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叛逆者 阿迪尔·埃尔·阿比 比拉勒·法拉赫
An immensely powerful and nuanced portrayal of a family torn apart over a little
An immensely powerful and nuanced portrayal of a family torn apart over a little Muslim boy's future.
《叛逆者》下载观后评论:
8.3/10
2023金馬奇幻影展。
「我什麼都不能說,什麼都不能做。卡邁爾也什麼都不能說,什麼都不能做。」
我還沒看過《絕地戰警FOR LIFE》,但在看完這部《嘻哈反叛者》後,直覺告訴我這樣的獨立電影對他們來說肯定比好萊塢大製作好發揮多了(看看《蝙蝠女孩》的下場)。用非線性敘事以及一家三口的各自角度去看慘絕人寰的敘利亞戰爭,兄弟憧憬,母親則唾棄,到最後三人都體悟到了這樣的殺戮輪迴有多恐怖,可惜有些事永遠無法挽回了。嘻哈這元素在片中的定位稍微不明,我個人覺得除了用來緩衝這沉重故事的力道外,也象徵著大哥卡邁爾在這種血流成河的環境中僅存的自我。MV場的風格極度魔幻,卻都非常契合當下劇情,即使出戲也能很快地融入,甚至跟著節奏擺頭晃腦(像坐我隔壁那老兄)。整體黑暗、虛實交錯的風格,使其成為獨樹一幟的戰爭劇情片。
一开始直觉就是真事改编。说法语的比利时12岁阿拉伯裔孩子在亚裔面孔老师教德语的课堂上得知自己做说唱乐手喜欢街头飙摩托的哥哥因为贩毒事发去了叙利亚参加“圣战”后(被逼)杀西方士兵因而被比利时民众称为恐怖分子……想到最近巴黎的骚乱,想到法国求职时姓氏会决定你的求职成功率,想到欧洲街头无所事事的难民青年,想到去年在巴黎非洲移民飞地里游走的震撼……想到左拉借助当时最佳媒介报纸写《我控诉》,而今最佳媒介电影描述如此多惨绝场景时居然很难黑白分明控诉一个明确的“靶子”,以及完全没想到这个“不能说的”的结局!无法清晰控诉时,说唱的选择似乎成为必然,因为,音乐、诗歌,总可留有含混之处进行悲愤悲悯抒发,想到了《国土安全》里对阿工作几十年的那位男主无尽的深深的疲倦,而又一直振作精神的奋力(勉力)在搏。
太惊艳了,几个月都没看到什么重量级的好片子。其实有,排片太晚。嗐。睫毛怎么长的!总是被睫毛撩动心弦。兄弟情真实感人,短暂夫妻情不太真实,可是能过关啦,在那种极端无法信任他人的环境下,会和一个同样境况的人,很快产生强链接也有可能。对男主长时间高强度的虐待没有必要,又不是有什么阴谋要吐露,他就只不过是后悔了。修摩托的人那样被割掉头还比较可信,唯一的解释是头目因为被背叛而出于怨恨的泄愤之举。然后就是为了把他留到最后被他弟弟结果。惊艳的点,用歌舞替代了一些残酷画面,战争的残酷画面反而用歌舞强调!弟弟紧紧抱住妈妈说出真相的场面,WoW !最后男主祈祷动作完成,举起双手,手掌向外,有一种被赋予力量成了神的感觉,非常震撼!就为了那一跪之后的起身,都值得二刷!
結尾字幕說明,這個故事來自真實的事件。如果一個組織只是靠欺騙和脅迫來維持自己迅速消耗的戰士,它不可能長期存在。ISIS的確在世界上曾經造成很大影響,但他們現在好像已經走向末路。故事中有兩個背叛。一個是哥哥發現自己被騙了,要背叛欺騙他的組織。另一個是天真的兒童弟弟被謊言蠱惑而要背叛自己母親所代表的慣常社會。顯然,後一個背叛不可能長期存在。電影中可以看到的另一個道理是:一個組織對自己管制下的黎庶只是畫大餅而不是烤大餅的空洞許諾,終究會被自己的黎庶或旁觀者拆穿。這種騙子組織中的幸運者可能變成笑柄,其中比較符合老天爺脾性的結局是遭到萬世唾棄。
叙利亚人也是倒霉催的,左有屠戮平民毫不留情的“生化大拿”阿萨德,右有四处恐怖袭击的isis,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当然现在东欧、中亚更是撞见鬼了,遇见一个集极权与恐怖主义于一身的邪恶势力——俄罗斯)。电影前半段更多展示战争残酷,到后面才渐渐让人意识到is不只是战争的一方,它是反人类、反文明的恐怖组织,比阿萨德及其背后的俄罗斯过犹不及。大儿子、小儿子、妈妈因为各自的原因离开和平富庶的比利时,先后经历了战火,战争场面拍的极有代入感,想想此时此刻乌克兰人民的遭遇,恨死俄罗斯和普特勒了。正义、自由、和平必胜,期盼双头鹰早日被做成铁锅炖大鹅
这片说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欧洲穆斯林二代倒过去为叙利亚战争充当炮灰输血。因为无论怎么世俗化,穆斯林终究是穆斯林,外来身份的疏离感加上欧洲文化本身的颓废主义当道。因此移二代会从思想跟民族认同上,有一个为建造伊斯兰乌托邦献身的盲目热情。这种在外人看起来愚蠢跟狂热的理想,2010《四头狮子》里用戏谑的方式也在英国的年轻人穆斯林身上呈现过。这片的用意是在唤醒他们,刻画了兄弟俩重复遭遇下的悲剧。用一种贴近真实的亲历视角,因此看起来是有点震撼的。
很好的反战电影,载歌载舞的形式一时有点跳戏。想简单说一下穆斯林,按时间顺序伊斯兰教只能屈居第三,然而根据权威数据统计,现穆斯林人数已经达到19亿,妥妥的第一,而这还是在中国和印度这两大人口大国都不是以伊斯兰教为主体的基础上达到的规模,细思极恐!造成的原因也很简单,白人老爷实业空心化,只能不断引入移民,而漂亮国当年引入那么多黑奴全都信基督的经验让他们有恃无恐,可惜真主安拉比耶稣更有吸引力,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利时的伊斯兰国招募战士,说唱歌手也去了,受重视,拍摄伊斯兰国各种战斗视频,看见许多残酷场面,买的老婆被人抢去慰问自杀式袭击者。逃离时,被抓获,被折磨。不明真相的13岁弟弟崇拜哥哥,以为他是英雄,也被蛊惑去了国外,参加少年训练营,后来居然朝叛徒哥哥开枪。说唱是青少年都喜爱的,可以鼓动去参加圣战,也能痛说悲惨遭遇,这也许是影片加入好几个说唱的原因,尽管可能破坏了整体节奏。
这不比《年轻的阿迈德》的力度强太多了?看片过程中还回想到了两部有关叙利亚战争的纪录片《恐怖分子的孩子》《终守阿勒波》,而本片的观赏性和感染力也要更胜一筹。是略有些拖沓,但整体还是挺流畅的,穿插叙事和倒叙手法自有其巧妙之处,尤其结尾才揭示出的真相太惨烈了。几段MV倒并没觉得很出戏突兀,不过确实有点多余,好在用得不多,对剧情基本没啥影响。还有就是,这位母亲太伟大了!
叛逆者 讲述一家比利时人,先是大儿子去了叙利亚进了isis,接着读小学的弟弟也被洗脑送去了isis,最后妈妈去找了弟弟回来。叙事其实挺乱的,尤其是平行剪辑,分不清叙利亚和比利时阿拉伯街区。整体也是贪大贪全,把isis内部和阿拉伯街区对小孩子的洗脑招募过程拍的特别详细。虽然看着很震惊,但对电影有点拖节奏。感觉小孩子在温柔的环境里生活,真的很容易被洗脑。
震撼。虽然有时出现的歌舞剧表现看得让人很出戏,但背景完全消化了这种反差。整部电影最让人生理不适的不是枪击和行刑,而是那句“要被侵犯12次才能成为教徒”,此话一出你还笃定你的信仰吗…这里就是蛮荒之地,充满高度圣洁不可抗拒和肮脏恶心扭曲的人性并存,谁都不想陷入,也不想进来。//刷到那条评论说“歌舞的出现破坏了原有的严肃性”,一针见血
被称为欧洲恐怖主义温床的比利时莫伦贝克,来自北非的兄弟俩被召募加入ISIS,去叙利亚作战。题材很吸引人,故事也很饱满,平铺直叙地讲述,也会很好看。导演却总想让其艺术化,加了诸多形式化的东西。血淋淋的战场、恶狠狠的处决场面,怎是一场说唱表演能涵括得了的?由莫伦贝克的现状,也可看出比利时这样国家对恐怖活动打击的软弱无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