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花木兰 巴里·库克 托尼·班克罗夫特
有个少女因为前生好事做尽,今世有幸被编派男身,且在投胎前夕被召上天庭朝见玉帝,岂料少女竟与玉帝顶撞,虽赢得王母欣赏,但玉帝一怒之下,命阎王取消少女今世投胎男儿身
有个少女因为前生好事做尽,今世有幸被编派男身,且在投胎前夕被召上天庭朝见玉帝,岂料少女竟与玉帝顶撞,虽赢得王母欣赏,但玉帝一怒之下,命阎王取消少女今世投胎男儿身资格。少女心里有气,信誓旦旦就算身为女子,也一样可以胜过男儿,出人头地,玉帝嗤之以鼻,当下与王母打赌,若花木兰能够证明女子能力不逊男儿,玉帝便取消加在女子身上最大枷锁——怀孕育子。千夫长花弧已有三个女儿,妻子又再怀孕,相士批断今胎必是男丁,夫妻欣喜若狂。岂料瓜熟蒂落之日,又是一个亏本货——花木兰出生了。花木兰虽是女儿身,但性情洒脱,活泼勇武,与当时社会女子形象大有距离。时至突劂入侵,朝廷进行大征兵,花弧名字亦在军书名册之上,木兰不忍老父再上沙场,枉送性命,毅然女扮男装,连夜出走,代父从军。 花木兰在烽火弥漫的军旅生涯里,与灶神苏吉利演出了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的有趣故事;与李亮将军之间微妙曲折的情感更是跌荡起伏,恩怨不断... ...
《花木兰》下载观后评论: 大概是最近看得最能哭又最能笑的电影了。心里五味杂陈的。看到了非常残忍的对女性的说辞,按今天的说法就是污名化了,可是因为它是一部从另一文化视角来讲述当时的中国的上世纪的动画,我又很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还有对“匈奴”的描绘也简直了(捂脸)整个动画到最后有点价值观混乱的。可是依旧想给五星吧。不是那种认同式的的喜爱,而是对影片本身所展示出来的东西,尖锐的复杂的矛盾冲突,以及它努力尝试去化解的喜爱,对影片本身作为一个文化对撞融合的产物的喜爱。迪士尼从小看到大,一直着迷于它的感情的纯粹真挚,因为从小接触,对它的叙事是有认同感的,这种纯粹感带给我的感动恐怕会一直延续到很久以后,包括它的音乐性、想象力、幽默感、人物形象的牢固,以及它大胆而游刃有余地游走在各种文化之间的能力……可能夸奖确实主观些,但我真的喜欢。
三星半。这是2018年看的最后一部电影了。之前没有看过花木兰,今天想看是因为之前有看寻梦环游记,这是墨西哥的故事,突然就想知道迪士尼会把一个和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一个国家的文化拍成什么样子。电影里确实有很多中国元素,但究竟还是一个中国元素包装下的国外电影,中国影迷不买账其实也是能理解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因为其实国外的制作团队还是不是很了解中国文化,虽然我不是很喜欢配音,但是用英语去讲中国传统故事我还是觉得有点奇怪。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花木兰这部电影所表达的一些东西,比如女性的成长,女性为自己的话语权所奋斗,这可能也是花木兰这个角色受国外观众如此喜爱的原因之一吧,她在迪士尼公主里是一个非常有智慧且勇敢的角色。
【2020.107】旧片新看。迪士尼动画工作室非常擅长 如何用动画讲好一个全年龄段的故事,并且能完美地将世界各地文化民俗与现代和流行元素融合在一起,比如HairCut和I'll make a man out of you这两首原声。虽然公主们外形各异(都很美),但都以同一种夸张却不失幽默的真诚与执着行动着,动物配角则包办搞笑和助攻,重要的是,不会让人产生违和感。或许是恐怖谷效应的存在,以动画为基础的真人版电影,始终无法完美地维持这种平衡。木兰的动画注定会比真人更受好评,但依然期待影院早日复工。
和一位跨性别者朋友一起看的,他说这是小时候影响他最大的电影哈哈哈哈,蛮喜欢这样看一点暂停下来开始聊天的感觉,有聊到的点:对家庭的honor和生男生女(他说很维多利亚),英美对于virginity的不同概念和中小学的荡妇羞辱,葬礼和ancestral worship(以前英国医疗水平不发达所以下葬的时候会从棺材里拉一根绳子上面系铃铛,如果人突然醒了发现自己被活埋了就拉一拉绳子,会有守墓人来挖哈哈哈哈哈哈这也太好笑了),皇帝的监军,classism,新西兰的总理(?)和土著毛利文化
剧里的歌都好经典,和剧情配合得很好我特别喜欢《reflection》,而我5岁的女儿喜欢《I'll make man out of you》原来外国人眼里的中国男人的男子气就是抠鼻孔,随地吐痰,见面给一拳的硬汉。类似于青少年以为要成为男子汉就得抽烟的屌样。哈哈,黑化得好形象。而皇帝确实就像个慈父一般,又是另一种男人的形象。最讽刺的是,最后营救皇帝的时候,木兰出主意让其他士兵都换女装,扮成嫔妃,打斗场面然后再配上“be a man”的音乐,哈哈,绝了。
时隔这么多年来看动画版的花木兰,满满的迪士尼套路。动画版里面有一只木须龙,真人版里面有一只凤凰,但是动画版里面的木须龙可以说话,真人版里面的凤凰却不能说话。我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把龙换成凤凰两个不都是中国的吗?可能是动画版里面最后的打戏太不够精彩了,所以真人版里面特意加了个女巫,但是真人版里面最后的打斗也不怎么OK。尤其是女巫帮花木兰挡下那一箭的时候。前面的铺垫不够多,我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帮她挡?
我记得之前马亲王说过动画《花木兰》是个经典的“拉扯剧情”,全片的正价值观是“follow my heart”,遵从本心时得到奖励,仅满足他人意愿时遭受惩罚:学习女德相亲(惩罚)-从军立功(奖励)-暴露女扮男装(惩罚)-承认真实性别(奖励)。虽然曲线很精彩,但最终还是归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同时得到好男人”的平常的价值观。当然作为一部98年的电影咱也不能要求太高不是?
十五年后再听reflection,才算真正明白了这部电影想传递什么。这也是Lizzie最喜欢的动画,因为当时年幼的她见到这个中国姑娘,永远无法在候选新娘的队伍里规规矩矩的,那一瞬间她发现天哪这不就是她自己么!从那以后她的梦想之一就是成为木兰拯救中国。好笑的是新冠刚爆发时我打趣她你拿了病毒学的硕士,该你去拯救中国了,为什么你还在多邻国里学怎么用中文念爸爸妈妈...
这是一部主角、配角及群演颜值一般般的动画电影,所以才有为了出嫁须买通媒婆打理服化的前戏及身处军中不被发现的幸运护航。花木兰,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在迪斯尼电影里,代替父亲在军营随机应变、经历相对真实的战争场面、救了男主好几次,还有与木须及战友间的情谊十足珍贵,最重要的是装扮不是一切,只要有需要可女变男,男变女,绝无二话。
儿时家里的电视柜下还有花木兰的碟子可以观看,不记得是谁买的,但每当我一人在家时,我就会拿出来看看,也是一部我看了几遍的电影。配乐也好听 画风那会儿只觉得很有趣 还有花木兰的cp 木须龙和小蛐蛐儿 熟悉到打字时脑袋里快速的把电影又重温了一遍。花木兰也算是给我打破性别歧视,为女性力量发声并带来平衡的种子之一。
The flower that blooms in adversity is the most rare and beautiful of all. ——《Mulan》逆境中盛开的花最珍贵,也最美丽。
【70/100】赶在刘亦菲真人版上映前看了动画版,只能说刘亦菲出演真的大幅提高了花木兰的颜值,《Reflection》好听到爆,木须太可爱搞笑了,故事是个迪士尼套路化的故事,夹杂着插科打诨,很喜剧娱乐化很合家欢,但中国背景故事说英语总觉得很别扭,战争场面描述太少,主题很模糊,该表达的也没到位,挺一般。
喜欢画面和人物形象设计,流畅柔和,很有中国古典的神韵,可惜故事改编很多的地方都不符合花木兰这个古老的故事的真正内涵。安排木兰在众人瞩目之下打败单于,并受万人拥戴,倒有些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意味了。不过这样似乎有些吹毛求疵了,毕竟是西方改编的,文化差异在所难免。也许这是他们眼里的木兰,但不一定不是我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