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的绫子(山田五十铃 饰)现供职于某制药公司,她喜欢同事西村,然而对方却是一个极不爽利难有担当的男人。糟糕的是绫子的父亲也好不到哪去,他挪用公款事发,面临牢狱之灾。为了搭救父亲,绫子只得点头同意给公司的老板当情人,以换取赔偿公款的金钱。在此期间,她还要想方设法供正在上大学的哥哥完成学业。本就疲于奔命,最终也落得和老板分道扬镳。在金钱面前,绫子可谓不遗余力,想尽了各种办法。只是如此这般牺牲自我的付出,并未换来父亲、哥哥、西村的尊重,在他们眼里,领子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呢?
《浪华悲歌》下载观后评论:
修复版情况不好,黑白片还整出柔光来了,全片镜头又较远,导致人脸煞白一片分不清谁是谁,不过好在剧情简单,依然是沟口的悲苦女性视角:女主老爹志村乔不争气的偷挪公款,女主男友无力筹钱她只好去做上司情人,想摆脱后者时却被告发偷窃,沦入社会、家庭和男友的背弃。镜头没什么设计,基本是稳定的正机位中全景,偶尔摆个倾斜机位调剂一下节奏、营造一下纵深,总的来说舞台感浓郁看着死板。有价值的是记录了30年代日本城市生活一隅,包养什么的已属司空见惯,职业女性已有工厂之外的更多选择。这个故事倒不是一味卖惨,把女主设计成那种《神女》式哭唧唧的弱质形象,女主其实很有行动力,男友拿不出钱就立马去找上司,最后被家人排斥时还依旧嘻嘻哈哈颇有死皮赖脸的意思,不算单纯批判父权,其实引发她遭遇的根源恰恰是父权的弱势,她爹太无能了毕竟
![浪华悲歌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6020358840248.jpg)
影片开头的感觉完全不同于之前《白绢之瀑》,没有了娱乐化与故事性,直接客观纪录人物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更像是杨德昌的电影风格,一种冷静客观的角度去纪录。在视听上也基本上没有大量出现音乐,而是靠着人物对话来推动叙事,用中近景别大量叙事。可以说这事的沟口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风格特色,对待女性的视角,冷静客观地表现人物的生活。相比小津影片大多数女儿结婚、家庭纠纷、亲朋矛盾这类“幸福的烦恼”,沟口所呈现的都是被金钱所困扰、生活窘迫这样的“社会现实焦虑”的题材,相比的话就是基本每部都像是小津的《东京暮色》让人窒息。女性方面相比小津中女性虽独立,但最终回归家庭的方式,沟口则更注重表达女性在社会夹缝中求生存的方式,既有着女性独立的思想,却又受制于传统,而总使自己遍体鳞伤。而男性很少像笠智众那样温和,更是一种现实
![浪华悲歌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6020358825589.jpg)
沟口健二的描述现代都市女性的作品,貌似是他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仍然讲述父权体制下女性的无奈处境——只知道利用女主角的父亲与哥哥和负心汉男友。和他的大多数历史题材的片子比,这部电影多了摄影机平视角色(对话)的视角, 分切镜头也略多, 但移动长镜头仍不在少数, 尤其是女主角男友来女主角被包养的公寓拜访她的一段,移动长镜头完成的空间变化昭示着后来《雨月物语》经典长镜头那神来之笔。电影的景深镜头也多,早于《公民凯恩》好几年。影片唯一的不足可能是缺少对人物行动变化的心理动机的描写,全片可见可以说只是人物的外在行动。 最后一个镜头逐渐拉近女主角坚强又带有忿懑的面孔直至特写,直面镜头的她好像在向观众质问这个社会的问题——female delinquency是一种病,有救治良方吗?
![浪华悲歌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6020358928991.jpg)
沟口健二首部有声片,与同年[祗园姊妹]并誉为日本现实电影开先河之作。讲述一个为了家庭牺牲一切,又被家庭、爱情、生活接连抛弃的女人。1、在[浪华悲歌]里,自私与愚昧是男性角色具备的共有特质,与之对照的则是善良、坚强的女主角绫子。她对男友的绝对信任和依赖,对社会传统条律的尽心竭力——即使在为家人奉献所有之后却被驱逐出门。暗夜中独自漫步、面对荆棘塞途的坎坷未来,历经被利用、被抛弃,当你认为她必会放弃希望、踏上不归路的时候,她却昂着头、俞显坚决,一步不停的迈向前方。2、颇可玩味的医生设置,贯穿始终的叙事推力。
![浪华悲歌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60203596428.jpg)
1. 主人公是一个夹在所谓传统与现代的夹缝里的人。从动机上讲,她传统,主动承担家庭孝道,自我牺牲(家庭作为传统的象征);从行为上讲,她现代,利用新型资本主义的道德缺口打开自己的生存空间,她的悲剧性根植于两者的矛盾。2. 电影两次运用空间分离的方式表现男友,第一次假扮一个强大的人,第二次假扮一个懦弱的人,身处隔板另一侧的女主角彻底对男性幻灭了。3. 从性别角度讲,所有的男性角色某种程度上都是负面的,功能失调的。女主角虽然在男性的权力结构里生存,没有反抗的可能,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电影来说难能可贵。
![浪华悲歌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602035917487.jpg)
(7.0)至少两处,能看到几年后在《公民凯恩》里那神迹一般包含沿光轴方向运动的深焦摄影(顺便问问这个专属名词叫啥),片源质量实在没办法了,也可能根本没对上焦,但确实很像。感觉沟口对女性的关怀比小津要舒服一些,这些女性更具备独立人格。有没有一种“世界电影技术发展史”这种书呢,关注技术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与扩散。电影毕竟既年轻又太过仰赖技术手段,很多导演的创作生涯横跨了若干重大的技术变革。很多时候总需要提醒自己要多加注意,哪里是他们想这样表达的,哪里是他们不得不这样表达的,很麻烦就是。
![浪华悲歌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506020358992266.jpg)
30-31 日片30年代第二部最佳,冷静又克制的镜头,尤其180°镜头使用得当,在矛盾激化时抽离镜头,可以将人为的戏剧冲突淡化使其更具真实感。沟口第一部有声片视听已经配合极佳,电影空气中的寒气随汽笛声与静默扑面而来,女孩的堕落如此迅速,绝望又是如此至深,尤其家庭塑造得冰冷无情,完全脱离了30年代的娱乐化电影环境。日片也从此走上了写实道路吧~ps.电影里经常有办案的戏份,很想知道假如警官看到前半段的片子,以上帝视角看案件后会做出怎样的判决,是有人情味呢还是依旧律法无情?
30年代沟口作品(第一部有声片)。沟口健二。关注处于困境中的日本女性。标志着作品的成熟。采用了二战后被称为“非戏剧化”的方式,将情绪强烈的场景安排在远处进行取景拍摄,以让观众尽量减少对该题材的情绪化反映:倾向于运用远景镜头展现高度紧张的场面,人物转身背对观众,或躲在墙后和阴影后。摄影机稳定地记录着动作,拒绝切向某个人物的反映,将长镜头运用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长镜头很少跟随演员移动。优质的社会批判电影。探讨深层心理和复杂社会情境的情节剧。激越而愤怒。
1、日本电影史里详细介绍了这部划时代的现实主义杰作。主题的反抗性,台词使用大阪话,大量的生活细节。沟口健二不认同使用摄影技巧来掩盖演员演技不足的做法,“要求演员不借助摄影技巧和蒙太奇而以全身来进行表演,为了达到满意的表演让演员对同一个动作反复做,甚至多达几十次。”2、制作此片和衹园姐妹两部杰作的是第一映画,成立于1934年,倒闭于1936年。实在短命。但制作人永田雅一战后成立了大映,乃是日本电影界的首领级人物。3、沟口与依田合作的第一部作品。
“一般的美男子角色经常是虽软弱却值得同情。但是,沟口在这里对美男子的弱点和轻浮丝毫不表同情。通过这件事意识到自己的恋人毫无自尊心的女主人公,后来也遭到父兄们的冷漠对待,最后下定决心不再依靠男人们的帮助,于是,抱着一种挑战式的姿态,毅然走上街头。这部影片完全以长镜头为主,不用特写镜头,只有最后表现女主人公的表情时才用了一个特写镜头。那时正处于年轻时期的山田五十铃用复杂而真切的表情,活生生地体现出她那只靠自己,决不能再寄希望于男人的决心。”
沟口健二第一部有声片,今天来看风格尚未成熟但仍相当具有沟口特色:悲苦而自我牺牲的女性、懦弱自私冷酷卑劣的男性、中远景景深镜头、一场一镜……主要缺陷在于景深镜头过于呆滞,没有后期沟口标志性运动长镜头的流畅自然;而且故事和沟口的大部分作品一样不是特别精彩。但沟口在1930s已经开始了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批判,而且最出乎意料的是在结尾让女主角出走而非自杀,和那部晚于本片却宣扬贞操高于生命的《魂断蓝桥》相比实在高下立判。
30年代女人们身着和服从事摩登的工作,一只脚踏进了现代社会,另一只脚却被旧伦理死死牵绊。街灯下的问候并没有传递希望,因为贫穷和堕落无药可医,只有绫子的内心永远不死。山田五十铃演得真好,侧颜绝美,前期天真柔弱,后段越发神态岿然,最终甚至带着恨意和凶狠,向倾轧然后抛弃她的家庭诀别,向软弱无能的男人投以蔑视,向满是陷阱和不公的社会表达愤怒,以及纵然飘零堕落也会活下去的态度,我真是太喜欢这样的女性了…
沟口健二早期的电影,30年代的日本,已经相当的现代。整个故事描述一个为了家庭甘愿献身当情人的悲剧女性。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导演的运镜和调度相当的成熟。左右横移相当顺畅。沟口镜头下的女子虽然沦落,但是有着很现代的性格,结尾处的表现,反而让电影走向了另一种想象,就是女性的觉醒。彼时的山田五十铃非常的漂亮,黑白镜头下的浮华打扮,无论何种形式,都有种在一众庸俗中耀眼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