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关于我的母亲 佩德罗·阿莫多瓦
马努艾拉是一位年过40的女人,她是一名护士,同时是一个单亲母亲。18年前她从巴塞罗那移居到马德里,并生下了自己的宝贝儿子伊斯特班。对于自己的父亲,伊斯特班只是从
马努艾拉是一位年过40的女人,她是一名护士,同时是一个单亲母亲。18年前她从巴塞罗那移居到马德里,并生下了自己的宝贝儿子伊斯特班。对于自己的父亲,伊斯特班只是从母亲那了解到在他出生前就已去世。 母子的关系非常好,儿子是马努艾拉的全部精神寄托。伊斯特班是一个文学爱好学爱好者,他最大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小说家,目前他正在为了参加一个文学竞赛而创作一部关于自己母亲的小说。一天母子两人去剧院看演出,散场后伊斯特班冲入大街想得到一张女演员胡玛·罗乔的相片,这时正好一辆小汽车飞驰而过,在母亲的眼前儿子被撞死了,马努艾拉悲痛欲绝。 经过这一变故,马努艾拉决定返回马德里寻找伊斯特班的父亲,但令人无论如何想不到的是,伊斯特班的父亲已经成为一名易装癖者,名叫罗拉。马努艾拉再次深受打击,她又回到了巴塞罗那,寄居在一片贫民窟里。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老朋友、好心肠的变性人拉阿格拉多,也处于崩溃的边缘。马努艾拉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不同境遇下的女人们,仍然在做着相同演出的胡玛·罗乔,纯洁的修女罗萨,以及她的歇斯底里的母亲……马努艾拉发现所有的女人们都在承受着情感的折磨。《关于我的母亲》下载观后评论:
很难相信这是一部男性导演视角下的女性角色的故事,印象最深刻是罗拉的演技,风骚、大气,带一点男性的身姿。阿莫多瓦颜色控制节制,单个置景极为注重颜色的搭配。在故事上寻求一种对生命延续的敬畏,与《蓝》中所传达的理念高度一致,表达对不同女性在失去男性状况下依然直面生活的赞歌。片头以医院急救室的输液瓶、输液管、心脏检测仪等抢救设备的特写及摇镜头的组合预示了埃斯特万死后的器官捐献。埃斯特万被汽车撞死戏运用特写镜头组合。埃斯特万冒雨去追乌玛乘坐的出租车,镜头快速从曼努埃拉身上向后拉,汽车前挡风玻璃被撞裂的特接特的摇镜头,曼努埃拉的脚的快速由远及近的特写接她痛苦绝望的面部特写。倾斜的画面、雨声、空旷街道的脚步声、曼努埃拉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与特写镜头相互融合,把曼努埃拉目睹儿子惨死的过程表现得惊心动魄。
台词的喜剧元素、剧本的克制意识、主题的温情关怀、演员的生活化表演,全都在有意识地稀释情节的狗血、沉重和黑暗面,结果细想才能发现整部电影集齐了吸毒、艾滋、车祸、滥情、怀孕、戏里戏外映射、误会、巧合、lgbt……众多的drama元素,观感却是非常正面、阳光、温暖,感受不到一丝负面情绪的宣泄,这时就能发现导演的每一处规避,就像在寒冷的冬天为婴儿关上医院每一扇窗户一样温柔,生怕冻着观众,每当生命的困苦降临角色,导演就会在表达出悲伤之后迅速以明媚的情节消解不良感官。几个主要人物身上的人性美和人格魅力,以压倒性的一股力量定下电影暖色的基调。正如片尾真诚的致敬词,导演对生活本身不好的一面的态度非常值得尊敬,宽和、温柔、幽默而乐观,苦难、灰暗和差异本身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关于母亲的一切最重要的是,爱。
2018年的最后一天看的第一部电影,特别好,想花点时间沉浸一下,不要那么快抽离。2018年最后一天,我一个人在宿舍,室友去了朋友家。2018年最后一天,我还是单身,并且前两天还有人拒绝我想成为朋友的请求。有点可笑吧,我的人生。说说电影。电影色彩鲜艳明丽,使得故事显得荒诞、亲切、有趣,削弱了其沉重感。电影一开始以为是一部讲述母亲与儿子特殊情感的片子,因为母子的相处对我来说有点过分亲密,甚至“暧昧”。但儿子很快意外逝世,打消了我这个想法。不过仔细想一想,母子俩相依为命这么多年,这样的感情也合乎情理。这是一部讲述母亲苦难,歌颂母亲的片子。但拍摄方式却很轻快,没有指责和教育。电影旨在呈现,而评判感悟自在每个人心中。而我觉得,此片中的“父亲”或者说是“丈夫”着实有点让人失望。
之前一直觉得这位导演太现实惹 像涂抹了色彩艳丽毒药的刀锋一样 但这部真的爱意都快溢出来了吧 这人情味儿都快赶上中国了吧 特别是最后让那个孩子的艾滋消失了 真的太关怀太温柔了吧;以母爱为基调、从女性角度出发 描写了社会边缘群体包括变性人、艾滋、瘾君子这些备受非议的群体 不褒不贬 但在母爱这种基调的氛围下 一种包容的温情的态度在娓娓传达着 这位导演还是很有才气的 只是不是我好的那口;不过吧 这部电影的文艺色彩的确就没有那么重 甚至觉得像看了一部猎奇版国产家庭伦理电视剧一样;我感觉里面死去的儿子应该就是导演自己吧 里面的各个女性角色都蛮可爱蛮有代表性的 导演不会是也觉得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泥做的吧 hhhh 我也觉得女人 真的是比男人要精妙得多的生物啊
曼瑞对于这为主角,关于她,我想说的有太多太多。我还是想说那句在简介中的话:曼瑞拉就是北欧神话传说中的“地母”,具有承受人世一切苦难的坚韧和广博胸怀;她还是终极的“器官捐献者”,她把自己已经受伤破碎的心,撕成一片片,分给了每一个受难的女人。 再也不能用其他最贴切的话去形容她了。全剧的每一颗泪我都是为她而流。 “不要勒索我”,她抱着露莎却这样说到。于是又哭着牵起了露莎走出医院。在露莎艾滋病确诊的那一天,他们抱在一起痛哭,曼瑞拉告诉露莎,我们去拿你行李,一起住。两个女人就这样像亲人一样怀着他们共同的艾斯德班生活在了一起。他们都感谢生活,属于他们的剧里,名字叫感谢罗拉。罗拉负了所有人,而所有人都没有恨过她。
马德里的夜是平静的,精心的晚餐、不能错过的剧集、儿子的理想、残缺的照片和母亲不愿道说的破碎的回忆,平和的情绪与对话构筑了安全、稳定、不容被打破的生活状态。马德里的夜是透彻的,红色剧目海报前的母亲与背景交织,却看起来那么清晰热烈、充满生命力,雨夜里,挡住儿子追问和记忆侵袭的母亲,挡不住意外来临。夜雨浇灭热情,撕开生活的缺口,如果生活所向不是太阳,那最该做的就是转身,《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用一个词来概括便是“选择”。母亲选择的都是当下的反向,而所向皆是光明与荆棘,母亲所做的也就是披荆斩棘,抓住光。
虽然搜狐的版本声画和字幕分别是三个时间轴,但我还是哭的稀里哗啦。周四讲课说拉斯疯对女性心里的描写是空前的,讲完课才惊觉还有个阿莫多瓦。忐忑的看完本片之后才安心自己并没有讲错。阿莫多瓦的片子感人是感人,女性形象也确实有力量和魅力,但更像是预设结果倒退过程的产物:内心认定女性有责任照顾彼此,所以开始倒推过程的;实际跳出本片逻辑便会意识到不妥。女性等角色在他的电影里是有旗帜的作用的,有力归有力,但一旦成为旗帜许多行为和感情便身不由己了,人味儿也会减弱。总的来说我坚持自己讲课时的观点。
每位女人都是主角。运镜、节奏都很好。到了中间台词渐入佳境,看得又感动又好笑。用长镜头提前预示了接下来大概的气氛。一直没出现的渣男罗莎,他简短地介绍完自己的一生,我们竟然有种可以原谅他的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还没看够。最后任性的妮娜也是嫁了人,生了个丑孩子。阿悦的洒脱。玛奴艾拉送走罗莎妈妈在门后的痛哭...每次提起她儿子时难受的样子...红烟和妮娜的每次吵架的时候,我们都感受到她们对彼此深深的爱意...是不是戴久了口罩我们都喜欢脑补哈哈哈。还是阿莫多瓦的魔力。
我们唯有在主动受取的饱和色彩才能真正捕获到阿莫多瓦的那些涂抹得丰富又真实的视听体系,他构建起的有效联结几乎都是游离于文本之上,他只是在随性地抛出具有“群像性”的视点,灌入密集的话语破坏着过载的专注力,却在情绪的内部堆砌起鲜活色彩,所以回归真正视觉与听觉的同步感觉时,呈现出人为冲突-语调幻觉的“概念包裹”。所以当那种高度抽象化的女性形象出现时,更加附带着饱满的情感。在焦点浮动的绚丽镜框里触动着边缘角落的阴影,涌动着温柔、纯粹的爱与欲...
赵老师在讲“作为修辞的叙事”的当代叙事学时候提及,还提到了《红色》。断断续续看了一天,叙事很工整,文本很细腻。片中片的互文性的比喻映照关系可能跟片中电视里播放的《彗星美人》、《欲望号街车》的话剧和片中女主扮演的器官捐献宣传片有关。《彗星美人》的剧情跟女主在剧场的经历形成互文对照,而自己扮演的宣传片简直就是儿子车祸的预演,至于《欲望号街车》更是贯穿故事主线,其中的同性恋隐喻跟父亲和导演本人也形成了有趣的呼应。最后,西班牙的颜色真鲜艳。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阿莫多瓦的作品,刚开始就被影片彩色斑斓的色彩所吸引,如此的炽热,用温柔细腻的镜头描绘两性中对女性的关怀,她坚强,痛苦,宽容,她身上可以看到女性的软弱和伟大。变性人,同性恋他们是社会的边缘人,他们是孤独的又是和谐的,他们是理想的又是真实的。他们是自由的又是封闭的,他们有憧憬可是一步步的被现实打败,但是他们依旧对生活有着绝望中的希望!
第一部阿莫多瓦,在看過為數不多的歐洲片中,很深刻的一部。《我的母親》這個片名很籠統,情節的推進卻是大膽飽滿又有種疏強烈的旁觀感。片中幾個女人與變性人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感,擺盪在友情與愛情與無需定義的情感之間。配色鮮豔的美術設計,極具風格的配樂,女性的看似柔弱實則勇敢,社會邊緣人群的掙扎與堅強,撞在一起產生強大的火花,有種很風格化的魅力。
阿莫多瓦喜欢的形式,电影中的电影与电影主人公的命运相呼应。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就是我们执迷的电影的倒影。母亲这个词语就是对承受痛苦的能力的度量。剧情大喜大悲,很多戏剧化的巧合,色彩纷杂,陌生人一见如故,互诉衷肠。年轻时候的佩内洛普纯净得像有圣光。//献给所有饰演女演员的女演员,所有演戏的妇女,所有变性的男演员,所有希望为人母亲的人。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