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流浪的尤莱克 佩波·丹科瓦特
根据畅销书改编,在1942年的以色列,一个八岁的男孩从华沙集中营中逃脱。他千方百计地求生,他先是在森林里躲藏,然后隐瞒身份,在波兰农场中作为一个基督教的孤儿生活
根据畅销书改编,在1942年的以色列,一个八岁的男孩从华沙集中营中逃脱。他千方百计地求生,他先是在森林里躲藏,然后隐瞒身份,在波兰农场中作为一个基督教的孤儿生活。经过了百般磨难,他内心的犹太信仰将要渐渐地失去了……
《流浪的尤莱克》下载观后评论:
1942年夏,尤莱克从华沙犹太区逃跑,在森林偶遇奥罗团伙一同流浪,直到撞见德兵和同伴失散。冬,为偷夹克御寒遭殴打,冻饿交加晕倒门口。玛达·杰奇好心收留,帮其编造身世、教导天主教祷词、训练敲门求助,直到察觉夜晚有人在屋外驻留劝其离开。尤莱克借助这些寻求谋得农场杂工。1943年夏,比赛撒尿暴露割礼再度逃亡,养犬被游击队误杀。轻信夫妇被送到纳粹手中,制造机会逃进森林。故技重施欲被赫曼夫人雇佣,岂料其情人是纳粹首脑,幸其欲博美人欢心。不慎将手卷入齿轮,医生拒绝为犹太人手术直到主任插手截肢。秋,指挥官更换失去靠山,再度逃亡。被纳粹发现再度托庇玛达,纳粹搜查无果泄愤烧毁房屋。冬,边打工边向东去直到遇见苏军,在阿琳娜家的铁匠铺打杂,正式接受圣餐皈依。1945年德国投降。忆起父亲吸引纳粹掩护自己逃脱,跟随孤儿院职员离开
![流浪的尤莱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324140310996291.jpg)
根据基于真实故事所撰的畅销书的改编,本人最后有出境讲述。全片的确有明显的“不太连贯”之感,情节桥段缺少过渡,生硬跳转,有点像情节桥段的跳拍,但这并不是本片特有问题,大多数长篇小说改编,都存在该问题。通常处理,要么拍成长篇传记片,要么截取一段,拍成富有细节的故事。本片显然属于前者,更接近于传记片概念,而不是故事片。叙事上,犹太男孩作为主人公,贯穿始终,公路片体感叙事就此展开。影片通过一位犹太男孩的流浪,自救之旅,来反思战争,谴责德国纳粹对于犹太裔的屠杀行动。追杀和躲藏,是全片最主要的故事发动机,富有戏剧张力。看完本片也知道了两个尝试:1)波兰人普遍信仰宗教,为了装扮波兰人,除了改名,还需要有“基督教信仰”,“它能在你最落魄时帮助到你”。2)可以通过辨别生殖器,来甄别犹太人(犹太人没有包皮?)。
![流浪的尤莱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324140311919234.jpg)
看电影,随着男孩从一处逃往另一处,心也跟着纠起来。两次来访的波兰主妇,真是有智慧有爱心,教会他基督徒应该会的一切,至少在敲开对方门的时候不会立刻被关闭,在二次来访后即使房屋烧毁,没有埋怨而是“我再也没有什么能给你了”。一路上除了抓他领赏的夫妇,遇上的都是好人,可以想象一个犹太幸存者得得到多少帮助才能活到战后啊!帮助他的人真的不知道他是犹太人么,也许有,但是不太多,切过包皮这一点太容易被发现了(不要让波兰人看到你的小鸡鸡)!即使在这么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还是有人收留一个孩子,大部分人都把他当作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而无关种族!观影的女性很多,不时伴随着抽泣,直到手被压断,旁边的女观众直接“啊”了一声!真是touch到了!UME德国影展
![流浪的尤莱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324140311370895.jpg)
不是这部片子拍的不好,相反,这部反纳粹迫害的电影让我看到了这个历史事件的另一面。与其他相同题材的电影不同,在这部影片里我看到了德国普通民众也并不都是同样地仇恨犹太人,同样,在这部电影里我也同样看到了犹太人不一样的一面,比如他从未对帮助过他的非犹太人(包括那个为了救他被烧了家的女人)表达过一次感恩,比如在战争结束后由于自己的被迫害经历而不愿回归到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忘记了父亲临终前的告诫:你可以忘记爸爸妈妈,但不可以忘记自己是犹太人。所以也不要为了表现纳粹的惨无人道而一味地将犹太人塑造成道德上无可指责的群体。要事实,不要立场。
![流浪的尤莱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324140310700107.jpg)
为尤莱克悲惨的命运揪心,小小年纪如此勇敢,在经历父亲为了他活下去的牺牲,承载着父母的希望勇敢的向前奔跑!但是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之后,内心对于自己犹太人身份的动摇也刻画的不够深刻(这一点真的很遗憾)。还有一点 可能为了影视作品的效果,一个小孩的逃跑能力简直把一众成年人士兵当作愚蠢至极的猴子真的很让人出戏,几米高的房顶说跳就跳,一眨眼就把紧追不舍的成年人拉开八万米距离。最后游击队的那位母亲简直是天使下凡吧 以及尤莱克遇到她儿子那里我也喜欢
![流浪的尤莱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324140310868052.jpg)
一个犹太孩子为了生存在森林牧场流浪生活,有为了救他失去一切的夫人,有让他打工给他食物的村民,有向盖世太保告密领赏的夫妇,有拒绝给犹太小孩做手术的医生,有的遵循立场遵循当时德国的宣传痛恨犹太人,有的是为了他生存怜惜生命的好人,坚持主流立场是好人吗,还是站在的人的角度去关爱人挽救无辜,与残暴对抗的人是好人,在邪恶的制度和价值观下,是非对错比立场站位更重要。
![流浪的尤莱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0324140310958299.jpg)
德国的二战电影还是很具有反思精神的,透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我们可以窥见二战时期德军的残暴,这样一个犹太男孩能够一路奔跑逃出生天实属不易。战争很容易摧毁人的意志和信仰,只因那种由权力争夺而产生的极度混乱的状态,大部分人的生活都缺失应有的安全感。回望历史,我们需要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无论遭遇怎样灰头土脸的岁月,都应坚定向前,只有活下去才会有希望。
难过。youlaike靠着自己的聪明和他人的善意活了下来,也因轻信他人的善意被出卖了一次。他的爸爸紧紧的拥抱他,开头与结尾,首尾呼应,让我终于看清了原貌。他一边哭一边奔跑,他一边哭一边埋葬小狗,他一边哭一边看着镜子里的残疾的自己。他的哭声好让人心碎。他什么都没有做错,却失去了一切…三十年后见到了自己的姐姐,物是人非。
二战题材的片子总是令人心痛,靠人性的微光存活下来的民族曾遭受莫大的苦难。也能理解为何茨威格似乎“置身事外”却最终选择自我了结,共情意识是人类最高的美德,在恶的世界里却是对善良之人最沉重的枷锁。还好,德意志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亦能用这样的影片反思战争,而非借反思之名高举战争大旗,可耻
同样是人类,而一群是徒手的人类,一群是戴着武器的人类,在德国纳粹军追杀犹太人时,犹如在追杀猎物,这是一场人类的悲哀,人性的扭曲,但尤莱克在逃跑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好人,在善与恶的战争中,最终善还是存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回到现实中,方能体会和平年代的幸福。
那么多帮助过小男孩的人 ,为什么他一句感谢也没有,直到战后也都没有提起过为了帮他房子都被烧毁的妇人,还有一句很有深度的对话,当小男孩在渔船上给渔夫苹果的时候,渔夫说道,你们什么时间变的这么慷慨了,简直就是一语道破天机呀,整个欧洲都在反犹,不止德国人。
是看过的二战片里面,角度很独特的,从战争中善良(有一部分也许是因为不知情)的人的角度切入,没有这些勇敢善良的农民,他活不下来。减掉一颗星,我觉得节奏和氛围有点隔靴搔痒,危机总是能够马上化解,也许尤莱克真的有神助才能在那么小的年纪在二战中活下来。
又一部很棒的孩童视角二战片,男孩对于犹太身份的迷惑、恐惧、抵触、隐藏,和最终的再认识,被非常细腻地串联展现出来。人性是一个深渊,凝视它一定有不少可怕的泥淖,但是也会有很多甘甜的清泉,看完觉得感慨中又多了很多对生命的敬畏和感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