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布拉多 Eché Janga
荷属库拉索岛上,11岁的女孩坎飒在无神论的父亲和虔诚的爷爷之间,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成人之路。这是一部在导演艾希·詹加心中酝酿了十年的电影:他的母亲是荷兰白人,父
荷属库拉索岛上,11岁的女孩坎飒在无神论的父亲和虔诚的爷爷之间,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成人之路。这是一部在导演艾希·詹加心中酝酿了十年的电影:他的母亲是荷兰白人,父亲是库拉索黑人,分别对应片中父亲和爷爷的角色,主角则完全来自他对妹妹的回忆。詹加从几十名女学生里选中了毫无拍摄经验的女孩提亚拉,充满张力的表演成为一大亮点,库拉索岛的荒野和加勒比的海浪,更为影片带来些许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该片荣获2020年荷兰电影节金牛犊奖最佳影片
《布拉多》下载观后评论:
2021 24th #siff# 上海世纪汇橙天嘉禾查了下,到2010年,安的列斯就不存在了,变成了荷兰的两个自治共和国,所以制片地区应该是荷属库拉索。2010年正好是女主母亲去世的时间点,影片很大一部分在表现政治和传统文化上的,比如荷兰语。我看片的时候一直以为父亲代表荷兰,爷爷和女儿代表传统文化。但是看到了母亲的死亡时间我又不确定了。但是又一点是确定的,象征着现代性以及父权的父亲掠夺着岛上的资源,横行霸道。原始宗教和文化在基督教和现代性的侵蚀下艰难残存。好多段《西部往事》中污污,污污,污污,污污污,污污污的音效,还有很多场景都能在《西部往事》中找到母本。
![布拉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11117140134271185.jpg)
三星半吧。我转不出去的票 被迫看了 但是有些许惊喜。个人一直喜欢北欧电影那种干净的处理 画面 情节 配乐绝不过满。简单来讲 就是守护现代文明下最后一位堂吉诃德 很难说他是落后还是进步 落后于公认的时代 但你要是理解了它 它便是进步的。它一定是一种纯粹的信念 只有小孩子才能相信的信念。比如信仰灵魂,向死而生。我们总会顾虑很多 认为这与我们接受的教育相斥 但是我们会忘记那是最原始的东西。但这个片子 小女主的演技实在不可恭维 有些地方确实故弄玄虚 导演主观想法没有在情节上结合得很好 只能说 ”我知道你想表达这个意思 但你是直接摆给我看 这没意思”
![布拉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11117140134310933.jpg)
以微小的一家人反思一段历史冲突的经典设定,整体叙事节奏和试听完成质量还不错。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故事线有点过于简单,矛盾冲突化解得略有些太完美,代表新殖民文化的父亲完全接受顺从了女孩和爷爷对传统的留恋,然后故事就画上了句号,没有哪怕一点暗示此后与历史时代可能产生的更多矛盾。另外,虽然女孩的主线情感是对殖民主义的不满,但全片中女孩似乎只有不满这一种情绪,包括对于传统的维护和对亡故母亲的怀念,都是通过对于代表殖民新势力的父亲和其他角色的不满来传达,加上小演员略显生疏的演技,导致情感表达的细腻程度有所欠缺。
![布拉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11117140133845623.jpg)
#siff很多角色动机根本不算魔幻现实主义,就是有点crazy...主题还是讲欧洲殖民主义带来的后现代文明和中美洲当地的原始文明之间的矛盾,虽然导演最后选择了站队当地的原始文明和信仰,但结局如果是开放性的会更好些,因为这种议题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不管选择什么立场都属于绝对化...加勒比海域的自然风景很美~
![布拉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11117140134430470.jpg)
上影节选了这部影片。如诗一般悠扬隽永的叙电影语言,恰到好处的节奏把握,还有大片的留白都让观看者深深的贴近片中人的内心,也留下了自我解读和想象的余地。美中不足的是最后的结局太过理想,但画面和配乐美到极致。大屏幕看这么美的文艺片真是太享受了,如同做了心灵spa看得人非常少,太可惜了。
![布拉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11117140134437494.jpg)
是一场极佳的视听和身心的体验。摄影,音乐,声画。三位主角的表演让整个简单的剧情充满了矛盾和深度。大部分是特写和大全景,竟有意料之外的视觉张力。像一支漂浮在风中的歌和一首流淌在水中的诗。内核仍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拉美电影
![布拉多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11117140133907663.jpg)
小女孩为去世的小狗披上妈妈的裙子后共寝的画面与送行爷爷的那个夜晚父女言和后依偎同睡的场景巧妙呼应,喜欢这种象征性的连接故事情绪转变的结构设计,加勒比的海风也在此转向。
风景优美,情感真挚,音乐悠扬,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母题。节奏缓慢,年纪大了看文艺片看不太动了,稍困??。最后风转树动,情绪澎湃,夜风卷帘,悬崖奔马,画面都蛮震撼的。
@siff 21 字幕操作;与《利波里奥》如出一辙的后殖民/超现实风格(tracey moffat应该算是鼻祖吧?)父亲的理性与祖父的非理性的对立未免有些简化。
乍看是青春期小女孩与父亲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兼而带着女孩对亡母的思念,后面还探讨了一下放下对死亡的执念,很意象化,金属材料做成的灵魂之树很有意思,其他略有点茫然~
其实蛮喜欢这个片子的剧情和镜头语言,但因其太优秀而模板化平平无奇的节奏感,让本应很有张力的超现实主义变成一种文化冲突,坠落于地,不够轻盈,想象的空间没有打开。
【上海电影节展映】关于生命,关于死亡,关于灵魂的探索。有阿彼察邦的味道。节奏缓慢,娓娓道来。“养老院就是钢筋混凝土棺材。”——《布拉多》
非常美 颜色 光 摄影 美术 音乐 一切。“死亡一直都在 敢于直视死亡的人 学会了接受它 并获得自由 自由就像风一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