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影史话 马克·卡曾斯
每集一小时,一共15集,长达900分钟的关于电影艺术的纪录片,制作于于2011年。这部纪录片由英国电影评论家、被称为“电影贩毒者”的马克·卡曾斯,根据自己撰写的
每集一小时,一共15集,长达900分钟的关于电影艺术的纪录片,制作于于2011年。这部纪录片由英国电影评论家、被称为“电影贩毒者”的马克·卡曾斯,根据自己撰写的同名著作拍摄而成,摄制期长达5年,跨越六大洲,展现了近120年的世界电影史及近千部电影作品。影片用电影化的方式讲述了电影史,探索电影人的创作如何被特定历史事件影响,而电影人之间又是怎样互相启发的。
前两集,主要是讲早起电影的诞生和发展,还有好莱坞的崛起。讲的很全面,还采访了一些电影工作者,如斯坦利·多南,罗伯特·唐尼,格斯·范·桑特,简·坎皮恩,克莱尔·丹尼斯。片中大量穿插不少经典老片的片段进行讲解,同时还有现代世界的一些取景。前两集里出现了《卡萨布兰卡》,《长屋绅士录》,《虎胆忠魂》,《我略知她一二》,《出租车司机》,《月球旅行记》,《2001太空漫游》,《西部往事》,《随心所欲》,《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路上的灵魂》,《公民凯恩》,《巴格达窃贼》,《乱世佳人》,《雨中曲》,《马耳他之鹰》,《摄影师》,《将军号》,《寻子遇仙记》,《城市之光》,《日落大道》,《大独裁者》,《热情似火》,《北方的纳努克》,《黑房子》,《圣女贞德蒙难记》,《狗镇》等等。
《电影史话》下载观后评论: 为了带我妈一起看也为了好找,就选了央六的中配版看。我与原版进行了比较,虽然确实和谐了原版的个别内容,但绝大部分内容是忠实译制的,中配明显好听许多,原版很催眠,各有特色吧。这部纪录片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先说缺点,虽然能看出这部纪录片带有明显的观点,强调创新,藐视资本和明星,这很有趣,但什么是创新?强调创新意味着可以忽略一些东西吗?不强调1994年,007只用在一句比喻中,彼得杰克逊只字不提,明显的英国人选片倾向等等,这都可以,但是解说词中喜欢用“最”“前所未有”这种字样,让我看着很不舒服,感觉有点极端和歪。但优点也很明显,它照顾到了更多地域和风格的电影,讲一种镜头语言马上从影史中溯源,最有趣的是能马上用本片的镜头形象地展现新介绍的电影风格,这些特别好,尾声设计得也很好。总之就是,这很大英帝国
电影拍的不是人,而是人活在世界里的样子。三流的电影教人如何成功,但一流的电影不会虛假的鼓吹理想主义,把鸡汤当哲学说教式的灌输给你,它只会教你认清世故,是超越是非超越成败的。三年疫情摧毁了多少天堂电影院和逐梦电影人,本就已经成为夕阳产业的电影本身还在某个国度变成了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但只要热爱电影,守护电影的观众还在,电影就能一次又一次的浴火涅槃。如杜sir前段时间在柏林电影节的号召所言:“电影代表了整个社会,如果一个政府想要摧毀一个地方,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电影。因为电影离公众很近,它和观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你想为自由而战,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支持电影。”ps:为什么最后一集只有韩国电影却没有中国电影了,你我都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二十年的文化衰竭。
2022.10.06:电影史话-THE STORY OF FILM: AN ODYSSEY-全15集 → / —— 精神失常,逐渐好转。虽然挺感谢《电影史话》让我重拾自己对电影的“热爱”之情,但还是想说(个人感觉):纪录剧集中好些片例所谓的影史地位颇为名不副实、解说词也挺主观臆断,去查阅下影片的知名度、流传度、影响力乃至对照下口碑评价票房收益数据便可有所判断。另外,“动画”作为电影的一大类型也甚少提及。不过,能跟着回味下挺多曾经看过、了解蛮多未曾看过的电影,整体观感还是挺不错的。
顺着时间线了解电影发展历程,从默片时代到数字时代,在交替与创新中一代人启发另一代,观察不同导演视角与风格偏好,分析镜头拍摄手法与创作风格,承上启下地介绍作品对作品的影响,电影是一个造梦机器,在追求真实质朴与梦幻浮华之间反复回旋。很喜欢简·坎皮恩访谈部分(3%女导演),女性「利他」同理心强更注重人的连结,男性在建立与确认自我中研究如何成为强者,女人的一大矛盾是,她们想通过男性的眼睛看自己。Gus Van Sant很喜欢《让娜·迪尔曼》有点意外,《最后的日子》借鉴了这部的固定镜头。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甚至成千上万倍。一部电影就是一个世界,一个故事就是一段人生。电影以虚假还原真实,或以虚构重塑现实,其视听语言的独特魅力令人如痴如醉,被称为造梦的艺术。电影的生命力在于激情和创新,其发展史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波澜壮阔,流光溢彩,气势恢宏,光是浏览它就足以振奋人心。跟随讲述者踏上这场追根溯源的电影之旅,虽粗略宏观且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却为重新认识电影提供了角度和机会,并提醒人们在拓宽视野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敬畏。
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看完,一场马克·卡曾斯所引航的影史之旅,同名书也快读完。卡曾斯说在写作的时候几本把提到的影片(能找到的)全部重看,不知道他写了多久,希望我这两年也能看完其中的百分之八十,多看一些第三世界的电影。至于电影本身,它是媒介,有自身的发展历史,是已发生之事,是人类现代生活的片段经验;他也是待补充的叙事,是未竟之事,永远有新的预兆和冲击。不论它的未来面貌如何,它始终会是我一扇通往一千零一种奇妙生活的门。
信息量很大的一部纪录片,提供了很多之前看电影时没有注意过的视角,但还是没法通过短短十五集展示电影这门艺术在过去 120 年间的历史,很多电影人与风格由于篇幅限制只能匆匆几句话带过,本想打四星但是还是给了五星,因为为电影本身拍一部纪录片本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这个时代也需要这样有重量的建构。(没看过的朋友一定要去找英文原版来看
其实并没有那么满意这种讲述方式,因为不是所有的电影导演都在电影史上有着同等的贡献。很多优秀的导演被简述,而很多平平无奇却能出镜的导演却被赘述。其次,在这部纪录片中,整个电影史被平均了,好似每个时代都有其突出点一样,但实则电影史的发展并不是平坦的,反倒是一种因为某些导演的出现与技术的革新而如波浪般向前推进的过程。
一开始看的时候做了笔记,看了好多天,断断续续的。后面完全着迷了,忘了暂停,一口气看完。每每讲到喜欢的导演,内心都很激动,又多了好多想看的影片。简单的脉络梳理,选取的代表作,在浩瀚的电影发展历史上只是沧海一粟,却是很好的入门教程,更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影爱好者,感觉太幸福了。
看完好久了一直没想起来标记。以时间和创新为线索,科普性地梳理了自电影技术发明以来电影走过的百年历程,非常值得一看,推荐给所有人。电影的发展也是主流与反主流的对抗。结语抛出了一个问题:电影是否最终会消亡?似乎在今天尤为值得思考,"只有热爱它的人不断谈论它,电影才能够续存。"
很庆幸,感谢世上还有电影。银幕光影,爱恨情长,社会百态,世事沧桑。“Odyssey”来源于古希腊文学《荷马史诗》,原意为“艰苦的跋涉”,电影便是一场奇幻冒险的旅行,我们生活在时间和空间得盒子里,电影便是打开盒子的窗口。十年后当观影量再叠一个量级,二刷《电影史话》可能会更有意义。
拖了两年终于刷完了咔咔咔,要有充分的迷影精神才能把电影史讲得有趣啊,但最后莫名有点丧是怎么回事(有点影迷对电影的自怨自艾了)~大爱70年代以前的电影世界,数字时代说实话很难找到认同感,但倒也有一条绵绵不绝生生长流的线索在继续谱写我所爱的风格呢,爱自己所爱,然后就去做吧。
《电影史话》一部强烈推荐影迷朋友抽空刷掉的片子,它将自己所了解到的那些支离破碎的电影知识通过时间抽的方式串联起来,在原有了解的情况下新增了知识的盲区,扩大了视野,增强了选片的眼光和格调,电影艺术承前启后又有创新,对于自己来说热爱电影是一种难以与外人道的幸福!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