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利迪策大屠杀 Petr Nikolaev
【影片名称】:Lidice
【中文名称】:利迪策大屠杀
【年 代】:2011年
【国家地区】:捷克 / 斯洛伐克
【语 言】:捷克语
【类
【影片名称】:Lidice
【中文名称】:利迪策大屠杀
【年 代】:2011年
【国家地区】:捷克 / 斯洛伐克
【语 言】:捷克语
【类 别】:剧情 / 战争 / 历史
【导 演】:Petr Nikolaev
【编 剧】:Zdenek Mahler ....novella "Nokturno" and/adaptation
【主 演】:卡瑞尔·罗登 Karel Roden ....Frantisek Síma
Zuzana Fialová ....Marie Vanková
Zuzana Bydzovská ....Anezka Símová
Roman Luknár ....Vlcek
Ondrej Novák ....Karel Síma
维罗妮卡·库巴洛娃 Veronika Kubarová ....Anicka
Norbert Lichý ....Mayor
Jan Budar ....Safebreaker Petiska
Václav Jirácek ....Young Josef Horák
Marek Adamczyk ....Václav Fiala
Joachim Paul Assböck ....Harald Wiesmann
Ondrej Havel ....Toník
Adam Kubista ....Eda Síma
Pavlína Storková ....Jarus
利迪策大屠杀lidice (2011) 利迪策(捷克语:Lidice)是位于捷克中捷克州的一个村庄。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2年6月经希特勒亲自下令纳粹德国军队完全摧毁,以报复该村村民掩护隐藏刺杀海德里希的英国别动队成员。成年人全部被屠杀,约340人遇难(包括88名儿童),婴儿被支持纳粹主义的德国家庭收养。利迪策惨案激发了全捷克人的反德抵抗运动,并成为后来国际儿童节(6月1日)的来源.
《利迪策大屠杀》下载观后评论:
本片适合和2016年的《类人猿行动》一起观看,那部电影讲述的是海德里希是如何被刺杀的,而本片则是讲述海德里希刺杀案所带来的后果,也就是纳粹的报复,导致整个利迪策村庄被屠杀。所以我本来以为本片会是一部直接讲述屠杀现象的电影,结果没想到居然采用了拿监狱对比利迪策村庄的方案,那种“本来以为监狱才是最糟糕”的感觉,实在是令我没有想到,但我很喜欢这种剧情安排。只不过很明显导演没有规划好时长问题,我知道他想营造出一种村庄被屠杀前的祥和与被屠杀后的悲惨的反差感,但真的没必要花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长来展现,前半段的日常戏实在是太拉跨了,吸引人的情节真的很少,直到逮捕开始后才开始紧促起来。总之,虽然本片的观影体验不算很好,但底子还是不错的,而且本片还可以称得上是“六一儿童节”的起源,所以感兴趣的话不妨尝试下本片。
该片讲述了二战期间震惊全球的利迪策惨案:1942年6月4日,纳粹德国派驻捷克斯洛伐克的头目海德里希,在布拉格近郊遭抵抗组织伏击,一周后伤重不治身亡,阿道夫▪希特勒勃然大怒,亲自下令实施针对当地平民的野蛮报复。以上是我百度的 其实我并没有看懂他是为了报复 我只看出了平民的恐惧 屠杀的残酷 排成排的男人被成排的枪毙 女人们辛苦工作 孩子被强行带走 以欺骗的名义 把人都杀死 用毒气把孩子们一起都毒死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孩子们拍打着车窗 车子里面都是烟雾的画面 还有孩子们离开母亲时的哭喊 人们也没有多问 命令让走就走了 站住了即使知道要被枪毙了 也不会反抗 其实再想想 就算反抗了 又有什么用呢 可是不反抗 就显得很卑微 很顺从 很无脑 但是即使是反抗了 也难以逃过一死的命运 这种情况下 人们能做的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演员在《类人猿行动》中也扮演了这个角色,不知是德国还是捷克的特型演员。影片的男主并非刺杀海德里希的捷克英雄,而是利迪策村里的两个村民——一个是因误杀自己儿子坐牢、却因此逃过大屠杀的罪犯;另一人则是类似于“皇协军”一般的、帮德国人做事的治安队队长、二鬼子“捷奸”。希特勒对海德里希可谓是仁至义尽,据说在他的葬礼上称赞他是“一个有着钢铁之心的男人”,换做中国话,那就是“铁石心肠”了,蛮配海德里希的。整个影片对历史的还原度非常高,尽管在沉重和压抑上相较于纳粹虐杀犹太人的《索尔之子》、《辛德勒的名单》等影片略有不如,然而这或许是因为成功刺杀了海德里希的缘故,只是,以他一人之命来换取抹杀掉整个利迪策村庄,这代价未免太高。
一个出轨的男人误杀了自己的儿子进了监狱,却逃离了捷克历史上最无辜和悲惨的纳粹屠杀;一位捷克军人一直参与着纳粹的屠杀最后在第一个男人出狱后自杀——电影从这两人的视觉相继讲述并串起了这个经历。前半段美好的村庄,后半段革命般的屠杀,开头结尾以土地相互呼应,幸存下来的人,就是被上天选择来做历史的见证人,永远抹不去的是,那些美好与残酷相继相伴的记忆。音乐,剧情,配角演技加分,主角角色设置和演技减分。
人类只有客观看待历史,不断反思,才能避免悲剧重演。这片子能拍能上映,表明德国和捷克已经转为正常国家,能够客观理性看待那段历史了。片中,毒杀孩子们时的士兵的呕吐自杀,胜利后那个宪兵的自杀,老头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记忆和讲述,都显比较符合正常的人生观。片子拍的色调冷淡,叙事冷静,一排排枪弹射杀村民,缓缓播放,能够让悲剧慢慢进入你的脑海。反思抗日神剧,可知啥是正常。
可以作为讲述同个事件的《类人猿行动》的姐妹篇观看,但是,本片无论是反映事件的真实性,对人性的刻画,对战争的反思,包括营造的历史厚重感,时代感都要远远优于仅反映了英雄主义的前者。灾难发生时冰冷阴沉的色调和和平年代明亮灿烂的阳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的结局是一种警示,如同那片茫茫白雪的平原一样,无声地警示我们,不要遗忘旧利迪策,不要遗忘历史。
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大家都过着普通的日子,偷情、乱伦、矛盾、爱恋,都是一个村子发生的琐事,侵略的蔓延,生活不易,随之而来自然就有恐惧与反抗,然后,海德里希刺杀行动让这个普通的村庄被夷为平地,除了些许破败的地基,和一些幸存的人们,lidice仿佛从未存在,留下的人成为活的纪念品,有什么意义呢?然而,这样的历史需要人来铭记。
德国唯一承认的种族屠杀事件六一当天孩子们在密闭空间中被汽车尾气活活憋死毒死死去的人已经牺牲了活着的人作为活的“纪念物”被人祭祷我突然明白了慰安妇奔走号召的意义没有活着的人去提醒,去警醒这段痛苦的记忆,没有多少人能记住勿忘国耻,吾辈自当自强。非常时刻,遇事还是要独立思考。不能被一些营销号和别有用心之人当了棋子。
稚子无辜。本来是特别好的素材,但电影节奏缺少张力,有的地方太拖沓了。印象比较深刻的镜头是孩子们赤裸着身体,身后一枪,就送了命;他们的眼睛还睁着,尸体却被随意抛在草坪;多年后兔子们扎堆在草坪上和坟墓间玩耍,一个人老人孤独地看着这一切,黑与白,生与死,战争与和平,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照。镜头的冲击力很强。
纳粹的手段可以冠以“现代化”“工业化”,而思维意识上实则依然是中世纪式的,这也让它无法洗去人类邪恶面的本性。影片残忍,温情,怜悯,无奈,都具备,可惜没有设计成以一个贯穿了全事件前后的在场角色作为中心人物(比如乱伦的媳妇),使得感情的烈度还是有些分散而断裂,没有凝聚成一条不断上升的冲突线。
数据太苍白了,没人能感受到那170多名遇难者感受到的绝望。影片叙述极度的平静,让突然其来的屠杀更为震撼人心。每一刻的宁静都是在积攒力量,然后随着战争的结束,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向新的生活。就像影片最后主角坐在铁轨旁,而远处的轨道依然是无尽的延伸着,life goes on......
为什么给一星,导演对于一个真实历史的叙事能力极差,像流水帐一样拍电影,没有重点,人物刻画得也无边无际,2个小时的电影居然没有突出点,闪亮点。男主是平凡人,但蠢得有点离谱,难道全村杀得只剩他一个男人才让他做为主角来引发故事吗?编剧也是弱智的,一个悲惨的史实就这样轻描淡写。
你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吗?它来自一场莫须有的大屠杀,来自对海德里希刺杀事件的报复,来自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的恐怖行径。在捷克利迪策,一百多个儿童活活被毒气杀害,数百名无辜平民被活活枪杀。请记住这一切,“六一”一个集权政治下,儿童的受难日!!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