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瑞恩·墨菲 编剧: 瑞恩·墨菲 / 詹妮弗·绍特 主演: 朱莉娅·罗伯茨 / 哈维尔·巴登 / 詹姆斯·弗兰科 / 比利·克鲁德普 / 理查德·詹金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0-08-13(美国) 片长: 140分钟 又名: 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台) / 再单身游记(港) / 一辈子做女孩 / 饮食、祷告与爱情 / Eat,pray,love / 饭祷爱(豆友译名) IMDb链接: tt0879870 年轻干练的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是《纽约时报》的一名人气作家,她经常周游世界,撰写相关的旅游文章。她的生活同样令人欣羡,身为律师的丈夫史蒂芬(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饰)帅气潇洒、气质不凡;饮食无忧、优哉安乐。然而伊丽莎白却渐渐感到空虚和恐慌,似乎着周遭的一切都不是她真正追求的。伊丽莎白决定走出变质的婚姻,寻找自我。在漫长的离婚拉锯战后,她踏上了周游世界的旅途,在美食、祈祷和恋爱中,认真地思考人生的种种…… 本片根据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的同名自传改编,著名影星布莱德•彼特担任该片制片人。
《美食祈祷和恋爱》下载观后评论: 新晋My Inner Space/“十五岁起,我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分手,我从没为自己活过两个星期,只和自己相处”看到这句话的瞬间突然理解了女主,虽然女主是结婚八年才突然直面自己,我也很感谢不久之前分手的男友,如果没有他和来自家庭结婚的期许,我可能会一直转在恋爱的漩涡里无法自拔,长大后的每一段恋爱刚结束的时候都有认真思考过自己要的和自己喜欢的,但发现自己be loved的时候又太享受那个感觉,把之前思考的问题都抛之脑后,自己从未真心喜欢过觉得吸引过的人又怎么可能长久?感谢这一段失恋和一个临近自闭的工作给了我很多时间和空间去面对自己的这个情绪,相信日后还是会碰到和我pace相同的有缘人,能找到我心所属的the one,因为“有时候因为爱而失去平衡,也是平衡生活的一部分”
“毁灭通向改变”“没有那么多的无私,也没有那么多的自私,否则就太疯狂了”如果你能了解到一个人在失去自我的时候的那种痛苦就能理解到为什么lizi会想要离婚,会结束一段让彼此痛苦的爱情,很多时候我们渴望改变却又害怕改变。总是向上帝祈祷能够中彩票,可是至少先买一张彩票,人生就是一段段的经历,勇敢的走出去,勇敢的去爱,昨日之日不可留,昨日就是一段段珍藏的记忆,让你成为现在自己的经历。2个小时的电影,节奏缓慢,竟然没有像看世界大战那样快进看完,真的是缓慢跟着电影的节奏去探索。 非常喜欢朱莉亚罗伯茨这个演员,从《蒙娜丽莎的微笑》、《永不妥协》到《诺丁山》再到这里,总是游离却又投入,具有一种理智、冷静的独特表演风格。
看完这部电影,觉得灵魂里的浊气被洗涤40%,强烈推荐女生去看!婚姻里的丽兹觉得自己的生活宛如一滩死水。她挣扎后选择了厉害,开启了一个自我修复的旅程,即意大利—印度—巴厘岛!在意大利,她吃喝玩乐,也体会到死亡后是新生。在印度,她学习冥想,希望找到内心的自己。在巴厘岛,她学会了与自己达成和解,然再次遇到爱情还是退缩了,后来还是在赖爷的提点下,再次有勇气去拥抱爱情。我们身在繁华的都市,厌倦日复一日的生活,很容易向往“诗和远方”。但大多数的我们没有勇气去改变,因为不知道改变的结果会不会更糟糕。如此,可以尝试一些小改变,去尝试未曾接触过的人,未曾经历的事。最后,愿你我永远是女孩[奸笑][奸笑]
「赵赵的2020影单」 No. 113美食祈祷与恋爱刚开始我看到了一个充满不安和焦虑的美丽女人,可能在大部分人的眼里,这就是生活。但她崩了,崩溃于没有激情、没有热情和没有活力,或许这看起来很作,但是我懂。我记得有一次去朋友家,从早上到下午两点,她只做了两件事,准备午餐和吃午餐,也就是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开始不安,一直以来在我的眼里,七个小时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可是我只能默默的“放松”了七个小时。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我想我应该接纳别人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保全自己的。或许我们最后都会回归平和淡然的生活,但我自己觉得还不是时候。所以我想我和她一样、最后都会去探索物理学,但不是现在。
第二次看了吧好像对此刻的我蛮好的只知道工作回家就是穿着睡衣看电影我以为美国人跟我们不一样不是只为了工作“ildolcefarniente”无所事事的甜美毁灭是转变之路随时面对转变我们不在一起会过得更好因为我们害怕分开会被摧毁因为只要我没回应我们的对话就能延续我仍陷在这段感情中只有内心是满的才能给予他人每次想到就给予指引和关爱然后放下我无法保持平衡为了爱情失去平衡是过平衡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勇敢到抛下一切熟悉和舒适的事物展开一趟寻觅真相的旅程无论外在或内在也确实愿意将这趟旅程中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当作线索认识的人当作老师至关重要的就是面对和原谅那些困扰你的棘手现实然后真相不远了
《美食、祈祷、恋爱》应该算是我2020上半年看过的最惊艳的一部电影了。虽然还没有到女主生活的阶段,但她在婚姻、生活中遇到的种种迷茫和困惑,我也能够感同身受一点点。我不知道但却渴望,如果将来到了女主的那个阶段,我能够有勇气抛掉过去,努力追寻我的理想生活,重新感受生活的自我平衡。安于现状一直很容易,怎么跨出改变的那一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除了身边人事物的影响作用,自己的自我重建能力更加重要吧。电影中那个谚语说的很好,一直向上帝祈祷彩票中大奖,却忘了先买张彩票,意思大概是想的太多而实际行动太少吧。如果想要改变,成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什么时间都为时不晚吧。
首先第一个观感不好是在于影片对东方的呈现太狭隘了,又是东方神秘主义;第二个影片所要探讨的女人追寻自我,其实原因只是婚姻不幸福,却偏偏要硬升级成一种所谓追寻自我追寻平衡。这种追寻在我看来无非三种方式在寻找、验证:社交、恋爱、东方神秘(印度冥想和印尼神棍)。三种方式,印尼神棍在结构上起个首尾呼应和借神秘主义升华一下主题的意思,印度冥想也无非在验证女主的焦虑,新的几场社交好像治愈然后启程又失衡,最后引到巴厘岛的爱情。开始一直否认不是因为婚姻不是因为爱情,只是我想追寻自我找到平衡,然后最后你给我来个这个。总结起来大概可以说,故作高深的探讨,最后落个俗套的结果。
不是我不愿共情,但是我拒绝毫无理由的矫情。认为女主“作”,完全是因为影片完全没有阐述清楚女主这么作的原因,好好的日子,突然因为我要旅游你要进修就过不下去了。如胶似漆的恋爱,因为整理床单或者去孤岛旅游就爱不下去了。这如果不能定义为作,那也只能说明女主太欠缺现实的抽打。自然啊,作家,不缺钱的那种,不是社畜,没有金钱烦恼社交烦恼,身边没有人有健康问题,无需面对生离死别,所以无处发挥的脑细胞只能不停作。女主号召自己朋友捐钱给人建房子这事,也是“白左”特征十足,如果是公开号召社会上一起援助那还好说,单独发邮件要自己朋友掏钱是什么操作?
7.1/10.0非水平角度镜头、莫须有的运摆和蒙太奇运用过度,镜头该静的时候没有静下来,弄巧成拙(拉片如果选它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使得一个古典主义的叙事被形式所覆盖,造成了一部分内容的空缺。女主茱莉亚罗伯茨的表演很有感染力,但是通过电影的媒介,虽说故事还原度很强,在“美食”方面点到为止,主题表现和情感渲染都很到位,原著通过文字给我带来的神圣感、带来的那份内心的信仰与执着,没有那么强了。总的来说,不算是失败的改编。
人生困境的疗愈之旅分为两步,一是嘴,二是心。心灵的重塑又分为两步,一是人神合一的境界,祈祷不是为了交付个人力量于higher power,而是与神同在;二是保持内心的平衡感,但通向爱情的路径唯有打破平衡才可实现。既然定位是治愈系轻喜剧,在故事线本就单薄的情况下,(不断地内心旁白加自我表述,更凸显了苍白感),摄影还是挺重要的,可惜并不是很美...看得我又困又没有耐心?,分成了3天才看完...
重温这部电影,和第一次看的时候,有了不同的感受。这一次看,不是走马观花,不是异想天开地幻想,而是真的明白电影在讲什么。关于找寻自我,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体会。电影里的景色很美,无论是巴厘岛,还是意大利,罗马,印度。以前,会很向往其他地方,现在没有了向往。看景色,看建筑,看搭配的衣服,看人物的角色,看变化,看台词,当用心去看,就会有所发现。脚踏实地,用心去看,而不是用脑子去看。
和《托斯卡纳艳阳下》是同个类型的片子,通过生活在别处来追寻诗和远方。但这部片子更做作,更花哨。我能理解女主的行为动机,通过猎奇性的探索,仪式感的追寻来弥补心灵的空虚,但我不能接受所有的探索之后,马上遇到了一个对的人。 表面上看是“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正能量启迪,实质上贩卖的还是传统的成功女士人设。电影很乏味的一点的是一开始就给出了这种理想化的结局,然后用故作高深的说教去填充探索过程。
200629 没有女主的年龄和经历,但是能体会到女主的那种被周围的一切包裹着喘不过气的感受,女主想要离开这一切,放空自己后,再重新寻找真正想要的。不过电影有些冗长,我最喜欢第一部分,音乐也很好听,看得让我感觉很放松;第三部分也还行。不过说实话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女性都不会或者不愿意像女主这样,有勇气放手,现实其实还是残酷的。毕竟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安稳度日,墨守成规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