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礼帽 马克·桑德里奇
影片《礼帽》完成于三十年代中期,讲述了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弗雷德·阿斯泰尔、金姬·罗杰丝的表演也是既浪漫又温情,极具感染力!
影片《礼帽》完成于三十年代中期,讲述了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弗雷德·阿斯泰尔、金姬·罗杰丝的表演也是既浪漫又温情,极具感染力!
歌舞艺人弗雷在他居住的旅馆对美丽、聪明大方的金姬一见钟情,但金姬却误会弗雷是有妇之夫,结果一对彼此有意的情侣被自己的道德良心和情感纠葛搞得团团转,幸好结局误会冰释,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提名)卡罗尔·克拉克 / 范·内斯特·波格拉斯
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提名)艾文·伯林
《礼帽》下载观后评论: 惊叹于舞蹈编排的想象力,踢踏舞如鼓点般的节奏可以是打破局限、穿越空间、找寻真爱的心灵桥梁,亦可以是马蹄声、枪声、心跳声,是情感与情绪的外化;惋惜于技术上的瑕疵,在那个歌舞片鼎盛的时代,踢踏舞的音画不同步仍是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毕竟有声电影发展初期,同步录音技术尚不如今天这般完善。槽点或源于过度依赖于巧合的烂俗情节,而喜剧的定位使得其对于巧合的容忍度大大增加,甚至将其转变为贯穿全片的dramatic irony,摇身一变成了剧作张力与喜剧效果之源。
不必加以审视剧情套路和性别观念,Fred&Ginger最负盛名的巅峰期代表作,全景固定机位拍摄的长镜头无剪辑踢踏舞,歌舞是令魔法发生的咒语,而余下都是无伤大雅的陪衬。围绕不断加码的身份误会展开的上流社会浪漫喜剧类型受到30年代逃避现实的电影意义驱动诞生,因此所有一切都是浮华肤浅的享乐和妙趣横生的对话,可以公平地说三分之二插科打诨的时长都是为了尽情观看两人的歌舞支付的捆绑套餐。整个配方为娱乐而生,深度和思辨并非它的旨趣。
又名《楼上整天跳踢踏舞扰民你有礼帽吗》。Ginger Rogers在《四十二街》和《1933淘金女郎》中都不太起眼,与Fred Astaire搭配的时候却艳光四射,搭档的魅力!拐杖当枪使那段舞好酷,雨中那段舞也好赞,用云雨闪电打雷带入男女关系的比喻好浪漫。1930s的歌舞剧怎么每一部都如此赏心悦目!Heaven,I’m in heaven!
一代舞王弗雷德阿斯泰尔和舞后金杰罗杰斯合作得最完美的一部作品,弗雷德阿斯泰尔的灵活优雅,金杰罗杰斯身上独一无二的灰姑娘气质在此片里展现无遗。剧情是优秀的爱情轻喜剧,故事和多重误会相关,营造出许多笑点,对白写得又妙又有趣,舞蹈桥段名不虚传,是完全的视觉享受。可惜舞王舞后一离去,世间再无此等绝佳的银幕舞蹈伉俪。
4分。两位舞王赏心悦目的歌舞,罗杰斯怎么都看不厌的俏脸,还有我喜欢的爵士乐《isn't this a lovely day》和《cheek to cheek》,真是太棒了。相比两年后的《随我婆娑》,本片剧情上要更紧凑一些,虽然强行产生误会的情节俗套了点。威尼斯那段布景真的是豪华啊...
为了那首著名的Cheek to Cheek,先前至少已在《开罗紫玫瑰》《英国病人》中听过。另外我发现欧美影视剧里女性第三者从来不是个问题,因为所有人都清楚真正的问题在于philandering male。这让国内大婆打女小三的疯狂劲更加显得可笑。
8.5/10。①单身的俊男靓女偶遇、互生好感、产生误会(互相误以为对方已有所属)、解开误会终成眷属的故事。②歌舞段落整体上是堪称歌舞片巅峰级别的处理(编排运镜配乐等),比如一堆穿礼帽的男人一起歌舞那段。③剧情很荒谬,扣1.5。
2.5星。电影里误会一个接着一个,只是过多的巧合让人觉得刻意且虚假,表演也弥漫着舞台腔,不自然……只是想想这是八九十年前的电影,那个年代应该算很不错的了,否则也得不了奥斯卡提名吧,舞蹈倒是挺好够酷,尤其是阿斯泰尔的几段。
不是从头跳到尾,更像是在神经喜剧中穿插几段踢踏舞,经典误会与冰释前嫌。la la land那段双人舞原来是致敬这里头的isn't it a lovely day,一首歌一段舞坠入爱河。踢踏舞看得人直抖腿。
为了听「Cheek to Cheek」来看的,听了一圈又听回舞王的原唱,Ginger穿的几条裙子都很美,好喜欢那条缀满流苏的,跳起舞来太仙了。关于黄蜂窝吵架的梗原来出自这里,英式主仆好可爱。
因为时代和国别的原因,有点小问题,但总的来说,非常好看。这还是1935年的片子,咱们国家现在那群编剧导演,能不能看看人家是怎么讲故事的?
电影撇开不说,但有一件事是:看弗雷德·阿斯泰尔和金杰·罗杰斯这对歌舞片荧幕情侣组合的电影,你会暂时忘记你的一切烦恼。
这样的老电影总能让我面带微笑舒心的看完,剧情虽然简单但不缺乏幽默,男女主全片里的几场合舞美到让我忍不住截屏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