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我们的征途 许丁心 裔欣 刘昀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航天局合作推出的中国探月工程系列纪录片。首次全景梳理并呈现了中国探月工程17年的发展历程,首次深入讲述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失利到成功复飞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航天局合作推出的中国探月工程系列纪录片。首次全景梳理并呈现了中国探月工程17年的发展历程,首次深入讲述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失利到成功复飞的908天曲折故事,并完整记录了嫦娥五号完成月壤采集任务的惊心动魄的23天全过程。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全程记录。最大亮点是第二集,细致讲述了“嫦娥五号”发射任务推迟三年的中国航天人“至暗时刻”——从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失利到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复飞成功——908天的沉重苦闷与探寻事故原因、“归零”改进、曲折反复的艰辛努力。相比其他侧重于解说技术创新或描绘航天人的相对“轻松”的同题材纪录片,《我们的征途》毫不避讳地展现了探月工程的困难、挫折、风险与一环扣一环的艰巨,由此更能体会航天事业多部门多环节协同的繁杂细节与庞大整体,以及探月工程最终圆满成功的来之不易与热血激荡。“创新不是忽然降临的奇迹,而是很多个平凡的日子里分分秒秒的煎熬,是无数次尝试和失败之后最终涌现的光亮。正是那些琐碎和纠缠的细节,才成就了岁月辉煌的节点。”
从嫦娥一号一路关注到嫦娥五号,每一次的直播,每个深夜的关注,跟航天人一起欢呼,一起经历那个至暗时刻,为玉兔一号的沉睡伤心,为嫦娥三号四号的落月欢呼,当嫦娥五号回家时的激动,每个时刻都是那么记忆犹新。现在的我,依然还在关注着航天,关注着探月工程,想着嫦娥二号什么时候再回到地球附近,玉兔二号发现的神秘小屋究竟是什么,当然也不会忘记依然在环月轨道上的嫦娥五号T1。期待着未来的嫦娥六七八号,探索永无止境,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最浪漫和最宏大的理想背后,是最琐碎和最枯燥的现实。致敬伟大的航天人。王晋康在《新安魂曲》里借主角之口提出过一个观点,中华民族作为典型的大陆民族,相比海洋民族缺少了一点探险精神,在历史上的发现未知方面,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不及西方。可喜可幸,走向星辰大海,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中国人的身影。
国产科技工程纪录片也许文案水平还有很大提高空间,但至少拍摄、剪辑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了。第1、3集内容跟飞向月球重叠,所以第2集讲YF77就很特别了,航天港还没关闭前不知多少专贴散贴吵这个发动机,即便长5成熟了大家都不是很满意YF77。当然现在吵的就是三神器了
太不容易了,看到第一集三个老航天人在嫦娥一号工程上追月梦成功后含泪激动握手拥抱的场景很难不令人泪目。这确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啊,将着几千年的赴月梦变成了现实
比较无语的是美国人拍的马斯克重返太空在豆瓣有8.8的评分,2000人评价。中国这部纪录片一点也不差,但却几乎没人评价(在豆瓣),可笑吗?
备受鼓舞,绕落回,航天人的战略定力!月亮就在那,“既然见了,选了,就定了,就做了,就坚忍耐烦,劳怨不避,穿越一切苦厄,使命必达。”
看的我热泪盈眶,太不容易了,胖五77发动机失败那段拍的尤为精彩,都是这么煎熬过来的,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向探月的前辈英雄们致敬!
拍的太好了!在b站up主“我们的太空”那看的,一口气看完三集,对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理解一下就上了一个层级!!强烈安利一波!!!
嫦娥一号发射时,虽说相信中国将来能做到“回”,但并不觉得那是个看得清的目标,更没有想到这么快竟然都上了火星了。
相比于19年推出的《飞向月球》,这部探月纪录片面向全年龄段,面向全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探月征途的点点滴滴。
普通人看看还行 但是没有干货 全都是形容词、情绪 如果是爱好者企图获取些什么 还是算了吧 里面什么都没有
三集看完了。太空事业真是高质量人类智慧集大成。只是有些遗憾没看到嫦娥五号运回北京和首次开箱的画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