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届柏林电影节的闭幕影片是1973年上映的西部片《比利小子》(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的特别版。《比利小子》讲述的是在1
第56届柏林电影节的闭幕影片是1973年上映的西部片《比利小子》(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的特别版。《比利小子》讲述的是在1881年的新墨西哥,一个名叫派特·加勒特(Pat Garrett)的人被被委任为警长,追捕自己从前好友比利小子(Billy the Kid)的故事。比利小子是美国历史上的传奇罪犯,真名为威廉·邦尼(William Bonney),他年轻时四处流浪,最擅长的就是拔枪射击,据说他从拔枪到射击只要0.3秒。比利小子曾经谋杀了21个人,最后为派特·加勒特所击杀。
本片导演山姆·佩金法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动作电影大师,为暴力美学的开山鼻祖,发明了用慢镜头、圣歌包装血腥射杀场面的技巧,后来香港著名导演吴宇森的电影就充满了对他的模仿。除《比利小子》外,萨姆·派金帕的代表作还有《午后枪声》(Ride The High Country 1962)、《日落黄沙》(The Wild Bunch 1969)、和喜剧片《牛郎血泪美人恩》等等。著名歌手鲍勃·迪伦不仅在影片中出演了角色,并为本片演唱了主题曲。
关于"比利小子"
喜欢看西部片的朋友肯定听过比利小子的名字。根据资料,以他为题材的电影数量在所有的美国历史人物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林肯总统。在电影里,他有时被描写成除暴安良的英雄,有时是冷血的杀手。那么,让我们来看看BILLY THE KID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1859-1861年期间,威廉.邦尼(比利小子的真名,得名“比利小子”是因为他的个子小)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林肯镇。他的枪很准快很,按一般说法,就是个快枪手。据说他14岁时就杀了第一个人,此后的几年间,他因为共杀了二十几个人而被通缉。1881年7月14 日,傍晚时分在林肯镇,被警长派特.加勒特(Pat Garrett)所射杀(也有一种说法是被警长放走了,不过可信度不高)。当时BILLY只有十九或二十岁。
1878年发生在新墨西哥领地内的"林肯县战争",是美国西部开发时期一次非常重要的牧区战争.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这次长达5个月的流血冲突,是圣菲集团支持下的墨菲派与竞争对手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争夺对林肯县经济和政治控制权的必然结果.战争结局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分赃,确保了墨菲家族在林肯县的垄断地位."比利小子"在这场流血冲突中只不过是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雇用的一名枪手,但在后来的许多传说中,他却成了"林肯县战争"的主角.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比利小子"的历史著作、小说、电影、歌曲和传说不计其数."圣徒比利"取代了"魔鬼比利","林肯县战争"却被人淡忘了,即或有人偶尔记得它,也是从"比利小子"的出场背景中得知的,"林肯县战争"的真相则完全被"比利小子"的传说湮没或扭曲了.
#PCC #Bringmethefilmsofsampeckinpah 长评-时代的枪口。影片在开场似乎也体现了人物(色彩)逃不出岁月(时代)的宿命感。视觉上结合蒙太奇,定帧和那近乎褪色到黑白的色彩上(让我以为胶片质量出现了问题)直接展现了小人物就这么倒在时代的枪口下。风格上有些诗意公路片的感觉,结合比较紧凑的枪战暴力展现出一种张弛有度的感觉。双男主一体性明显,不论是开场开抢还是结尾击中镜子都算呼应。Bob Dylan像极了观众,超脱时代的观察者。配乐不错,不过不知道为什么Bob Dylan的《Billy 1》听着有股《the sound of silence》的味道。不喜欢更多的是配音音色差问题,景别切换的正反打很不错,能提前展现暴力,但剪辑总感觉有些奇怪,不知道是时机不好还是镜头切的差。
印象中第一部西部片,这场在新墨西哥的荒原中旷日持久的追逐战,一路淌着流血和死亡。Billy the Kid至始至终扮演一个自由流荡者的形象,他的直率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欢喜,枪法再准,驯马水平再高,都不及通过义赢得人心的人。十步回头的准则不再,一对一的对决仪式仿佛变成幼稚的玩笑,但是在生死面前没有人抱着戏虐的状态,苍凉落寞的夕阳下,回荡着对生命惋惜的哀歌。老帕克在开枪杀死比利小子后,望着镜子中的自己,慌忙开了第二枪,在这场生死决斗中,他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却也失去了过往的情谊,镜片破碎横飞,镜中的他也模糊了身影。最后的画面定格在老帕克在马背上的背影,天空中弥漫着紫红色的朝霞,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这孤独的世界里,活着的人还要继续寻觅远方。
PS:Kocking on Heaven's door
2018.8标记了想看,快四年了。萨姆佩金帕和詹姆斯柯本的又一次合作,柯本宝刀不老。鲍勃迪伦的歌声贯穿全片,鲍勃迪伦也演了一个名叫Alias沉默寡言从不用枪受到莫名吸引从守法公民变成法外之徒的普通人。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演技堪称灾难。不过主题还是很老套,法律的模糊性,今天是匪徒,明天是执法者,反之亦然。柯本为了生存不得不剿灭自己昔日的战友。原来Knocking on Heaven‘s door出自本片,这首歌在全片出现两次,都是在感人至深的杀戮场面,与世无争的善良的老实人被残忍地杀戮,令人潸然泪下。鲍勃迪伦的歌声和本片非常般配,希望拍摄的时候迪伦没有和佩金帕打起来,这部电影里喝了不少酒,估计片方花在酒上的钱换算成今天的汇率得一百万美元了。这就是佩金帕。
动作枪战降到极简,Bob Dylan音乐高密度强抒情,谱写这个国家“老去”的挽歌,非常松散的风格化,简直不能相信跟导演相隔一年的作品《亡命大煞星》是出自同一人之手。Bob Dylan特别穿越,比利小子太像韦斯安德森的御用欧文威尔森,结局的对镜射击寓意很强。原来knock knock on the heavens door 是出自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