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如梦 罗卓瑶
◎译 名 如梦
◎片 名 Like a Dream
◎年 代 2010
◎国 家 中国/中国台湾
◎类 别 剧情/爱情
◎语 言 普通话
◎字 幕
◎译 名 如梦
◎片 名 Like a Dream
◎年 代 2010
◎国 家 中国/中国台湾
◎类 别 剧情/爱情
◎语 言 普通话
◎字 幕 中文
◎IMDB链接 5.6/10 9 votes
◎文件格式 XviD MP3
◎视频尺寸 720 x 464
◎文件大小 1CD 537MB
◎片 长 118 mins
◎导 演 罗卓瑶 Clara Law
◎主 演 吴彦祖 Daniel Wu
袁泉 Quan Yuan
◎分 级 Hong Kong:IIA
◎制作公司 Arc Light Films
◎简 介
一次梦境、一个自杀疑案,让两个本无联系的人互相牵挂?到底是梦中注定,还是另有隐情,出生于美国的Max(吴彦祖 饰),自从母亲去世后,患有轻度的抑郁自闭症,一个人在纽约过着宅男的生活。一天,他梦见在一陌生城市邂逅一中国女孩艾玲 (袁泉 饰),一起目睹她的男朋友自杀死了,同时Max对在梦中神采飞扬还讲流利的普通话的自己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Max和艾玲梦中相爱了。但Max不能忍受没有艾玲的时候,于是借公差之际去上海寻人,因缘巧合之下,寻到长相一样、个性相反的女孩,但女孩不是艾玲,而是一个叫依依的姑娘……这更让Max烦恼重重,难道是天意弄人?一切都是假的?终于在几经努力之下,打听到了艾玲的下落。但是一个惊天内幕也随之而来?这让Max一时无所适从……
幕后制作
罗卓瑶15年磨一剑
罗卓瑶是个很纯粹的艺术片导演,她曾执导《我爱太空人》、《爱上1967女神》等影片,并几度获得国外电影大奖,她的作品以爱情为主题,当然也有具有争议性的影片。《如梦》之前的15年,她一直都没有拍华语片。定居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罗卓瑶坦言,作为导演,她一直都在创作剧本,"《如梦》是和其他几个剧本一起创作的,这样交替创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创作完一部就找投资。从以前到现在,文艺片要找投资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罗卓瑶表示,除了做电影,她没有像其他导演一样靠拍广告片和MTV生存(如贾樟柯等著名文艺片导演)。"我觉得自己精力不够用,我只能好好地创作电影。"换言之,导演并不存在生存问题。"我也希望文艺片是能有市场的,但我真的没有考虑太多。电影一定要严格按照你所想的去拍。"
罗卓瑶的丈夫,同时也是本片编剧的方令正表示,两人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创作《如梦》的剧本。他们不再满足以前的创作方式,而是凭直觉和直观去做,每天都好象一张白纸,如果感觉前一天的想法有问题,就丢掉,再重新来过。而且不去问为什么,没有对或者不对,在创作的时候,就把自己想象成观众,坐在电影院里看一场一场的戏,永远不知道下一场戏是什么,更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有时两人会很兴奋,至于什么原因则完全不知道,完全是一种直觉。罗卓瑶则进一步解释:"有一点像坐过山车,如果你不是身在其中,你就不会知道那种感觉是怎样的。又好象走进中国的陵园,有那么多曲折和拐弯的地方,刚走进去的时候,不知道会走到哪里,只有在走的过程中,你才能有切身的感受:原来这个地方这么美!"
吴彦祖:帅哥转型演技提升
从《门徒》到《新宿事件》,吴彦祖一直在挑战跟自己形象反差很大的角色,而这次在《如梦》中的角色更是一个形象邋遢的电脑工程师,对此吴彦祖承认是主动而为:"自己的样子在银幕上总是一模一样的话会很无聊,如果能够改变就会很兴奋。演戏演了13年,当偶像从来不是我的目标。"
剧中吴彦祖饰演的MAX面对镜头回忆自己小时遭受的巨大灾难:他躲在家里的衣橱里,而妈妈被爸爸杀死了,爸爸也自杀了,从此他变成了一个孤儿。这个镜头长达7分钟,银幕上的吴彦祖一直说一直说,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
回忆起当时拍摄这个镜头的一幕,吴彦祖和导演罗卓瑶都记忆深刻:当时像拍床戏一样,提前清了场,灯光什么都打好之后就不能乱动,因为要酝酿一个很清静的环境。这个镜头之前从来没有排练过,而当时影片也到了拍摄尾声,吴彦祖的状态已很饱满,已经当自己是MAX了。拍完之后,两人都觉得,即使再拍一个也不会像这个这么好,就一条过了。"
上海:梦一般的城市
导演罗卓瑶似乎打算在《如梦》中一网打尽上海的时尚地带。据了解,在上海取景的20多天内,《如梦》将辗转新天地88酒店、雅悦酒店、浦东正大广场俏江南餐厅、同乐坊等37处上海时尚地标。罗卓瑶解释说:"吴彦祖饰演的ABC从纽约到上海,第一感觉是'这是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唐人街'。在他眼里,上海像一座梦的城市。这也是我对这座城市的看法。我觉得上海和纽约很相似,把这两座城市放在一起很有趣。我们想要拍出这两座城市最美的角度。"
不过,"如梦"一般的场景拍摄起来却并不容易。据了解,剧组这些天都是晚上十一二点开工,最早要到次日早上九十点才能收工,有时甚至要拍到次日下午两三点。由于在地标性建筑取景,没有办法完全清场,所以在同乐坊的这夜拍摄,摄影师就一次次在导演喊卡前叫停,因为他的摄影机中捕捉到了吴彦祖、袁泉之外的路人。
纽约·上海·台北
上海和纽约很象,在罗卓瑶看来其实没有太多的分别,都是那种大都会的感觉,建筑很大,人很小。她不是要找这三个城市不同的地方,她是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罗卓瑶其实是想用纽约和上海去表现现代人的一种焦虑的情绪,而台湾部分,是因为她实在太喜欢101大厦那个地方,就把它变成电影中梦里的场景,这样就会很好,好象走进去那里,就永远走不出来了,很象是在做梦;这是罗卓瑶对三个城市的印象,她希望在电影里也能够得到这样的感觉。
吴彦祖谈《如梦》
"这是我第一次没有刻意去'演'的角色,而是让自己变成角色的一部分,以至于很长时间不能从角色里面抽离出来。"吴彦祖透露说,片中有一场做爱的戏,自己提前两、三天就完全进入状态,拍摄时,导演进行了清场,让他和袁泉能更投入到角色中,最终这场戏顺利完成,他投入的演出甚至把场记女孩打动得哭了。
"袁泉她是很有舞台剧经验的,这次合作非常开心,但是也很辛苦,我们每次排练的时候,都会研究不同的演绎方式,袁泉非常敬业、投入,无论怎样辛苦她都不会投诉,我很佩服她。"问到因为生子而缺席宣传的袁泉,吴彦祖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吴彦祖认为是拍摄电影《如梦》改变了他和女主角袁泉的很多想法,确切的说是因为这部戏,让他们萌生了结婚的念头,于是在电影拍完之后,他和袁泉相继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袁泉这么快有了宝宝,让他很羡慕,吴彦祖也很期待自己能早一点当上爸爸。
花絮
·《如梦》中的舞蹈由著名舞团"云门舞集"和"台北越界舞团"的编舞家张晓雄亲自训练及排演,效果凄美浪漫。吴彦祖为举起袁泉,在片中多次抱着袁泉来回奔跑狂练臂力,因此曾受伤前往医院急救。
·袁泉爆料称印象最深的是吴彦祖不能够完全读懂汉字,他的剧本上就用拼音注得密密麻麻。只要一有空,他就会用拼音默写台词,生怕自己念错。
·《如梦》入围了第四十六届金马奖的9项提名,但最终颗粒无收。
《如梦》下载观后评论:
低成本,两名主演,剩下都靠群演,几个简单场景。前半段,导演刻意制造的神秘色彩还算比较到位,但毁在了后半段的诸多硬巧合和假文艺上。神秘主义可以促使观众自己理解逻辑的连接点,是悬疑和文艺片的常用手法。如果这部拍成纯艺术片,不要形成故事线,我觉得会更好,梦境作为对爱情比较深刻的阐述。爱情是形成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感觉。初恋,最初是一种新鲜感、神秘感、宿命感,还是一种被自己喜欢的人肯定的感觉,具备互补性,可唤起令自己满意甚至骄傲的自我,从肯定中消除彼此的自我界限,也就是你即是我。而初恋后再遇到异性,多少都会有以前的影子,却又有不同的新鲜感神秘感,且有完成未尽事宜驱动。当然,人随时光一直在变,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相遇是巧合,相爱是缘分,相守是梦中的,相离是注定的。而最终的分离不是肉体不相遇,而是精神。
吴彦祖和袁泉的搭配刚开始看确实有点怪怪的,往后看下去觉得两人虽不是多么般配,但是还挺别具一格的。记得当时报纸还是媒体说袁泉居然吻到了吴彦祖。袁泉不适合齐刘海,显得呆板老气。袁泉在这部电影的开头演的神经兮兮的,肉眼可见的老了,当时不过30岁。开头和吴彦祖的相遇对话吻戏特别得诡异,袁泉一身白裙飘来飘去,真有点提心吊胆。袁泉一人分饰两角,梦中的女孩忧郁,现实生活中活泼鬼马。吴彦祖爱上了忧郁的她却寻而不得。接着无意中遇到了活泼的袁泉,两人在宾馆里有一场吻戏。后来也有一场跳舞戏,比较梦幻,好担心袁泉走光!两人的吻戏真好看,特别养眼缠绵。
2009年第46届金马奖,《如梦》可以算是最大赢家,获得最多的提名,同时它也是最大输家,九个提名最后却颗粒无收,一个奖也没有拿到。—— 提名奖项: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罗卓瑶、最佳男主角-吴彦祖、最佳女主角-袁泉、最佳原著剧本-方令正/罗卓瑶、最佳摄影-西恩·米歇尔、最佳美术设计-蔡珮玲/奚仲文、最佳原创配乐-保罗·格拉博斯基、最佳音效-杜笃之。
但凡男主是个没有吴彦祖漂亮的男人我就于心不忍了。每个角色的精神状态都乱七八糟。半路被抛弃的依依有点傻乎乎的,但只在该游离的时候游离。自始被抛弃的艾玲有看似有完整的家,但深陷绝望荒诞的病痛和梦境。只想躲起来的Max通过与两个女人的相识达成对童年一定程度的和解。爱欲杂糅,但僵硬的部分总归是太僵硬了。
可能看了些评论以后反而觉得这部电影超出预期,如果是一个话剧本感觉会更出彩啊。女主演技其实很赞,可能是带了些话剧的感觉所以有的人觉得用力过猛。我倒是挺喜欢意识流的感觉,虽然剧情有些细节不能细抠(比这几年的好吧?哎)讲真,吴彦祖是这部电影的花瓶吧?“我妈死了,猫也死了。”不小心笑了出了
怎么可能才6.2分,太低了吧,不科学!最早的吴彦祖情感似乎没有开窍,遇到梦中的袁泉时,被启蒙了。不认为那个衣橱里的孩子一直这么脆弱,而是在遇到梦中的袁泉前,没有思考过很多感性的问题。被启蒙后,越来越清楚自己残缺的本质。看似光明吴治愈阴暗袁;光明袁治愈阴暗吴,其实可能只是吴的自我治愈
太多拖拖拉拉的镜头,本来可以剪掉好多的,就算是阿祖对着镜头说五分钟,看着也烦得慌。一些拍雨啦水啦的镜头,我觉得导演目的是要营造氛围,但是我觉得跟Pitt的大河恋里面拍的营造氛围的水差远了!!!只有在河上行拍两岸岩壁的那段还不错。其实我也喜欢袁泉的,但是这里袁泉演得真跟这情节不合适。
看之后我想大家会想到周迅吧,这么一个精灵女子太适合演这个女主角了,可是我觉得袁泉更适合这个角色,她在拼命扮演快乐的妹妹忧伤的姐姐,但是我总觉得她们是一个人,挤在一起十个月,我好想有一个双胞胎姐妹。这部片子太文艺了,不像是一个故事而是一堆记忆碎片。
世界上有没有和你长得一样的人,他的性格怎么样,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这个想法有实现了。格调悲伤,疾病,梦里的相见,暮然回首,那个人还在吗?这世界上会不会还有一个人,你能爱上,你能让人爱上?帅哥美女气质颜都不错
能看出导演是想要拍好关于现实与梦境的爱情故事,但是过于沉浸在“悲伤恋曲”里,显得矫情且造作。松散的剧情有些无理由,矫情的令我无法适应。有一颗星是看在我对吴彦祖和袁泉的荧幕好感给的。
看得出来导演很努力去把它拍成一部很文艺的文艺片,可有的台词实在做作,情节线索也七零八落。不过电影的视听效果和演员演技都还值得称赞。关键的是,吴彦祖即使不洗头,也还是那么的那么的帅。
在吴彦祖众多让人只看见他的脸的作品中,这一部难得的是在飙演技/如果你能看懂片中对于生命与感情的细腻书写/那么也就不难理解袁泉用舞台剧演法去诠释的用意之所在了/只能说感人至深
初中时看过的第一个文艺片。当时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反复看。现在看没了中二时期的心境,觉得一般。但是有感情了,还是会翻出来n刷。以及多年过去了,还是能被袁泉疏离的病态美迷住。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