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家被称为“影迷圣地”的传奇音像店,科恩兄弟也是它的常客。然而在音像店关闭后,拍摄者发现它的55000部影碟藏品不知所踪,继而引发一场疯狂热血的寻找与“营救”行动。
第39届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 未来创新奖(提名)大卫·雷德蒙 / 阿什莉·萨宾
《金的音像店》下载观后评论:
为什么都是盲流卖盗版,纽约Kim老师结局远胜深圳排骨?因为在物资充裕世代,人可以不活但不能没有活,一部电影含6个项目:项目1:韩国人纽约开碟店,火了;项目2:千禧年到来,五万盒盗版带眼看要砸手里。意大利牟其中找上门来,两岸一拍即合,瓜分文化基金;项目3:韩国店主回国当了两年制片人,最终混进放通委(部级);意大利市长青云直上,升任文化部副部长;项目4:十年后,美国无名少壮派导演发现题材,开始自掏机票翻旧账。意韩联手挡不住,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方默契下带子分批回流;项目5:带子进驻 Alamo Drafthouse 院线曼哈顿店,作为流量源吸引客户到店消费,顺带推广西西里农家乐,意大利中层趁机公费旅游。两年后,索尼影业收购该院线;项目6:少壮派导演发布兽首回归圆明园纪录片,勇夺圣丹斯坛子奖。
個人觀影史第1982部。又名《偷碟賊》。不算精彩,尤其是前半部分,很無聊,特別是有《較量》這樣的關於一位影迷父親用電影點子去重構犯罪現場拯救孩子的沒有廢話的印度電影存在的時候;後半部分的策動偷盜行動還算帶勁。老子有雲: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喜歡一樣東西到了極致,就會願意為其花費極大的代價;對一樣東西藏得越多,遇災難時毀得越多。對於重度影迷而言,珍貴的影碟就等同於他們的情人或親人,你奪去影碟就如同奪去他們的情人和親人,他們會不辭勞苦、不惜代價地去救回它們;而一家藏碟片過多的音像店,一旦遇個火災啥的,也確實就“厚亡”了。多說一點:人是會被自己所忠愛的事物塑造的,淺層次來說,無論是書迷還是影迷,都會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於用書或電影裡的內容去輔助或裝飾自己的表達。
是个很有意思的题材,但并不是拍得多高明的纪录片,尤其是每次插入电影片段时明明屏幕右上角,导演还要在旁白里说一遍“就像在某某电影中”,好像一旦开启了第一人称旁白模式就必须 keep the narration running,也因此把一个牵涉移民企业家、迷影文化和跨国贪腐问题的错综故事变成了一位恋物白男的心路历程。虽然爱把 obscure 挂在嘴边,但其实还是一场对 canon 的 celebration;即便有 Kim‘s Video,但所谓纽约“非主流文化”和致敬(或者说是执迷)电影史的部分也还是非常白。其实关于小镇青年出走、被电影带到更大世界、因电影而踏上冒险的弧光,金先生本人的经历可能比导演本人要有趣很多。
或许观影量足够宽泛,资深到把国外几十年前的作品与导演都如数家珍的观众能在本片过程中获得巅峰的享受。前面近一小时倍感乏味,可能也是我一直对纪录片没有好观感的原因,一直认为纪录片多数重题材与纪实,少了电影的美感。说实话本片画面我也是同样感受。反在最后David从把希特勒喜欢的画偷走的电影中获得灵感,犯罪行为可以成为艺术作品吗,并召唤电影之魂助阵,剧情上达到了高潮,有常规电影先压抑后爆发的快感。真正令人澎湃的是作为记录,电影之魂集体偷窃既是作品,更是现实。第一次被纪录片爽到。/ (新泽西金家那段,脑子里全是这种偷窃适用什么法条,这种想法暂时令我从爽感中清醒。果然当下流行的实用与理智,会浇灭我心中的浪漫。)
看了这部纪录片深有感触,对于我这个从录像带↣Vcd↣Dvd5↣Dvd9↣25G蓝光↣50G蓝光↣最后关门大吉,打拼了二十多年最后一无所获,九几年一直到2014年,每每有更新换代的产品就很兴奋,因为利润可以翻番,直到互联网越来越发达越来越普及,实体店已经名存实亡了,不过唯一怀念的就是Dvd时代每张盘蕴藏的宝藏,多语言,多音轨评论,未删节版本,导演剪辑版,幕后花絮等等太多太多的惊喜,甚至一些意想不到的很少见的电影也会被发现,听朋友(他的收藏也许也会过万吧)说现在网上还是有不少卖盘的,没接触不太清楚,也许哪一天我也会加入到买盘的队伍,不是为了电影而是为了配音或者清晰度再或者是评论音轨等等。。。
没有一个影迷能逃过《金的音像店》为我们创造的多巴胺,它几乎搭建了一个独属于影迷的音像王国。它既像《镜子》一样如梦似幻,又像《教父》一样庄严神圣。这个梦根本做不够。但梦醒之后呢?我们摇旗呐喊:为了电影的未来!而这口号背后,除了群体相认、情绪堆叠和集体狂欢,我们什么也没做,什么也做不了。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是少数人掌握着解读电影艺术的门槛和标准,电影始终是少数人的电影。大众能参与学习和讨论的电影,少之又少。电影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传播功能被逐一消解。也许我们该醒醒了,电影不是什么高级的艺术,它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应当充分发挥它的各项功能。而电影创作者们,也不要再把电影束之高阁了。
“我们拥有这些录像带,我们就有使用它们的权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它拿到资金去做一些事情。”从导演进入salemi的仓库就开始担心摄制组的人身安全,好在这是一部没有谋杀的斯科塞斯电影。召唤电影之神出来拯救录像带的一段实在太带感了!!我也是个相信虚幻就是真实的人(梦到仓库起火那段吓死我了)。对于录像带被闲置的来龙去脉,黑手党到底怎么影响录音带,黑手党和意大利文化部副部长sgarbi的关系还是有点模糊,但这应该是导演能够在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调查出来的最多信息了。最后市长提出的条款,以及电影音乐是由仓库看守恩里科……可能我们只能在这些蛛丝马迹中拼凑出更多微妙的关系
“电影让我安心”,“电影是我的家。”
“电影在召唤我。”“我就是电影。”
“电影拯救了电影。”“犯罪成了艺术,”
“没有人死去,电影会活下来。”
“不要在乎你的灵感从何而来,
只需要在乎你的灵感将去向何方。”
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纪录片。每个电影人都应该体验的感受。召唤电影之魂吧,大火会自己停下来,电影会活下去。没有人会死去。
“如果戈达尔认为你是对的,我没有任何资格反对你。”
政客,商人,他们都不懂。
为了几盘录像带,为什么要大费周章,
因为执念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因为电影是一件超脱宇宙的大事。
因为“电影在召唤我,我变成了电影”
一个狂热影迷拍了一个关于传奇音像店的记录视频,发现55000部碟藏不知所踪后引发寻找并前往意大利用最迷影的方式成功营救回的奇妙故事。穿插的影史片段加上旁白给当下的行为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是救赎之路,也是朝圣之旅,尽管这个让科恩兄弟都逾期600美元的音像店已传奇不再,对于意大利的政客而言这些碟藏也不过是往上爬的作秀工具,但对影迷而言它们却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用拍电影的方式拯救电影想想就热血沸腾,何况成龙、戈达尔、卓别林、希区柯克,甚至电影之神都站在了你这边,戴上面具的那刻,这已经不是一场跨国盗窃,而是盛大的行为艺术。
当政府挪用文化艺术去作为政治宣传的时候,文化艺术内容本身已经不被在意,只有宣传结果和被修正的政治才会得到重视,看到后面市长所提出的条件的时候及金先生和他第一次会面聊天的片段,都让我觉得愤怒,面前的这个人是如此的无耻。这样的纪录片类型在西方电影世界里看到过两部一部是这个一部是《寻找薇薇安·迈尔》,从纪录片的表达中真的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拍摄者对自己所追寻的事物拥有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和探索欲及与世界分享的愿景,这也许有一部分是来自对失落影相带的遗憾、不舍和收藏方的愤怒,但我想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个人和电影。
虚虚幻幻却有真实到分不清是不是真的纪录片了。Kim对着镜头说的那一段话真的很让人动容“那一切都超出我的权利了,我觉得很遗憾,但是that's it”,一起戴着各位大神的面具搬胶片的也很燃。戈达尔都帮你了,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如果说人类真的有什么美好的地方,就是在无聊的生活里创造了无数更加无聊的艺术,它们诞生于无聊,一直流传,讲述着低于或者高于人类的生活和理想还有梦境。里面也有很多小幽默,前半段的自述还有很多有趣的电影片段插入,对于爱电影的人来说我觉得是部很可爱的片子。
电影被作为贪污犯罪的工具,成为黑帮角斗的武器,却始终没有被放映过哪怕一分钟,精神财产不仅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在物质世界中的根本困境也依旧存在,五万五千张VHS和DVD只能由迷影者亲自拯救。而迷影者同样也是盲目幼稚的,自以为英雄大义一般瞒天过海,用六年的时间帮助电影逃离萨勒米,但Kim绝对和意大利的政治丑闻脱不了干系,在互联网流媒体时代到来前敏锐而果断的抛售赚取最后一笔财富,其实后来的他只不过是又一个贪财的商人罢了。不过这样一来就更加升华了纪录片的主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