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瓦内莎·斯普林格拉的同名图书,讲述了自己14岁时被年长她30多岁的法国作家G引诱、控制,并发展出一段畸形关系的经历。解释了自己是如何成为性、文学和心理三重掠夺的受害者…
第49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新人女演员(提名)基姆·海格林
第49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瓦内萨·菲尔霍
《同意》下载观后评论:
瓦内莎揭开伤疤,暴露最疼的隐私,还要在伤口里一丝一丝细数当年的纯真、信任、被骗、自我怀疑、绝望和崩溃,这种勇气是滴着血的,看得浑身颤栗。“同意”像一枚注入毒素的蛋,外壳是以爱之名打磨出来的光洁,内里则是女孩被欺辱被霸占的腐坏。在这段畸形的关系中,小女主被引诱、欺骗、情感操纵、精神控制,而她的亲生母亲居然也完全无法帮助她,因为其母懦弱自私,还陷入缺爱乞爱的泥潭里无法自拔。臭名昭著的恋童癖男作家加布里埃尔以文学欣赏和写作之名来吸引和骗jian瓦内莎,并写出相关纪实作品,此种行为玷污了文学,并让这种“文学”作品也沾染了肮脏和丑恶。基姆·海格林的气质十分贴合角色,演技出色。钢琴配乐抒情而悲伤,极好诠释了女主的复杂情绪和情感。(PS:很多两人相处的私密镜头令人不适,也许这是一种让观众愤怒的策略...)
作为一名女性,我整片是皱着眉头看完的,再得知这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我为主角瓦内莎所承受的绝望感到悲切,因为我也是女生,我敬佩她的勇气敢于站出来为千千万万被引诱、欺骗甚至被迫与掌握权利的成年人发生不正当关系,而被污名化、被冷眼看待,她们又做错了什么呢?被摧残的心灵与肉体又如何安放,这过于痛苦了。由小说《同意》改编的同名电影,我看到它排在冷门佳片列表里,评分才只有7.3,好的作品应该被更多人看到,从而去反思去推动去完善去保护。
因为当谎言被伤害书写成浪漫,被掠夺的青春又由谁来偿还?
“爱情不分年龄,可问题并不在这里。”
“文学视自己凌驾于一切社会道德评判之上,但作为出版人,我们有义务让读者明白,成年人和未达到性同意年龄的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应当受到谴责,也会遭到法律的惩罚。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
法国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华丽的文字,肮脏的行为,玷污着文学的同时,也伤害着少女的身心。电影浓墨重彩地呈现着少女被五十岁男人逐渐征服且控制的过程,最令人发指的是,这个有恋童癖的老男人是个作家,欺骗折磨女孩后,把经历写成了书(为了获得灵感去猥亵少男少女),“替女孩记忆”,让女孩永远无法驱散这阴霾。女孩身心俱损,而老头安然无恙,继续狩猎。虽然成年后,少女也把这段故事写成了书,可这难道不是“三次伤害”吗?或许是释然?电影结尾仅以女孩开始写书结尾,未告知女孩最终结局,作了留白。但毋庸置疑,女孩一生也走不出去。与房思琪不同,女孩前期是被花言巧语欺骗以爱之名主动与老头发生关系,房思琪是自身没有爱的被动受强暴。无论哪种方式,成长到一定阶段,一旦有了认知,痛苦自然会翻倍。写书不是释然,是揭露,是反抗。
拍得真好,演员演得好。故事内核太恶心了我不能说比惊悚片恶心,但绝对比异形系列恶心,首先是这个老头是真的花言巧语,他的手段始终是十多岁的少男少女这一点就非常ex,再有就是他还要写到小说里,去完成他所谓的文学梦想,最ex的就是真人真事,他是所谓的伟大的小说家,而女主呢被骗得非常痛苦却又无法控制得爱上了,这是最难以让人接受的。而且这样的篇子竟然阅览量这么少,更加愤怒了。我愤怒的是老头的pua,愤怒的是当时书中所描写的整个文学界的沉默,更愤怒于后期女主只能靠自己不断努力且已经当上高管了还只能靠写书来证明自己。这是永远的伤,因为十多岁的她同意了,而直到多年,这个老出生还在影响着他,倾诉或者解析出来可以治愈自己,也幸亏是这老出生生前就被绳之以法,可谓是大快人心了。
非常好看又非常沉重的一部电影。个人觉得没必要迎合洛丽塔概念,强调洛丽塔角度。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洛丽塔这种被臆想出来的诱惑体,只有一个个受害者(或者说是幸存者)。
其实更希望看到心态转变到愤怒到实际去反抗的过程,想看到更多女性角色之间的互动(无论是互助还是深陷其中与帮扶者的对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很火的公众号推文“如何从家里偷走一个11岁女孩”,其中故事其实完全可以改编成相似电影。
片中发言很好:“年轻女孩容易迷上有知识光环的男人,他用名声吸引她们(老男人用糖果吸引孩子),她们在经历了所谓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间的权力滥用后,该如何继续背负苦难继续活下去”,其实想看到的是这句话的答案。
让人坐立不安,好漫长的两小时。孤立无援的受害者,来自社会的二次加害,整个世界都是帮凶。一个青春期的少女,被遏制在密密编织的谎言之中,早已失去了感知世界的能力……母亲当她是荡妇,医生当她是尤物,同学当她是怪胎——从没有人站在她这边,也从没有人将矛头指向加害者,直到……人们开始把这一切当成个笑话,调侃着文字的“巧言令色”,却没看到她破碎的一生。瓦内莎终究是勇敢的——她终于把猎人关进了他自己的陷阱里,而猎人呢,早已撒手人寰。另外,我开始怀疑歇斯底里症是否真的存在——它可能只是男人发明出来污名化有主观意识的女人的病名罢了。
十分残酷的电影。恋童癖作家在艺术外衣的包裹下勾引无知少女,让14岁的女孩无可救药地爱上他,被他玩弄,继而被他抛弃。当她发现她只是那道貌岸然的家伙无数受害人中的一个时,她生不如死。这是她一生无法抚平的伤疤,她决定把这个故事写下来,拍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男人的真实面孔。床戏拍得过于真实,也不知道演女主的演员成年了没有。虽然导演有勇气把这个故事呈现给观众,但我知道这个伤疤会是导演心中永远的痛。作家的那些朋友,明知道作家是个恋童癖,怎么还能和他一起吃饭玩耍呢?而且法国法律也没办法?
本来我看了介绍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相似 但我感觉一开始女主和房思琪人物故事并不像 但是那种痛苦与不痛苦之中的挣扎是一致的 其实内心深处是抗拒的 是希望在同龄人之间 而又有不成熟的不全面的认知支撑的“爱” 其实带给后来的生活是极大的创伤我看到一个剧评给了低分的理由是男主满脸皱纹然后女主一脸痛苦 没有好好拍出恋童癖 但是我想说这才是最真实的 男主就是猥琐的 他想要得到的是性 而女主她本身那段时间就是无比痛苦的 乃至后来的生活也一直在其阴影下 希望最后还是走出来的
这是根据作者瓦妮莎个人的真实经历写成的同名小说所改编的电影,记录和讲述了1985年14岁的瓦妮莎与50岁的作家加布里埃尔的故事。这是一段爱情吗?在当时的瓦妮莎的眼里大约是的,但这段关系在爱的名义下真实的是一个污秽的中年人利用文学和爱去行使的权利之下的霸凌和碾压。他用语言引诱,控制,用爱的名义困住了她,让她患得患失疯疯癫癫,再以此作为解放自我的理由,把这段所谓的“浪漫爱情“包装在文字里,提高自己的地位,毁灭了少女的一生,如此循环,无休无止。
关于这类的题材其实也有不少了,而本片的独特之处则在于它对整个pua过程的细致呈现,毫不掩饰的做爱过程拍得很唯美,从而反衬整件事的恶心与不适,作家如何对心智都还没成年缺乏父爱的瓦内莎进行引诱,误导,掌控,瓦内莎从着迷到沦陷,痛苦,自我怀疑到最后的歇斯底里。在所谓两人“爱”的关系中她被重塑,她的一生也从此被毁。当时电影也呈现了多方的责任,从父母,学校到媒体,却始终没能将被伤害的少女引回正轨。文学与艺术不是毒药,心理变态才是。7.3
影片以1985年的巴黎为背景,讲述了13岁的凡妮莎被50多岁的著名作家加布里尔引诱并控制,进而陷入一段畸形关系的故事。影片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震撼人心的叙事手法,受到业界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人创伤与成长的电影,更是一次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影评人玛丽·杜兰在《世界报》上评论道:“这部电影是一次对灵魂的深度挖掘,它让我们直面那些被社会隐藏的伤痛,提醒我们每一个沉默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不可言说的痛苦。”
改变了法国性同意法律的同名小说改编,法版房思琪。电影里的老男人演员形象太猥琐,当他自以为是地用矫揉造作的辞藻表达对少女的“爱”,自以为是地说自己这样的有经验的人比鲁莽小伙子好,关系崩塌时说自己付出这样多(您付出啥了?)却被嫉妒凶恶的爱人辜负之类的话,只能让观众不适爆棚快要呕吐。找来Gabriel Matzneff采访影像觉得作者本人倒感官上没那么猥琐。年轻人多好好学习,自我充实,不要被老男人的恭维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