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暴风雨 德里克·贾曼
普洛斯佩拉(希思科特·威廉姆斯 Heathcote Williams 饰)生性善良喜爱研究魔法,在弟弟安东尼奥(理查德·沃里克 Richard Warwick
普洛斯佩拉(希思科特·威廉姆斯 Heathcote Williams 饰)生性善良喜爱研究魔法,在弟弟安东尼奥(理查德·沃里克 Richard Warwick 饰)和国王阿隆佐(彼得布尔 Peter Bull 饰)的联手迫害之下,普洛斯佩拉不得已带着女儿米兰达(托亚·威尔考克斯 Toyah Willcox 饰)流落孤岛。
普洛斯佩拉用魔法收服了岛上的精灵,之后,他召唤来暴风雨,使得安东尼奥和阿隆佐、王子菲尔迪南(大卫·迈耶 David Meyer 饰)乘坐的船遭遇了海难,三人漂流到了普洛斯佩拉所在的岛屿。在荒岛之上,野心勃勃的三人依然在斗心勾角,普洛斯佩拉用魔法让他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亦懂得了真善美的真谛,最终,普洛斯佩拉夺回了曾经属于他的一切。
《暴风雨》下载观后评论: 夹带了不少贾曼私货的《暴风雨》,以至于和常见的莎翁剧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人物皆呈现出一种癫狂的状态,与故事时代违背的元素介入(网球……)。贾曼借捕捉到的该剧“原谅”的主题,制造了一场虚无的狂欢,特别是在结尾部分,完全是贾曼个人化的表达。贾曼正是这场狂欢的主人,以莎翁之口诉诸反叛。全片没有一点改编的台词,全是剧本的原话,变化只在于贾曼挪动了幕场顺序。将第四幕的自白挪至结尾实在是太棒的一个处理。但是男主选择原谅这个变化确实太突兀,基本没有铺垫……有点难以接受。
现在的字幕是借着大家翻译的莎翁剧来制作的,所以我获得了较不错的观影体验。贾曼在电影日志中说过本片是他特别通俗大众的一部片,看之前我还在疑惑他的片能通俗大众到哪去,看之后稍微能理解了(不过我觉得这也是莎翁的功劳...)。我看贾曼只是为了看看画面罢了,在这自然也是正常发挥,结尾公爵的转变之突兀实在不知道是否是贾曼的反讽,反正如果是我的话肯定是这个意思......(后面查了下发现不是,太囧了)
贾曼第一部戏剧改编电影,真敢用大面积的阴影和蓝色滤镜,拼贴 原词,很cult,Wilcox演个一个朋克公主,Karl Johnson简直是个真人多比;重排原剧,以噩梦开篇,每个角色内心都带有一点宿命的黑色,不过戏剧改编的割裂感比较明显,结尾倒收得好,从明丽的宴会切回昏暗的古堡,精灵重获自由,公爵兀自喃喃自语直至睡去
#完全不知道故事讲什么,演员好像在演不专业舞台剧。电影设计很狂野。比较值得看的是DVD花絮的Jarman访谈(There We Are John, interviewed by John Cartwright)。那时Jarman已经近乎失明,有了之后Blue这部更狂野的片子的故事。
"The Tempest" with an utterly homoerotic twist. 在别处从来没发现水手服的男生们这么美。他们迎接唱着"Stormy Weather“进场的diva一幕,真让我感动。
与《庆典》对照的虚无主题,这一次贾曼选择从莎翁的视角入手回溯历史,不管普洛斯彼罗还是卡利班的复仇都在一场虚无的狂欢中彻底湮灭,贾曼再次扮演超现实的旁观者(爱丽儿),在堕落的现实中历史显得不再紧要,人之所在在幻梦中瓦解破碎。
莎翁经典,queer演绎,皇室秘史,内外(内心与环境)交合,前半段是小成本的小岛惊魂,后半段则是浮华奢靡的酷儿宫廷风。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和过后的荒唐,Derek Jarman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得不让人称奇。
没想到啊没想到,我居然看了一部色情的莎翁剧……回到戏剧本身,公爵避难的小岛借GANZELO的嘴说出了莎翁的乌托邦梦想。无论是男女主的相爱还是公爵的宽恕都来得那么猝不及防,然而这正是莎士比亚的DRAMA特色!
贾曼很好地利用了有限的城堡空间,在绝大部分场景打光都异常克制,让整个氛围显得神秘而多变,不过因为成本问题,感觉许多的选择都还是退而求其次的妥协,当画面变得光鲜亮丽之时,此类缺陷尤其明显。
贾曼用戏剧的方式来创作反戏剧的莎士比亚,像一场奇异梦境一般的场景,女巫、公爵、国王,精灵、奴隶、王子,在朋克迪斯克镜头下更具有志怪色彩,结尾莫名和解更像对古典戏剧情节的调侃
輝煌失落,官能照耀一切。就賈曼而言,已是近乎沉悶的內斂了。另待看改編版本:Peter Greenaway's Prospero's Books (1991)
影片的出彩处不在于还原了幽暗的莎剧世界,而是体现诗人内心深处对人类的爱OR恨的焦灼。第一次看是在六年前,KINO版。如今这个版子封面重做过了,画质稍好,字幕很差。
一开始字幕没和视频没对上看得昏昏欲睡,对上后一下子清醒了,非常喜欢里面的non diegetic sound,不管是风暴还是木柴轻轻燃烧。打光延续卡拉瓦乔。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