与自己达成和解。
如今才看完该系列的第一部,年代虽然久远,但意义还在。退伍军人在战场是无人能敌的英雄,没想到离开战场之后,生活会如此举步维艰。就和如今的抗战老兵一样,能被人记起和缅怀的,寥寥无几,我们总是被眼前的安乐所欺骗,忽略了安乐背后的血泪~铭记历史,原世界充满和平!
史泰龙算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吧。第一滴血系列在我年幼的时候就很火了,一直到去年才看这部电影,一口气把三部全部看完。看完觉得史泰龙真硬汉啊。按照荣格心理学来说,这形象简直就特别符合女性心中的阿姆尼斯形象。在现在的这个和平时代,尤其缺少血性方刚的硬汉形象。
上次看这部还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我妈老师的儿子因为一个人在国内,所以经常来我家看录像带,我就跟着旁边蹭看。对于这部已经基本没有印象了,这次郑州回上海的飞机上翻出来打发时间看看,原来第一滴血是这样的一部片啊,史泰龙绝对是有想法的一个人。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