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烈火金刚 江浩 何群
导演: 江浩 / 何群编剧: 江浩主演: 申军谊 / 赵小锐 / 宋春丽 / 李强 / 葛优 / 更多...类型: 剧情 / 动作 / 战争制片国家/地区: 中
导演: 江浩 / 何群
编剧: 江浩
主演: 申军谊 / 赵小锐 / 宋春丽 / 李强 / 葛优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1
又名: Steel Meets Fire
IMDb链接: tt0230290
烈火金刚的剧情简介 · · · · · ·
1941年,河北平原上发生了著名的五一大扫荡,日寇数万人对我根据地实行疯狂的三光政策,抗日军民不甘心做亡国奴,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对敌人展开反扫荡。话说这天,桥头镇发生了一场地裂山崩的战斗,八路军排长史更新(申军谊 饰)执行完掩护任务后,身负重伤,被区小队救回,藏在老乡的地洞里。侦察员肖飞(李强 饰)只身大闹县城,买回急需的西药。区长金月波(宋春丽 饰)借伪军队长刁士贵(葛优 饰)的婚礼变葬礼,成功策反伪军起义。丁尚武(赵小锐 饰)等人突袭敌营,救回被抓的大批妇女。他们在敌后神出鬼没,拔据点、烧炮楼、惩汉奸,打得敌人魂飞胆丧,有利配合了主力作战......
《烈火金刚》下载观后评论:
在八十年代新启蒙主义和娱乐浪潮的影响下,影片制作精良场面宏大,极富观赏性。同时,也一改人物脸谱化,正面人物神化的弊病。肖飞神通广大,却带走痞气。史班长屡次负伤,女队长差点被强奸。正面人物的挫败经历,使得影片更加曲折,揪着观众心。以今天的标准看,确有神剧嫌疑,但在当时的语境下,影片是进步的。伪军反正打鬼子,将国共冷战对抗的裂隙以共同的目标,对抗日军的国族叙述弥合,在后冷战时代,其实颇有症候意味。即国人不要互相攻击,而应该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这种叙述也奠定后来《亮剑》李楚二人深得观众喜爱的情形。
![烈火金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206123471.jpg)
这部电影分上下部拍,拍得有多分裂呢,上部我愿意给五星,下部给两星还嫌多。上部是真正的抗日大片,写实、朴素,人物不算刻板,表演出色,熊熊烈火贯穿了整部片子。下部摇身一变成了抗日神剧,那个突然冒出来的肖飞简直就一杰克苏好吗?我还特意去看了一下制作团队,明明编剧和导演都没换,怎么就拍成了质量这么分裂的作品?更可悲的是,快30年了,现在的抗日片大多就还是下部这种屎。不过,这个片子很有意思的几个元素——反战的日本兵、拉不响的手榴弹、被策反的伪军,都是出自下部。
![烈火金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206157480.jpg)
九十年代新拍的一批主旋律电影,在技术上有所改良,动作、战斗场面明显进步不少。武田毅雄这个角色是《烈火金刚》小说和后面各版影视剧中的特色;肖飞买药也是经典桥段。可惜,缺点也很明显,主角光环很厉害、子弹用不完、反派角色还是过于脸谱化。唯有葛优饰演的刁世贵形象让人记忆很深。另外全片最真实的角色可能就是谢老转了,代表抗战历史上一大批“顺民”的真实心理和处境。
![烈火金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205131578.jpg)
商业化的抗战主旋律片。还是一如既往的神。申军谊为什么要把梁天放掉,又挖掉他一只眼?子弹打不完,体力用不完。一个小村子里跟一大队日本兵周旋一天一夜,还杀死好多日本兵,最后全身而退。还让日本兵以为包围了八路主力部队。实在没法看下去。冲着一帮演员给多一颗星。
![烈火金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205586142.jpg)
首先肯定这部影片的价值,第一次观看是用录像带看的,很经典,很精彩,现在再看一遍也能看出剧组方方面面都很用心,很认真。最不神的抗日神剧,可以看出后来很多抗日神剧都有向这部影片借鉴,可以说是抗日神剧的开山鼻祖,但这部影片神的很真诚,毫不令人生厌的抗日神剧
![烈火金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205651841.jpg)
除了是彩色之外,完全比不上解放初期拍的革命战争片。英雄不死,射击敌人时却百发百中,本片还让英雄非常鲁莽地跳出战壕给敌人射击。导演和摄影对镜头语言几乎不入门,太多的低级错误,几乎没办法完成叙事,或出现严重误会。Cast很大,是1990年代的大陆一流。
![烈火金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206134053.jpg)
上集劲爆爽片,一人连续单挑日军捡装备好似射击游戏,机枪史队长阳刚性感,大刀李逵干练的硬汉,抗日游击队好似兰博。这样的抗日动作片就如西方的僵尸片,立场分明,大开杀戒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就要一个爽字,应该开发成一种类型片。老大娘家炕上的小布老虎好可爱。
如果不是我爸钦点这部影片,我可能这辈子都不知道葛优还演过这么个抗日电影。电影分了上下部,多给葛优一星。葛优演技没的说,演啥像啥,而且角色跨度极大。刁队长娶妻这段最有意思了。整部影片比较合理,没有手撕鬼子这种二缺情节,不能称之为“抗日神剧”。
本片自带电视剧式的片头曲和片尾曲,赵季平大师的作曲也无力回天。葛优的表演比其他人有层次感,可能是角色有点起伏。在当年本片应该是十足的商业大片,它似乎影响了之后一些抗日剧的拍摄。然而剧情很平庸,不过就是八路军打鬼子那一套,观感较差。4
当年的大制作,阵容很强,但确实今天看属于神剧类,一点不真实,当年小说就是按“武侠风”走的路线吧,其实很多革命题材都是,像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都大同小异,往往也是娱乐性大过历史性,哪怕有一些真实依据都艺术性夸大了
最开始是看小人书,后来一本厚厚的原著几乎被我翻烂,因为写的确实好。电影基本上根据原著的故事走,而且有大批明星的加盟,再加上写实的拍摄手法,可看度自然很高。只是片子里已经出现了一些“神剧”的元素,结尾也稍显潦草。
昨晚在央视六套电影频道又重温一遍,当然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了。那时的抗日剧还很讲究,不象现在的手撕鬼子,尽管有许多程式化的情节与镜头,却也有一些人性化的情怀,不似那些一眼便知好人坏人的烂剧。
当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寒暑假电影院免费给少年儿童观看,现在看来毫无价值,一是为宣教什么都不顾了、包括底线,国人这点很可怕;还有就是作为影视剧,粗制滥造的情节和演绎也只有哄哄小朋友罢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