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科学怪人的新娘 詹姆士·威尔
导演: 詹姆士·威尔编剧: William Hurlbut主演: 波利斯·卡洛夫 / 科林·克利夫 / 瓦莱莉娅·霍布森 / Ernest Thesiger /
导演: 詹姆士·威尔 编剧: William Hurlbut 主演: 波利斯·卡洛夫 / 科林·克利夫 / 瓦莱莉娅·霍布森 / Ernest Thesiger / 爱尔莎·兰切斯特 类型: 科幻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35-04-22 片长: 75 分钟 又名: 弗兰肯斯坦的新娘 IMDb链接: tt0026138 科学怪人的新娘的剧情简介 · · · · · · 故事紧接《科学怪人》结尾火烧科学怪人场面,弗兰肯斯坦和他制造的科学怪人都活了下来,科学怪人并没有像博士想象的那样杀死……弗兰肯斯坦决定洗手不干,但另一位疯狂的科学家怪博士找到弗兰肯斯坦要合作造个女人,并绑架他的妻子作为威胁。弗兰肯斯坦只好答应。科学怪人逃生后,历经险阻最终与怪博士相遇,三人在古堡中期待科学怪人的新娘诞生……
《科学怪人的新娘》下载观后评论: 比第一部好,前一部开创性有了,缺乏思辨性,只是人造怪人无理性伤害人最终被灭的故事,看了之后也最多得出不要做有违人伦科学实验的基础教育片感悟。这部为科学怪人注入了人性,尤其和盲人相处和最后主动选择覆灭两个情节,充分展现了人可以从后天习得分辨善恶的能力从而具备情感力及道德情操,将怜悯的眼光从无辜的受害者扩展到无意识的施害者,这才更能表达一开始作者那句『模仿上帝的人会得到惩罚』。另外,开头的引入是不错的续集叙事技巧,对电影起到一定的丰富作用。中间的小人设定还挺有趣的,但这个坑没填是缺点,我觉得科学家造的那些小人比尚需要学习教化的大人厉害一百倍,如此有思想有情感有审美的自然人,除了小一点,跟普通人类基本没有区别,还花那么大工夫造新娘,我觉得这是逻辑上的瑕疵,虽然这应该只是为了丰富情节安排的小插曲吧。
比第一部更深刻残酷,讽刺意味也更浓,新娘不是主角,Frankenstein才是。虽被定义为怪物,但他仍然保留了本能中对真善美的追求,被盲老音乐所吸引进而成为朋友、学会说话、学会吃喝抽烟、学会分辨好坏的场景动人极了。Frankenstein的悲惨在于,不仅强行赋予他生命的人类恐惧仇视他,和他一样死而复生本应抱团取暖的新娘恐惧仇视他,连他自己望见水中倒影后都难以悦纳自己。他最像人类的地方就是,他也需要依靠同类的肯定与善意活下去。所以最终,当他明白除了盲人与死人不会有人爱自己时(说明这种爱也不是真实的),他选择了宽恕并自杀——“I love dead. I hate living.”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他的化身,从未有人就出生征询过我们的意见,除了盲人也无人爱我们的本来面目。
正所谓“泥人开了性,石墙挡不住”啊,虽然是明显的吸金续作,但难得的是没有狗尾续貂,而且特效、运镜、道具和场景方面都长进了不少。富兰肯斯坦的新娘出场过于短暂草率,但造型仍成了一代经典(虽然在cult迷圈外没有那么有名)。本片不愧是典型的上上个时代的科幻作品,对科学-创造是否会与亵渎-堕落-惩罚感到矛盾,表现得也是美国人和过去欧洲人一种道德观迷惑,而对于东方社会来讲,此种伦理道德更多表现在人的关系上,对于人类造物虽知不妥但重赏之下难免更多人会突破禁忌,与这种禁忌感并不完全深入人心或有关系,也更加危险。(片头的雪利、拜伦他们的英国贵族腔太过分了啦)
“科学家”对创造的渴望、对创造“人类”的渴望映衬着当权者极端的权力欲和统治野心,玻璃瓶里的小人儿极度地映射了奴隶的生存原态。那我们是否也是宇宙的奴隶?世世代代受困于地球,在这里出生死亡,逃不脱既定的命运,无人能与生命抗衡。事故、车祸、火灾…宇宙主人轻捻指尖,我们的一生就会改变。人人可不都是奴隶么?尽管生灵涂炭,那些要去统治的、要去残暴的,都会因为野心而长存。孤独,是怪人因他们而得的牺牲品,也是怪人的命运线,朋友二字易得,但孤独态却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他与失明老人都是孤独的,与社会脱节的,两个人会惺惺相惜,但他们终会孤独下去。
全片多处化用经典台词“It''salive”,复活戏的快速剪辑节奏掌握精准。科学怪人被视作对上帝的逆反,补偿性地加入了信徒使其开化的剧情,经历更深入的自我认知和成长后,他也最终归于尘土。火与水是填充故事的典型元素,科学怪人逐渐克服对火的恐惧而自尽于爆炸中,他在前作中将小女孩抛入水中失手杀人,而本片中突然醒悟从水中挽救了一条生命。Dr.Pretorius的房子颇有表现主义风格,他的造物展示了胶片剪辑技术,科学怪人则是特效化妆
一部复杂的电影,一个仿佛从大都会里走出来的爆炸头“新娘”,金属风味十足,但故事是对“造人”的深入——玛丽雪莱以演员的方式进入故事,而前DNA时代的创造带着优生学(更好的种族)的阴影,正如倾斜镜头里,人物脸上跨越表现主义与黑色电影的阴影。奇观属于技术(小人国),但情感属于情感(拉圣母颂的farther),水面自照是真正的启蒙,而第一部的弗兰肯斯坦家族长存,化作这部的you live we belong to death
尚没有看第一部,看起来两部合在一起才算是改编了整部玛丽雪莱的原作,顺应当时的科幻片潮流还融入了轻度的政治批判,而弗兰肯斯坦的故事注定是悲剧。最后的实验戏进入高潮后大量倾斜构图,打光也相当精彩。Lanchester一人分饰两角,玛丽雪莱与弗兰肯斯坦的女伴,在最后的官方卡司中却把女伴的扮演者标注为“?”,是为呼应前作的彩蛋。而女伴的造型成为经典。(想看于20120801,1522
导演功底深厚,30年代能把场面调度安排做到这种程度,想象力和行动力都不是盖的。败在故事太弱了,结局也收不住这么大的设定,显得匆匆了事。虽然是双线并行,但段落与段落之间分裂严重,两个科学家开了个场,就真的直到后面要结尾了才出来。内容主体全在讲怪物四处逃亡,最后才出来一个女怪物出来“她和别人一样,也讨厌我”升华了一下主题,但也太匆忙了。故事只值2颗星,画面和小人那段的技术加两星
没看上一部 但是不太影响 因为开头有简略的前情回顾?对倾斜的构图印象很深 特别是他们追逐到一个小坡上的时候 画面干净 过瘾还有大半夜看记得调小音量…… 有老太太时不时地尖叫?《伟大的电影》里影评人说这里在影射同性恋 好像有点意思 遇到真正的知音 和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的安排 就是不一样 强扭的瓜不甜 心疼孤独的怪人 有苦说不出 孤单没人懂
#待业期重看#印象中应该是四刷了。怎么说呢——老斯当年破费数万美元买“玫瑰花蕾”,说是,看到那道具就想到那是“电影与创作品质的象征”。我想说这部电影于我也是一样的意义(当然我无意与伟人自比),每次看这片都在心里惊叹,只有同时具备了匠人的巧夺天工和艺术家的创作力这两项才能,才能拍出这样不朽的电影啊
比前作更深入饱满地呈现了弗兰肯斯坦的性格,被音乐吸引、被盲老人接纳、学会抽烟喝酒,为失去朋友而流泪,为妻子抵触自己而绝望。但与前篇的蒙昧状态不同的是,经过这么多事情之后,弗兰肯斯坦逐渐学会分辨善恶,学会在发泄愤怒时顾及无辜。他一辈子不被理解、不被人所爱,却在准备同归于尽前让相爱的人先走。
伟大的邪典电影之一,观影全程都特别欢快,引雷活人的桥段十分经典。造了一个祸害人间的钟楼怪人不成,还得给他造个老婆,造个老婆也不成,因为他长得丑,人造人都嫌弃他。这不免让这个大家伙怀疑人生,除了盲人牧师,全世界没有一个人需要他,生得冤枉活得也悲凉倒不如死来得痛快,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这部电影的台词、表演、转折方式,都是戏剧式的,但是布景又非常复杂精致。科学怪人有着一颗孩童般单纯的心,只因为他的外表太吓人、不善于表达就被很多人视为是怪物,这样的误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我觉得这个故事还可以拍续集,就是科学怪人和新娘都没死,然后就变成了精灵旅社或是亚当斯一家~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