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哈·克尔瓦瓦茨
1944年,纳粹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为了能体面地结束战争,纳粹集结巴尔干半岛的A军团北调,妄图阻挡苏联红军南下。同时纳粹推出了“劳费尔计划”,即掠夺萨
1944年,纳粹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为了能体面地结束战争,纳粹集结巴尔干半岛的A军团北调,妄图阻挡苏联红军南下。同时纳粹推出了“劳费尔计划”,即掠夺萨拉热窝丰富的燃油资源供应装甲部队。纳粹为实现劳费尔计划,将党卫军上校芬迪特里士派往萨拉热窝,全力消灭瓦尔特(Velimir 'Bata' Zivojinovic 饰)领导的当地游击队。芬迪特里士令间谍假冒瓦尔特,在叛徒的内应下,假瓦尔特与几名真正的游击队员组成抵抗委员会,并得到游击队员名单,诱杀了众多抵抗组织成员。真正的瓦尔特由于作战需要无法公开身份,但凭借个人出色的谋略与众多英勇的游击队员终于让间谍现出了原形。为了阻止劳费尔计划,清除了内奸的游击队员们再次出击。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下载观后评论:
看的北影厂译制的,当年的经典。片子两个两段故事,瓦尔特查叛徒、瓦尔特摧毁劳费尔计划。瓦尔特查叛徒那段故事,敌人派来个假瓦尔特。当假瓦尔特开口说自己是瓦尔特的时候,见过他的同志就应该能看出来他是假的,结果还是有名单上17个人被杀了。应该是敌人太狡猾,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假的,估计里面有知道的,但是不能跟别人说,只能找真瓦尔特,就是劳尔特,商量解决办法。后面劳尔特查出那个女叛徒,却演了场戏给他们,利用她把自己同志送到解放区。接下来抢火车、炸油桶,看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将军号。最后利用一个坡,让火车头溜车撞车厢,我看的时候没想到啊。我当时老想劳尔特要怎么处理呢,该不会想办法把火车开翻吧。最后下,现在感觉片子的战斗动作有点机械,气氛渲染不够紧张,悬疑设置也有点浅。这也说明电影行业的进步。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104126167.jpg)
看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老爸最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没有之一那种。他会经常念起背得滚瓜烂熟的台词,对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每句台词、每个场景都是经典,这是一部曾鼓舞了中国人的战斗红色电影。相比较于《桥》而言,更加突出谍战,谍中谍,计中计。从一开始“小组里谁是间谍?”到后来“谁是瓦尔特?”。其实最后瓦尔特是谁已经不重要了,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是不属于个人英雄的英雄主义,是弥漫着浪漫色彩的革命理主义情怀,是即使那个国家早已不存在了,依然有着那些刻骨铭心的战斗记忆。总结。1972年的电影,让我肃然起敬。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10421062.jpg)
名不虚传的前南斯拉夫谍战片,最令人惊讶的是: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二战片,完全没有红色电影(例如50年代国产片)的宣传套路,也远远超过抗日神剧的山寨质量,充满美国西部片的商业性和英国谍战片的扎实气场,不丑化敌人,不插科打诨,没任何政治口号和伟光正描写,甚至根本不提任何政党背景,完全从民族独立的视角叙述激烈残酷的反纳粹斗争,如今看动作戏实在一般(欧洲人都不擅长这个),但颇具欧洲风度的生活方式和相对精良的服化道,在历来粗糙的各国红色电影中脱颖而出,南斯拉夫演员外貌并不像东欧人,而是类似意大利等南欧人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103850660.jpg)
有了点年纪,就喜欢怀旧,因疫情而突受国人关注的塞尔维亚勾起了老一辈人对南斯拉夫这个远去名字的感怀,6公主颇合时宜地播出了此片,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一幕幕回旋在脑海,经典台词又熟悉一遍,最难忘的一幕依然是钟表匠义无反顾地赴死,和敌人无奈的哀叹: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回到现实,南斯拉夫多么熟悉却早已陌生的名字,所以我希望祖国的强大,有问题我们自己会解决决不允许外人插手。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10480822.jpg)
历史太宽,需要在生命的细节里去感受。拿时代对比时代,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爱。挺好的一部情报电影,也顺带了解了南斯拉夫,萨拉热窝,还有1999米国轰我大使馆。瓦尔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种精神。他们说的活着你就会看见,今天也说,叫活久见,哈哈了。如果电影也可以有参考文献的话,那应该是桥,互引的那种。2020-06-13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104118507.jpg)
“谁活着谁就能看见” 脸盲如我看这种谍战片实在是不太舒适。游击队换装play,引爆油桶的策略和锄奸的碟中谍都很不错。“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钟表匠的言行与慷慨赴死实在是壮烈,钟声与白鸽也很烘托,打铁的人们心中充满愤怒,就是手枪和冲锋枪的射程都有了新的认识...20.4.9某种意义上也算是顶配《举起手来》吧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104156001.jpg)
最后那场火车戏还挺刺激的,在没有特效的年代,火车爆炸也许可以考虑用微缩模型,要抓到火车脱钩的镜头,那个timing真的难抓。谍战情节设计的是挺复杂的,不过人物的表现反而不如几个反派。再加上表演、镜头语言与今天相比实在太过稚嫩,音乐录音的质量也受技术限制,总体感染力只能说比较一般。
这是我看过最多次数的电影,熟悉到台词能接上的地步。第一个阶段是幼年被洗脑,因为C6的流金岁月,我家每周都会看这样的主旋律作品。它会导致在家里,我爸和我对暗号:请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阶段二:我开始被老游击队员的献身所感动,确实有人为理想去牺牲。阶段三:我开始反思当初那个南联盟去哪了
哦这个是真的好看啊,在电影频道看的,没想到是70年代拍的电影。节奏非常紧凑,一部电影讲的故事堪比现在一整部电视剧了,而且悬念设置的也很好,现在好些谍战剧常用的桥段这里都有,而且要更精炼些,没那么水,看得非常过瘾。而且配乐什么的,也挺燃的,很容易跟着一起热血沸腾。
二战经典,真假瓦尔特斗智斗勇。我认为配角老游击队员钟表店主更出彩,他识破了假联络员想引真瓦尔特入包围圈,在联系不到真瓦尔特的情况下,亲赴险境,与敌人同归于尽,当他倒下时,惊飞了鸽群,那个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在央视六公主有放映,我在去年还看了一次。
和父亲一起看中文配音的感觉不错。那个年代的南斯拉夫能制作出规模如此大的影片着实佩服地五体投地。剧情一波三折,是非常耐看的谍战片。人物虽然说塑造得很鲜明,但人物关系没有很好地处理,导致有时候看得云里雾里的。总之,这是一部经典到“金典”的战争片!
128分钟国语版 57’认领尸体时 把走在前排的都扫射不就完了,有什么不敢的?而且本来就计划谁上来杀谁 又不杀了。107’前面的车队还没走远,后面就劫车,撤退,不怕人从反光镜看到吗 三个开火车的全都被换了 谁也看不出来?125’车厢爆炸
表演、特效都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力,以现在的眼光去看诚然格外粗糙。叙事和结构以谍战动作片论也比较松散,节奏迟缓让人难以投入,但有几幕的气氛和调度颇为动人。原来前南斯拉夫的明星演员就那几位么而且脸谱化严重,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剧透了啊。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