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由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共同制作的影片展现了以色列当局对约旦河西岸马萨费尔亚塔的破坏,以及巴勒斯坦活动家Basel和以色列记者Yuval之间的友谊。
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观众奖 最佳纪录片尤瓦尔·亚伯拉罕 / 哈姆丹·比拉勒 / 巴西勒·阿德拉 / 拉谢尔·瑟尔
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金熊奖尤瓦尔·亚伯拉罕 / 哈姆丹·比拉勒 / 巴西勒·阿德拉
《唯一的家园》下载观后评论:
#10354. 74th Berlinale-全景,最佳纪录片奖及全景纪录片观众选择奖。确实非常震撼而且确实非常能让观众共情,不过注意视听的话那这对巴以CP(剪得真有CP感,真的可以在一起了)的戏也拍得太好了,故事线完整,机位丰富,打光都很漂亮,时刻都有人在旁白拍(Basel自己拍的镜头其实用得很少),甚至上一个镜头还是摄影机冲地面下一个镜头冲进车里机位早都摆好了。不是说摆拍搬演不可以,而是说这里面有多大成分是(另外两个署名导演)把这对CP推到台前来做frontmen?这俩人有多大的表演成分(比如那个相遇),台词有多少设计成分?其实最打动我的反而是Basel旁白部分的档案影像,这完全是可以做个散文电影,或者往Docdrama走得更远一点。现在这个,反正纪录片得看多了就是一眼假……上述对技法的批评不代表对题材和政治表达的批评。
![唯一的家园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620180414194910.jpg)
制作并不算很精良,但也算质朴直接地道出了巴以冲突之下带给巴勒斯坦人民的直接伤害,至此影像的力量不仅仅是传递情绪,而是向这个世界展示巨大的参差。有人拿护照二十分钟就可以出海关,而有人来德国需要跋山涉水经历重重困难(一把子共情)。巴勒斯坦人民被勒令限制在约旦河西岸以外活动,以色列人则可以在此区域随意进出。片中巴勒斯坦的村中居民说他们十九世纪就在这居住,而二十世纪才在此处定居的以色列人的行为更像是鸠占鹊巢,他们建军事基地剥夺了原住民的生存空间,禁止其建房,且不断进行强拆,逼迫其远离家园。巴勒斯坦居民在留下和忍受之间选择了忍受,手无寸铁的村民面对全副武装的军队他们剩下的只有愤怒与无能为力,即便是外国元首到访,能缓解一时之急,但却不能换取更加光明的未来。土地是人的根啊,你把人连根拔起,还叫人怎么活啊。
![唯一的家园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620180411611293.jpg)
24年柏林电影节看的第一部影片。和一个月前看的非虚构《通向春天之路》是相似题材,但叙述者是一位受过法学教育的巴勒斯坦青年,他的父辈奉献一生抗争土地被攫取,他迷茫自己会走上相同的活动分子道路,但除此之外他别无他法,巴勒斯坦经济被摧垮,他唯一能找到的工作就是去以色列做建筑工人,当下只能一边运营街角的加油站,一边用相机记录家园的失去。最打动人的对话发生在他和以色列记者好友之间,他担心对方的同情只持续十天,或者只是为了浏览量。但好在他们的友谊无坚不摧,给巴勒斯坦青年愈发幻灭和怅惘的抗争带来点点星光。映后以色列记者提醒,以军的伎俩就是拖长拆除进程,让本地人既生活在恐惧中也得不到外界持续的关注。此外,他作为大屠杀受害家庭,希望德国不要再将自己的历史愧疚武器化,睁开眼睛看到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
![唯一的家园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620180412958121.jpg)
我觉得land在这里翻译成“家园”比“土地”更准确。本片是来自约旦河西岸的一个村庄的行动者的集体作品,也是本届柏林电影节唯一一部巴勒斯坦片。以色列军方要在这个村庄上建立一个军事基地,村民年复一年对抗着以色列军队暴力驱逐。在一次次暴力冲突的过程中,镜头时而平稳,时而随着记录者的奔跑而激烈地晃动,时而又在记录者被暴力袭击时掉落在地上。这些不稳定的画面作为一部电影出现在大荧幕上,对于观看者构成了强烈的心里冲击。村民集体将以军告上法庭,他们怎么可能赢呢?那是以色列的法庭,法庭用了22年判决他们败诉。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建造住房是非法的,水井是非法的,发电机是非法的,建学校也是非法的。法律完全作为暴力机器运转着,这里的人在法律的框架内被剥夺了生活。
![唯一的家园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620180414522195.jpg)
感觉巴塞尔分分钟都要被打死的节奏,如果真是他们说的192几年或者3几年就住在这儿,那就不存在占了训练场地的问题了。还有巴勒斯坦怎么没动静呢,让以色列一点儿一点儿的侵蚀。。。现在打起来了,好多人不知道还以为巴勒斯坦入侵以色列了呢,所以舆论很重要。国际舆论国际影响力都很重要,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实力,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朝鲜现在表现出来的实力就是跟中国学的,把武力值一点儿一点儿装备起来再抬起头来跟不怀好意的人说不!巴塞尔和以色列记者记录下来的就是历史佐证。早晚有一天会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以前看到的都是对待犹太人怎么怎么样。。。很同情他们,没想到其中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真相!为什么德国那么痛恨犹太人。。。
完全是一种根植在纪录片中的political affect & feelings 忍不住流眼泪的同时又不断告诉自己在“单边叙事”时刻保持critical… 可是我知道我不可以 因为日常铸成了关于权力的每个片段 将自己作为抗争的焦点暴露在充满争议的语境中本身就是一种很难触及的勇敢 喜欢的点还在于这是关于两个处在冲突两端的人的困境 关于身份带来的区隔和不理解 都在艰难和带着自我反思的activism中慢慢化解开了… 很喜欢这个视角 它不仅仅是为了“声张正义”而炮制暴力或用另一种单边叙事去抵抗 而是用共同的情感、个体间的情绪张力下所影响的行动去创造新的讨论视角 很有力量
巴勒斯坦村庄在战争期间的生活;父辈一代为了村庄孩子的未来想办法建好了学校,在男主角这一代学校与家园却都被强拆,而经济体系、社会生活的覆灭让年轻一代无处发展。这些事件的发生在这些年仅有村民的自发抵抗,在影片中难以见到当地利益集团的代表以及政府政治人物活动的身影,掌握生活规则和住所强拆“合法性”的是以方政府,这样的力量不对等对于无可奈何的村民来说,唯有寻求媒体关注和国际影响来改变村庄的被动局面。生活中的一切都关乎政治,生存权利的获取急切需要政府级别的平等对话、政治谈判来实现,个体的声音需要形成利益集团来传达,形成有秩序的政治体系是解决当前巴方人民地区性生存困境的第一步。
柏林电影节场次很少没有抢到票。但看过所有的纪录片简介后,订了最后一天最佳纪录片的screening,隐隐觉得这部会最有张力,应该会拿最佳,默默祈祷这样我就可以看到放映了。还想过由于德国政府的官方立场,会不会拿不到奖,但所幸最后还是没有辜负众望。冲突奔跑时镜头对着地面的晃动,被军人拖到地上踹依然拿着相机拍,是在用生命去反抗、去夺回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权利。很有力量和感染力,看完也很想骂人:这个世界和人类怎么会这样烂透了……并思索如何成为这样的行动者。但如果我站在他的位置上,我能承受这样的压力和风险吗?历经风雨、失去家园后,依然能有勇气和毅力站出来呐喊吗?
巴勒斯坦青年从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却是只能去以色列做建筑工人,子承父业回来村里抵抗拆迁,但是内心却是深深的无力感。 以色列青年作为极少数派站在整个民族的对立面,同时又得不到巴勒斯坦人的拥抱。片中巴勒斯坦的村中居民说他们十九世纪就在这居住,而二十世纪才在此处定居的以色列人的行为更像是鸠占鹊巢,他们建军事基地剥夺了原住民的生存空间,禁止其建房,且不断进行强拆,逼迫其远离家园。巴勒斯坦居民在留下和忍受之间选择了忍受,手无寸铁的村民面对全副武装的军队他们剩下的只有愤怒与无能为力,即便是外国元首到访,能缓解一时之急,但却不能换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他们正在夺走我们的家!”这是一个关于权力的故事。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房屋是积木,人就是蚂蚁。坚持生存、坚持抗争的人们,成为了被暴力恐吓、对暴力战栗的人们,“我们能争取到想要的生活吗?”如果法律的制定只是为了维护当局者的权益,而置人民的呼声而不顾,这还符合“国家”这个集体想象所存在的前提吗?赫拉利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公司、货币和国家,都只存在于我们想象之中,是人类发明了这些概念,好让它们为人类服务;为什么最后反而是人类为这些概念服务,甚至牺牲性命呢?” 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经历,我们有所触动,然后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8】片名的“land”并非是土地,而应该是“家园”。土地是房子被拆卸后的残余废墟,但家园是精神,人物彻底没了。很有意思的是,我费解电影粗制滥造的摄影,晃动以及VCR片段的回顾,大量的篇幅都在讲矛盾和暴力这件事,而到最后5min,才恍然大悟那些抗争,如此漫长的东西最终都变成强有力的反抗和最具真实感的纪录片影像。从始至终的反映需求并不是谴责,而是呼吁停战。也不知道本片完成后这四个人的生活轨迹会发生怎么样的变迁。强有力的恐怖的电影,感觉是另一部《缅甸日记》。
看完心情很沉重。巴以问题确实是插在全世界有良知的人心上的一把匕首,你去动一动它,你的心就会流血。纪录片花了点篇幅来记录两个年轻人的对话。巴勒斯坦青年从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却是只能去以色列做建筑工人,子承父业回来村里抵抗拆迁,但是内心却是深深的无力感。以色列青年作为极少数派站在整个民族的对立面,同时又得不到巴勒斯坦人的拥抱。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大家总想着留给后代去解决,他们可能拥有比前人更多的智慧,但是实际情况是他们有的只是更重的枷锁。
#VdR2024# A/85|流泪,起立,鼓掌,走出电影院,又回到了和平的生活里,我们能做什么呢,在这个属于我们的世界里却无法做出我们想要的决定。电影内外,除了绝望还是绝望。我不知道主人公是怎么做到如此坚强勇敢,只是隔着屏幕看这些片段我就已经恨不得失声痛哭跟IOF同归于尽。那些说所谓“单边叙事”的观众,去补习了解一下巴勒斯坦被强行侵占的历史,你祖父母的年纪估计都比以色列年纪大。Free Palest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