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奥斯卡最佳外国语影片: 匈牙利导演萨博
本片以德国现代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演员格斯特夫.古鲁丹斯真实的一生为依据电影《摩菲斯特》描述了一个在二战中与德国人委曲求全合作的演员,最后仍被德国人抛弃的故事。片名“摩菲斯特”本意就指的那些与魔鬼合作的人。主人公在心理上自始至终处于卑微懦弱的地位,虽然德国人也给了他很多的荣耀,但这仍无发改变其事实上和心理上的犹太人身份,但这一切并未得到深刻的体现。终于,在影片结尾处得到了一切都爆发出来,这也是本片的高潮。
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第3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伊斯特凡·萨博
第3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编剧伊斯特凡·萨博
《靡菲斯特》下载观后评论:
汉堡艺术剧院里灯火辉煌,舞台上下十分热闹,而后台该剧院的演员赫夫根正在为自己还是个二流演员而苦恼万分。不久剧院特邀名演员尼布尔任主角,尼布尔把女友芭芭拉介绍给赫夫根认识。赫夫根开始追求起芭芭拉。通过芭芭拉他来到柏林,还找到了好友乌尔里西斯大演革命戏,一举征服了柏林工人的心。正当赫夫根红极一时,希特勒上台。他巴结纳粹将军的情妇林登塔尔,谋取了主演“浮士德”剧中靡菲斯特这一角色,赫夫根把靡菲斯特这个魔鬼演得如此威风凛凛,纳粹将军大为赞赏,不久提拔他任柏林国家剧院的经理。为了感激帝国将军,他别出心裁,停演三天,在剧院为将军生日举行盛大庆典。庆祝活动结束后,将军把他带到空旷的运动场上,让他站在广场的中心,打开四面八方的探照灯,刺眼的灯光直照赫夫根的脸,他露出痛苦绝望的神情,声嘶力竭地发出颤抖的声音…
靡菲斯特又称梅菲斯特,而考证梅菲斯托费勒斯的来源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源于古希伯来文,原义为“破坏者”、“骗子”、“憎恶光者”。一种源于希腊文,意思为“不爱光的人”或者“不爱浮士德的人”。而实际上,靡菲斯特在《浮士德》中,实际上是魔鬼撒旦的化名,在《浮士德》中,他妄图把伟大的浮士德引入歧途,但最终浮士德还是选择了为人类造福,死后灵魂并未让靡菲斯特带走而上了天堂。这部电影的主角,在希特勒统治下的有着犹太血统的演员霍夫根,在他演员生涯中一会扮演激情澎湃的布尔什维克,一会又成为纳粹将军眼中最好的"靡菲斯特”,“哈姆莱特”。在政治面前,他的软弱从朋友沃尔里希斯的死就逐渐显露出来,直到最后精彩的一幕:在空旷运动场上,面对四面八方的探照灯,他惊慌而痛苦地说:“你们要我怎么样?毕竟,我只是个演员。
本片最出彩的地方如同电影卡波特一样,在于对于故事主人公的性格塑造——他非常具有才华,但同时又很在意利益,正如片中所呈现那样,他一方面热爱艺术,希望艺术表达形式不受限制,厌恶纳粹把艺术变成政治宣传工具,另一方面他又渴求成功带来的名誉和肯定,而不得不妥协,与纳粹合作,将艺术套上枷锁,向纳粹献媚;他有点坏,将曾和他争吵的人出卖,但他又没那么坏,否则他不会利用关系,三番五次地同普鲁士总理商量,将友人从纳粹手里救出来。他一方面不愿掺和政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屈从于政治。正是这些复杂、看似对立的性格共存于这个角色身上,才让他显得那么耐人咀嚼,也让整部影片由此角色徐徐展开的故事显得更加令人回味。与另一部同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烈日灼人相比,我个人更偏爱这一部。
确实不如霸王别姬,结局也不够有力。这个人物跟程蝶衣本质的不同在于,程蝶衣是真的只在乎他的戏,日本军官懂戏他才唱给他听,他不是为了崇拜和世俗的成功去唱,仅仅是因为纯粹。而本片的男主却是因为软弱和想要成功和崇拜继续留在柏林,对权力附炎趋势,被权力玩弄嘲讽,尊严尽失,昧着良心也要继续,他所谓的“我只是个艺术家,我不管政治”,其实是来自于他的软弱和自我安慰,并不真的因为艺术,如果真因为艺术,他也不会愿意他的哈姆雷特被改成纳粹想要的样子了。影片中故意克制了那个时代的残酷性,仿佛主角从来没见过有人在他面前死掉,从来没见过什么血腥和惨无人道的场面一样,对于主角的心理刻画不够深入,所以结局就很难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但它的思想价值和主题深度依然值得肯定。
一开始絮絮叨叨很难看进去,铺垫有点长,当希特勒被选上台后,开始进入了剧情。好朋友们都开始逃离了,也在不断劝他逃离,奈何他女人缘比较好,搭上的总理夫人推荐下,很难想象一个犹太人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并发展下去。很多事情是不是命中注定?不是都会按照你想的走的。但从那时起,看这部电影无时不刻提心吊胆,马德,纳粹怎么会给我留下如此恐怖的固定印象!演浮士德,演哈姆雷特,演政治剧,各取所需,相互利用,达到人生最高峰做了个剧院院长。以为和总理有一定的要好关系,居然想捞人,遭受羞辱,认清自己的真实地位,只是个戏子,苟延残喘的活着。最后那三束探照灯太震撼,无处可逃的命运。整个表演中没看到奴颜卑漆状的样子,不卑不亢中还带着点正气的样子,应还是美化了这个人物。
主角在戏中演着魔鬼代理人,而在现实中向“魔鬼”出卖灵魂,于是既成了“浮士德”,又因助纣为虐而成为真正的“魔鬼代理人”——但他从始至终也做不成真正的“魔鬼”,而只是任其摆布的棋子,这也使最后一组镜头的骇人程度堪比《2001太空漫游》中的“星门”段落。影片整个后半段于我而言是反复灵魂拷问:一个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是要逃离故土并在海外以保命为前提曲线救国,还是留在本土尽薄力帮助无法或不远离开的民众?前者有临阵脱逃隔靴搔痒之嫌,且不说远离了本来的语言环境就是远离文化土壤;后者则永远冒着生命安全或局面失去控制的风险,不是半路夭折,就是身不由己。在【坏政府】下,人民手中就不可能有【好选择】。原版是德语,配音版是匈语吗?看完依旧有些疑惑。
看之前读简介本以为男主是个非常令人厌恶的角色,但看了以后觉得他的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当然如果不是经历了这一年来的国内诸多丑剧闹剧,我是断不会这么想的。虽然主角借助了纳粹的力量,但他在公开场合从来没有明确地翼赞这个政权,讲话从来只谈艺术,在逢场作戏时也是虚与委蛇。他厌恶咖啡馆革命家,不仅仅是出于自卑和怯懦,而是因为他知道这个国家有无数像他朋友一样没法移民的人,那些人小嘴一张,这些人就要遭殃。在国外打嘴炮毫无意义。主角在影片结尾终于再次体验了羞辱,也切身感受到了恐惧,不过要我说这也可以了,毕竟直到那时甚至还远没到开战的时候——我国有这种觉悟的人都少。不过感觉还是有一点生硬的地方,比如戈林突然对他破口大骂,感觉没什么铺垫
叙事沉稳,立意深刻。男主妥协于“纳粹靡菲斯特”,试图逃避恶之暴行,违背良心原则与魔鬼合作,然陷于政治裹挟之漩涡,追求纯粹艺术的幻像最终破灭。作为一名出色的戏剧演员,男主在艺术生涯、现实生活中追求个性独立,横溢才华,但面对强权又软弱犹疑,舞台上出神入化的靡菲斯特形象是灵魂委身于恶魔的外化,他躲在艺术的面具之下,骄傲邪恶,换取现实的荣耀和苟且。匍匐在污泥里也仍然遭遇厄运,戏剧中他诠释懦弱的哈姆雷特的抗争,最终成为聚焦的消灭对象。影片调度极好,俯仰视角的镜头语言隐喻精彩,全景近景特写的景别意义,有效引导观者视觉心理和影片节奏变化,结尾聚光灯下的牺牲品是点睛之笔。PS:亨德利克扮演者演技一流!
上译出品必属精品!影片中霍夫根就是个天才演员。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台词量有一般影片男主角的三倍之多;而且霍夫根总在表演,总在表现或掩饰,语言很有特点。译制片如果体现不出原片中的味道,也就失去了这部影片的风格。霍夫根在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中,或躇踌满志、恃才傲物,或阿谀逢迎,楚楚可怜,或激动、或愤懑、或压抑……所以,要做到恰如其份地的神似绝非易事。霍夫根一角的配音者最终选定了童自荣。他的声音具有非凡的力度和亮度,完全能够显示出舞台剧演员的特征。为霍夫根配音,更是他对自己的一次超越。正如剧中的霍夫根一直强调的那样:我是一个演员!为童老师➕一星!
第二部薩博,其實不很好看⋯⋯好萊塢式的套路和教化成分有些強,當然也可能是我對英德文浮士德台詞理解不深的緣故。按豆友說的,男主的確特別有衣冠禽獸的氣質哈哈哈~脫離腳下土地,為藝術而藝術,很可能得到浮萍和蒲公英的命運。藝術家以其敏感和表現力為人所稱道,但也同時因此易淪為風的僕人。片中男主的美麗妻子在巴黎咖啡館問他:「告訴我,自由對你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是賴以生息的必需品,還是⋯⋯你只要得到愛和成功就夠了?」大概我的犯的錯,就是認為自由對所有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吧。本片的背景居然是托馬斯曼家族的八卦,也是有趣~
片子因为绝大部分演员都是匈牙利人说匈牙利语,所以后期ADR显得代入感并没有那么强,看来语言确实能够影响片子。虽然嘴上口口声声说自己只是一个演员,但是当你成为梦菲斯特的时候,早就不只是一个演员了,必然会与魔鬼通行。里面将军对Hendrick几次的称呼,从梦菲斯特,到哈姆雷特,到演员再到最后一次在剧场的那个直呼本名,其中演员竟然是侮辱性极强的一个名称。到头来只是一个棋子,权力被抛弃下的悲剧小人物而已。我看这片子只能国外导演拍,德国人自己面子太窄拍不了。里面很多极具风格化的跳剪,还不太会欣赏。
这是一部探讨艺术与权力的危险关系的杰作,一方面警醒了我们艺术不可能在妥协为政治资源的情况下保持尊严(那句“滚出去,戏子”令人胆寒至极),另一方面又揭示了艺术创作本身便会存在权力倾轧的问题。在歌德的《浮士德》里,浮士德曾对梅菲斯特说:“你遣我进虚无……我要在你的虚无里发现万有。”是的,最初出卖灵魂的原因,只是因为空虚和无所信仰的凄凉是那么令人无法忍受而已。结局十足伟大而恐怖:他自以为如神明般步入英灵殿中 ,实则却走进了撒旦的摇篮。
这是一部艺术影片,二战时期的德国在纳粹的统治下民众也是人心惶惶的,霍夫根是一位演员他太热爱舞台了,一旦上了舞台他的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他主演的《梅菲斯特》大段大段的慷慨激昂的内心独白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深受观众的欢迎和爱戴,梅菲斯特在英文中的是魔鬼的意思,人们可以理解为纳粹与魔鬼是同义词,利用舞台宣泄人们心中的不满,这也是戏剧的魅力所在,纳粹政府虽然也很看重戏剧舞台,但在他们眼里演员不过是一颗为政治所用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