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最后一日 瓦列·米利夫
导演: Valeri Milev编剧: 迈克·赫斯特主演: 斯科特·阿金斯类型: 恐怖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2015-10-16(美国)
导演: Valeri Milev 编剧: 迈克·赫斯特 主演: 斯科特·阿金斯 类型: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5-10-16(美国) 又名: 杀杀 IMDb链接: tt1612319 最后一日的剧情简介 · · · · · · Because this project is categorized as being in production, the data is subject to change; some data could be removed completely.
《最后一日》下载观后评论: 挖掘机党路过,什么军胜尸胜党都弱爆了,对付这种没有进化、脑核之类设定的丧尸,只要用挖掘机在城外挖个30米深200百米宽的坑,然后一路放防空警报和动物诱饵引过来,再用生物酒精和油脂焚烧,理论上一个坑可以装下并杀死2400w只体重50kg,体积0.05立方米的丧尸,按实际情况三分之一来算,就是一个坑800w只丧尸,重要的是还很环保,留下的肥料够重建的农业需要了。就算全球有60亿丧尸,也就是750个坑的事。当然乡下得挖小坑,但北上广这种城市也就四五个这种坑吧。就这种设定的丧尸哪需要什么军队,我蓝翔出马就够了。
看完一直在想,片头那个小女孩呢...其实有在用心塑造人物,一大段一大段的访谈,刻意营造电视节目的效果,尸潮来临前的面部大特写等等,只不过这种排队送死的探险电影(各种小岛、地铁、洞穴,加上“惊魂”、“夺命”之类的词随机组合)设定本来就很难在人物上引起共鸣。很奇怪,深夜想起了少时看过的一部小说《鲁班的诅咒》,鲁一弃给万虫噬身的竹匠一个解脱,虽然没有画面,文字却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
又被驴了,除了形式还有点创意外这片还剩点什么,一群军队打丧尸看得我睡过去三次,剧情俗到发指,完全烂片水平,中间穿插的几个sex广告还能让人提点儿神,完全就是一个看上去很美味的苹果里面却碰到烂到爆的内核。形式做不足优秀,还非要拿星河战队和一个15年的片子比,小s冷漠.jpg。
后丧尸时代的想法挺好,我也喜欢类似这种设定,但拍的什么玩意…想拍成个伪纪录片却拍的不伦不类,镜头晃得让人反胃,剧情也丝毫抓不住人心,角色没啥特点,死了也一点感觉都没有…最要命的是和自己的设定冲突,你已经进入后丧尸时代了可装备却没有看出任何针对性的优化…不认真啊…
给两星是终于在丧尸片里面看到部队了。既然军队有介入,像RH这种组织一不跟军队一起,二还让自己人用单兵步枪?而且就算不上坦克,起码的人力防护要吧?对手是丧尸,你妈的全套防咬护具都没有。。另外有无人机不用,非要人力进去查看?还带一个傻逼摄影师?编剧尼玛就是个智障啊。
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来表述确实是挺新颖的,导演通过伪纪录片及广告的形式也表达出了很多思想,人物塑造的也还算成功,其实还是挺不错的。被吐槽最多的还是伪纪录片形式晃得眼晕以及战斗小队和丧尸战斗的时候很多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总体三分半,值得一看
不知道为何普遍评分那么低…这部片子有种奇妙的“期待感”,虽然看的过程中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精彩的场面但会很好奇下一个段落的感觉,很好的玩弄了人性.然后所有的不正经在最后几分钟来了个小高潮也是出其不意难得还觉得不错的伪纪录片模式尝试~
全媒体形式的电影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完成度相当高——社会讽刺、商业讽刺、人物塑造、气氛营造都很成功。唯一弱点就是战术实在是弱了些……不过星河战队也是如此无脑啊!然而如此高仿的两个电影,让小白们来打分,就硬是天差地别。
虽然还算有创意的用节目录制营造出来现场感,并且期间插播着广告,但还是无法掩盖整体节奏太慢,人物刻画不够饱满,并且时常让人容易跳戏。虽然在后半段开始逐渐进入高潮,发现项目秘密,但是整个给人的投入感太差了。
伪记录和新闻报道的形式挺有意思,随着僵尸君的爆发,人类迅速适应这种生活,并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生态圈和产业链,有点戏谑却也算合理,这点很有新意。但就是镜头太晃了,一直在跑,晕的我差点吐了
前一半风格非常好,我们没有人知道丧尸来临社会能不能扛得住,影片给出了选择,即人类很坚强,很有社会性,有人类社会既有商业。很完美。可惜后半部又成了一个故事,消解了一半前段营造的现实性。
导演想营造一种让观众仿佛坐在电视前看直播的感觉,但手法又像剧情片,如果直播部分采用女巫布莱尔或灵异隧道实录那样的纯手执摄影机手法会更好,影片也讽刺了现代消费文化与性泛滥。
好抖的拍摄,僵尸的镜头还挺震撼的,全程第一人称拍摄,从萝莉视角到电视节目视角,再到现场拍摄视角,最后回到上帝视角,我的天,简直是僵尸世界大战 死亡录像,估计还有第二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