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的罗马被二战留下的贫困、街头游荡的盟军民兵,以及6月2日至3日的国体公投所激发的变革愿望撕裂。
女主角迪莉娅是虐待狂伊万诺的妻子,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其中包括十几岁的玛塞拉。在处理家庭事务的间隙,她照顾闷闷不乐的岳父奥托里诺,偶尔还要去城里的一些商店打工。这个女人在这艰难的生活中也有几个盟友:爱她的机械师尼诺;玛丽莎,一位机智乐观的朋友;还有威廉,想要帮助她的非裔美国士兵。
迪莉娅的生活被玛塞拉与朱利奥的订婚打乱。朱利奥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们的收入主要源于经营的酒吧。然而迪莉娅很快意识到,若红事确定,她的女儿将走向与她相似的痛苦婚姻。因此,在威廉的帮助下,她设法炸毁了准女婿的酒吧,迫使他们家离开罗马。尽管马塞拉陷入绝望,但迪莉娅知道她做了正确的事。在邮寄给她的第一张选民卡的鼓励下,她决心反击。
6月2日,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到来。迪莉娅想要参加,并找借口逃离丈夫,但岳父却突然去世。好在这并未阻碍她作为女性第一次参与投票。可她丢失的选民卡却接二连三被丈夫和绝望中的女儿找到。她必须在其中周旋,确保能为自己、孩子和国家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还有明天》下载观后评论:
属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现代文艺复兴!导演的第一部自导自演长片有如此完成度和成功所得即所配!影像的质感与视觉框架的还原仅是第一层,用俯视框架限定生活空间,长移镜头轴线延伸,开窗时头顶与屋外男性脚底的内外相呼应等太多对于困境的处理;在一个看似逃离与挣扎的传统困境中,无声的反叛并不是所谓大女主觉醒,而是实现女性主义真正的进步,她们从不困惑又或是恐惧,她们只是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全力绽放和挺身而出。对于暴力部分的适当戏剧化,如同从未反驳女儿稚嫩世界观对于生活歧义的解读,用行动和智慧佐以时间沉淀以打破束缚。我们不再为了那个舍不得的曾经而逃离,它只需短暂顶楼在脑海里的平行时空,我们爱情书一样紧紧攥着选票大步奔跑,因为不需要下一个幻象拯救自己,自由属于自己,那一刻,所有台阶上的女性都高于那个“暴力”的象征
片子太好了,今年最好的片子。只有女导演才会拍出的女性真实处境,职场性别歧视,繁重的家务,家暴,阴晴不定的丈夫,错过的旧情人,还有照顾老人的重担,母亲,妻子,儿媳每一个身份都是无数的压力和艰辛,我是多么的害怕女主女儿会重蹈她母亲的覆辙,爱不是控制,就算是在上头的时候也要保持清醒,女儿一直恨母亲不作为,但实际上母亲已经非常努力了,我们不要攻击受害者不作为,而应该讨伐凶手的恶行,既然能炸了酒吧,那么为什么不能杀死那个丈夫,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杀死的不是一个具体的男人,而是要推翻整个父权体制。让女性独立行走,拥有一切人应该享受的权力,我们生来平等,我们应该平等,我们必须平等。女儿送来投票的时候看哭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捍卫了我们自由的权利。
真好看真受鼓舞啊!妻子的困境来源于被切割的时间和空间、施暴的丈夫,温情来源于友人、女儿。原以为女儿是妻子命运的延续,但妻子会做所有努力来改变这个延续,从小家庭(请美国大兵炸掉未婚夫的酒吧来可能的婚姻)、到大社会(投票权)。原以为结局是再有一张船票我会跟你走的中年爱情故事,但竟然是用行动投下卑微、受虐的我的一张神圣的选票。原以为是娜拉的出走,但竟然是娜拉的留下。导演的手法真正展现了女性主义,家暴、丈夫的往复(aka PUA)完全没有试图满足暴力狂或窥私狂的欲望,而是用一场场怪诞的双人舞来展现。而双人舞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她可以选择接受或离开的一场舞;就算她当时不能选择离开,但她现在可以,她的女儿可以。
真好看!女主演技超绝!眼神的变化太耐人寻味了,明明嘴角一直向下却有笑意。(居然是自编自导自演的!)OMG 导演吃镜头的水平也好高,选的每一个 bgm 都超配画面!好几个长镜头都让我拍案叫绝!没想到让美国大兵去炸酒吧,也没想到最后是去投选票。坐在病床前说还有明天,一下子就把电影推到高潮前夕了,点题也特别妙。把婚纱钱留成读书钱,换上新衣服涂上口红就为了去选票,女儿急匆匆送来选票,擦掉口红才能封住信封,这一段的镜头都特别特别好。最后和女儿的对视,以及楼梯上俯视男人,堪称女性主义电影教科书!选票是我们的权利,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力!
我像马赛拉一样看着自己的母亲,痛恨自己的母亲。可我的母亲已经无法去设想另一种生活方式而选择隐忍。蒂莉亚因为工作周旋在不同女人的众生相让我想起了艾莱娜,她看着街上的女人们坚定地不想成为她们之一。我看到最后心跳加快,像情书一样的选票可能无法改变自己被家暴的一生,但一切为了自己的女儿,为了在下一个时代的人。我好像有些明白人为什么要有过去和未来,我们已经深陷这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但依旧想象着获得自主自由的下一个时代,但短暂的个体生命若跨不过去,但还有明天,还有不能成为另一个自己的其他人在未来。若我们还期待一个互助的时代
有小瑕疵,但不妨碍是佳作。镜头语言非常突出,将女性的困境很好地具化了出来。比如女主角打开窗户后镜头前出现男性的脚暗示影片内女性地位低下又或者女主角摔倒在地面后的仰拍视角让人不自觉就感受到了女主角所面临的压力和痛苦;结尾用类似叙诡的方式来烘托出强有力的楼梯俯视镜头,这些都是导演的细心和巧思。最后的设计也揭示了女性只有通过获得权利才能真正地捡回作为人的地位,这也是女权的真正含义,既是权利更是权力。不被男权社会下放的表象利益迷惑,去奋斗,去投票,去成为社会中有影响力有决策力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明天。
泪目,伟大的女性主义电影,温柔却不失力量,以诙谐滑稽的歌舞形式呈现令人窒息的家暴场景,既未掩盖恐怖也不消费苦难,巧妙利用观众的惯性思维抛出出乎意料的结尾,从狭隘的与旧时情人“私奔”上升到“公投”这一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时刻,将本片的格局与立意无限拔高。对于女性而言,暴力不只来自家庭更源于深层次的权力系统,像情书一样紧攥手中的选票,真正的拯救不是虚无缥缈的爱情,而是拼命为自己和后代争取权益,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魔窟一走了之,而是试着努力去改变未来,只要心中那团反抗之火仍未熄灭,我们就还有明天。
开始就展现出的家庭暴力,竟然是以歌舞剧的形式呈现,这种表达方式很特别,减少了观众看这种题材时的愤怒感和不适感,讽刺意味却更强。他们一家人的相处这样看下来其实让这个时代的我感觉到好累也觉得还是很愤怒,女儿或许是为了逃离这个充斥暴力的家庭,随便找了个男的想以身相许,奈何对方做生意,人家一家都看不起他们这一家,那一次吃饭的场景把每个人的性格拍得很鲜明,男方的虚伪做作,男方父母的假装大方,男方妹妹的不适应,女主的局促和依旧停不下来的忙碌,每个人的行为构成了一副时代群像。
形式还好,可是充满了强扭的突兀的戏剧性。一星是因为触碰到我的底线了:别拿家暴开玩笑,家暴就是家暴,不能用来当任何政治隐喻,家庭的压迫不比维权压迫更轻松,所以给政治层面做铺垫就相当不合理。而且如果看过任何意大利女性主义小说,例如说《秘密笔记》,都会觉得电影中的母女妇女还有夫妻关系非常单薄,戏剧冲突的产生也突兀。故事的任何人物关系都立不起来,成了样板戏。说实话看到最后,作为一个家暴深受其害的女性主义者,真的特别失望:家庭暴力没讲好,女性参政议政也没讲好,笑话。
好久没看过这么棒的女性主义影片了,一度怀疑在观看影版那不勒斯四部曲,气质太接近了。家暴双人舞就不赘述了越灵越惊悚,片中处处充斥导演的小巧思,尤其喜欢开头表情麻木的女主躬着背快步走和临近尾声她跑出家里脚步轻盈给自己换上新衣涂好口红,同样的街景不同的心境,音乐配合得恰到好处,太会调动观众的情绪点。意大利发生的故事永远就像发生在中国县城一样熟悉,看到中途一度破口大骂乳腺堵塞,结局以为只是跟男人私奔奔向新人生是在座各位和我都格局小了
“像握着情书一样握着选票。”——天呐,好绝妙的设计。影片里不管是用音乐剧般的形式来表现家暴的残忍画面,还是用bgm来给女主对口般的唱歌,还是设计女主收到发小的“情书”,太妙了~好诙谐又让人深思,用举重若轻的方式来描述女性在家庭里在社会里的地位和待遇低下、女性面临的种种时代政治权利困境和男女不对等这些沉重的话题。当大家都以为女主是带着情书出逃的时候,其实她是紧握自己的选票去投票,这才是强大,这是女性力量,这就是“还有明天”!
太喜欢了!!!女性觉醒一定是从希望破灭开始的,你以为自己只是运气不好没有挑到合适的丈夫,你以为他本性很好只是战争让他暴躁,但你终于发现如果不改变你的女儿也只会重复你的人生。最后半小时,各种精心准备小心翼翼,让观众以为是真的要靠换一个男人而改变人生。这才是真的觉醒,争取自己的权利而不是依赖运气和男人的施舍。而偷偷攒下的婚纱钱变成了送女儿读书的钱,这一点设计也很妙。唯有靠自己,才能改变人生。(艹 女主还是导演!牛逼姐妹!)
最后的煽情还是到了,但是逻辑还是不够严谨,这是最好的方式吗?遥远的生活或许有改善了,但是眼前的生活会变好吗? 或许只是生活的一个切片吧,逃跑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投票是解决长期的问题拿回权利,哪个更好哪个更差也没法说,最后的结局是意想不到,我以为是最后暧昧对象那里也没去直接逃跑了…婚姻到底给女人带来了什么,自己想不清楚要什么人生前,结婚真的是一件很不负责任的事情,看完也有点厌男了,再加上和老爸打电话蛮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