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媒体,越来越背离的是最初的新闻道德,为了博取影响力和关注度,甚至不惜歪曲事实以制造某种轰动,早就忘了其实大众最想知道的是真相,而不是被人为地夸大或渲染出来的“效果”……新闻记者雷切尔·阿姆斯特朗(凯特·贝金赛尔饰)就职于华盛顿特区的日报《国会太阳时报》,专门负责国内的政治领域。然而,她却发表了一篇爆炸性的文章,内容直接揭露了一位隐姓埋名的CIA秘密特工埃莉卡·范·多伦(维拉·法梅加饰)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掀起了轩然大波,政府部门找到雷切尔,要求她说出这则新闻的来源。
在编辑邦妮·本杰明(安吉拉·贝塞特饰)、报纸的内部律师埃弗里尔·亚伦森(诺亚·怀尔)和丈夫雷(大卫·休默饰)的支持下,雷切尔公然拒绝了魅力十足却也公事公办的特派起诉人帕顿·迪布瓦(马特·狄龙饰)的要求,同时也不肯向美国联邦地方法院的法官提供任何有关新闻背后的信息,结果雷切尔因为蔑视法庭罪,被关进了监狱中--她不仅一次被不同的人好心“提醒”,那把能打开囚室的钥匙,就掌握在她自己手中,也许坐牢可以让她那颗顽固的脑子更加清楚一些。随即,整个故事发展出两个平行前进的分支,一个主要展示的是雷切尔在牢房里受到了什么样的痛苦折磨和非人待遇;另一个则对焦在了她的律师阿尔伯特·伯恩塞德(阿伦·阿尔达饰)的身上,他不顾一切地将这个案子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点,决定在最高法院申请上诉……现在,一直通过媒体关注着整个事态发展的人们,最最想知道的是,到底是谁为雷切尔提供的这条新闻线索,而为什么她甘愿牺牲一切,也要保护这个人的周全?……
《真相至上》下载观后评论: 最喜欢老律师说的那句“她让我了解对于有的人来说,她的原则也是她自己”。这个记者从始至终备受折磨也没有说出线人的名字,但是当那名特工被杀害时,她反问自己“我做的真的是对的吗”?个人权利与公权力的对峙,宪法与新闻自由的博弈。有一点是有待商榷的,就是采用一个小女孩提供的信息,这有点不可靠,尽管后面也向另外的人来求证了。这可能也是她怎样也不愿意也不能说出消息来源的一个原因吗?记得有次实习,一个媒体公司,做一个节目,当时有小孩子投稿,未成年人,内容很好,但是我记得老板说:我们,任何时候不可以让一个未成年小孩在媒体公共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这是一个媒体非常不成熟不可靠的做法。 当时我并不理解,我觉得小孩子反而真实,也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来自由表达?现在好像懂了一些。
《真相至上》是一部讲述新闻自由与政府权力的电影。故事并不复杂,女记者瑞秋从线人处获得情报并撰写了一篇揭露美国政府内幕文章。因为这篇文章,瑞秋被逮捕并最终因为坚守职业道德而被入狱两年。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众叛亲离,也被提名普利策新闻奖。片名英文为NongthingButTheTrouth.作为一个曾经的新闻记者,或许自己对这部电影更有感触,一个头版头条意味着什么,一个线人的情报意味着什么,一个能引起公众关注的报道又意味着什么.......也曾因为报道可能会引起相关部门人员的不快而与领导抗争,也曾得到周围同事老师的支持,也曾因为自己的报道而对当事人生活带来改观而兴奋,也曾因为害怕被报复而心惊。虽然现在已经离开新闻一线,但对于职业道德的敬畏,对于真相的追寻,对于自由与理想的不懈,受益终身。
我觉得,没有一味地推崇女主的行为,避免把她塑造成fucktheuniversal的斗士,是本片最大的亮点。我不认为导演有立场说谁是谁非,毕竟美国的司法制度更多是一种平衡。但是,影片很好展示了个人在国家政府面前如此之脆弱,希望司法能够保护弱者,这是必要的,也是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由来,只是碰上了国家安全这样的题才会有矛盾,而且还是唯一一个持反对意见的报告,否则记者肯定是胜诉的。以此衬托原则的坚守,尤其是女性同时作为母亲和记者的坚守,着实是很震撼。结尾以女孩作为source的设计,更多地是在突出母亲的光芒了,如果是男记者就没有这么大意义了。
"As the years pass,the power of govern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pervasive.""Those in power," he said, "whatever their politics," "want only to perpetuate it" "and the people are the victims." Well, the years have passed, and that power is pervasive.
99%的剧情让我以为这是关于原则的故事,但最后1%动摇了。记者也说过,如果她早知道写这篇文章会让她那么久见不到儿子,她就不会写。倒觉得电影想表达的是女人独有的感情属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两难。显然她比丈夫更爱孩子,但是这一出矛盾让她失去了儿子的监护权,太沉重了。难说她的坚持有几分是来源于原则几分是作为母亲的感同身受,所以在特工被枪杀的时候会突然怀疑自己错了。其实最后也是为了儿子妥协,她只是一不小心走上了一条坚持良心的路,然后为了不要伤害别人,没法回头了。十分流畅和值得回味的观影体验了惹
看的时候真的一度怀疑这部片子怎么过审的…这部电影虽然是慢节奏,但全程高能,Rachel反讽娱记、坚定又无奈的拒绝了律师劝她妥协,以及绿树在最高法院关于国家安全与政府权力的讲话,还有全篇最大的高能,结尾的暗喻统统都是亮点。这部片子的人物形象太饱满深刻了,看起来很好的Ray却在妻子最痛苦的时候出轨,但是看起来装逼炫富的律师才是全篇最暖心最善良的人。看到Rachel被女流氓揍那点真的好心疼好生气?ps.Kate太美了太美了我说一万次,演技超级赞?
女主融入不了这个角色,马特太打酱油了。细想来是一部很用心的电影,深度调查记者和间谍特工都实在是太让人敬佩的职业,无法想象每天所面临的道德考验和挣扎。究竟是不是值得把人生活成一种原则、一种价值观?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相信的不会错?但总是这样瞻前顾后我们又怎么可能为了任何而付出过真正的代价呢?既不能沉迷又不应沉默,所有的问题都是每一天该如何活着,每一次该怎么选择。另外片中的种种又体现了生活的荒谬与无常,而这些可能反过来会影响抉择。
震惊程度无以言表!看到结局后人傻了十分钟。人物塑造成功,人物内在和外在冲突设置巧妙,伏笔埋的最深的电影。开篇十分钟就成功让我讨厌了女主,并对所有她的对立方的人移情了个遍。她真的太自私了,所谓的什么伟大行为不过是满足想拿个奖的私心......但又在几乎最后十分钟颠覆了对她的看法,而之前的所有让我讨厌她的理由变成了对她有好感的理由。剧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每一句台词后面都存在黑暗丑陋的潜台词。唯一不喜欢的是摄影风格......
平淡中有几分惊喜!尤其是结局真的是神了!瞬间觉得这是一部妥妥的悬疑片啊!感觉拍得一般 但耐不住理念好 也许我们总有一种被植入的潜意识 我们怀疑阴谋论我们相信某些法律 可到底什么是叛国又什么是为了国家安全 说到底 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了国家?律师的发言真的高光 形象很好 对于女主记者 也从不理解到有点理解到一般理解却佩服了 我们不敢保证我们追寻的真相是否为真相 也不敢保证我们能否顶住巨大压力去坚持 可我们总得去相信去思考吧!
蛮震撼的,不是因为最后揭露出的source身份,而是女记者和律师以个人身份与政府对抗的过程。虽然双方都有正义的理由,但影片没有将坚守告密者的记者夸大成英雄主义,而是很现实地让观众感受到女主角在法律的威逼下一点点崩溃的压迫感。印象很深的一句台词:男记者因坚持保护告密人进了监狱,法律用了他的姓氏命名;男人离开孩子上了战场,人们给他塑了雕像。那为什么我就不行?就因为在他人眼中,在身为女记者之前,我首先是个会为了孩子崩溃的母亲?
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慢慢可以意识到主角所面临的困境和两难抉择有多大,在这种压力下作出的决定使得其形象更加高尚且神圣,对景深和声音的良好运用让观众更加走进主人公,镜头设置简单有效,就是为了凸显困境和压力,那个明显的越轴在夫妻关系上起到的效果就是最好的佐证,虽然单线故事角色脸谱化工具化,但是内容却已经足够充实。 值得思考的是,从非常嫌疑犯开始的此类反转作为高潮的剧情片是否应该区别于传统的由角色改变驱动并高潮的三幕剧?
小对大,弱对强,个人对政府!个人仅有一条命,政府却拥有无限的资源!新闻独立!司法独立!看似,确实是目前唯一能够小对上大,弱对上强,个人面对政府是,两个充分必要条件!其实很想给五星,因为我和吃这一类个人与政府关系的题材,但是剧本中对人的刻画还是觉得差了一点,可能孩子他爸还不够渣,可能独立检察院那男的还不够狠,可能女主还不够绝望吧,不清楚,就是觉得差了一点点,具体哪一点也说不清楚!结尾还是可以的,交代的很明白!
看到了很多版本的解读,我认为,这是一部讲述人们已经不再信奉的人生态度的故事,即,伟大的人,人和原则是一致的,即言行合一!做个有态度的人很难,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至于法律,总统,特工,政治等等的一切都是用来配合表达的工具,你要真以为这是部用来拮据政治黑暗的影片,就只能说你可爱了!9.5分,因为里边有几个段落,几句台词令人哽咽,当然,你必须也是个有态度有原则的人,才能共鸣到哽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