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徒 柴塔尼亚·塔姆哈尼
本片讲述一名热爱印度古典音乐「拉格」的男子,即使对自身的贫穷与平庸感到焦虑,他仍日复一日地探索与鑽研,更如待生父般侍奉著德高望重的老乐师,但当他发现神话与师尊不
本片讲述一名热爱印度古典音乐「拉格」的男子,即使对自身的贫穷与平庸感到焦虑,他仍日复一日地探索与鑽研,更如待生父般侍奉著德高望重的老乐师,但当他发现神话与师尊不为人知的一面后,他开始质疑传说的境界是否真实存在?极致的卓越又有何价值?
导演以从容平静的日常节奏,掀开印度社会中当代及传统文化的矛盾,不仅富涵哲学深度,也一举赢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剧本和影评人费比西奖的殊荣。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柴塔尼亚·塔姆哈尼
第36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国际电影(提名)
第24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非北美上映影片
《学徒》下载观后评论:
放在印度电影里倒也算得上是沉稳认真了。一个民俗艺人学习一项濒临灭绝的技术,他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把这项艺术学成贯通,而到最后他也没能完成这个目标,以此寄托了这些技艺面临消亡的感伤。几个练声房内一群人打坐似的练声片段,是一种很神圣的场面,但除此之外电影大多缺乏张力,反反复复出现的啊来啊去练声都是些多余无意义的堆砌,讲课式的大道理旁白也是一种生硬的直给。剧本上,没能讲明白这些传统技艺无人继承的根本原因,若能在片中点明白现代技术的冲击自然会更明确。男主对于这项传统技艺本质上是个迷茫的态度,他也拿不准到底要不要继承,这个心理状态被描绘得太僵硬。到最后似乎要把男主的形象扩大到整个人民之上,但对他行为的苍白刻画也令人对此捉摸不透 ★★☆
![学徒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10501030304715654.jpg)
又是艺术圈的究极问题,艺术是否该被圣化,圣化到不允许商业考量的半点侵犯,艺术家是否该被圣化,圣化到只可以在艺术世界里如苦行僧般安贫乐道仙风道骨,艺术创作是否该被圣化,圣化到疯魔的追求肉与灵的绝对契合,艺术发展是否该被圣化,圣化到只可以像腐朽的儒生一样谨遵先贤的金科玉律龟速变通,艺术价值是否该被圣化,圣化到鄙夷一切喜爱轻松新潮文艺形式的受众。主语换成传统文化或民族主义同样成立,历史是向前的可以解答一部分问题,又不能解答一部分问题,毕竟保守顽固的人才是基本盘,但什么东西是真正亘古不变的呢,网上流行一句话“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与其痛苦的被迫接受,不如温和的拥抱变化。新,不是旧的对立面,新芽嫁接,老树开花
![学徒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10501030305388384.jpg)
学徒在成为大师之前,要像苦行僧一样坚忍自守,修炼的不光是音乐技巧,更是耐性和毅力。导演扎实的讲述拉格这个古典音乐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现实是无法忍受一个人40年只做一件事的,但是没有40年功力的积累又如何成就大师的境界。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下,凭借画外音安抚心灵的女性大师指导着学徒平静下来,在寂寞中坚持练习下去。结尾处的神来一笔,心目中的大师在别人口中成了为人讨厌、甚至是妓女之类的八卦,让学徒发自内心的愤怒,那一杯泼出去的水就是学徒的卫道之路。
![学徒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10501030305377804.jpg)
7分。少见的不唱歌跳舞不搞笑也不悬疑的印度文艺片。男主是一个热爱印度古典音乐的人,也是这个派系某大师的学徒。本来在这个时代甘于清贫枯燥,还要看别人的白眼就已经够残酷了,更残酷的是他坚信的信仰、钦佩的大师在几十年后被别人挤兑得一无是处。继续坚持,还是否定过往?否定过往就是否定自己的人生啊。这片看起来寡淡,印度古典音乐在我听来也单调无趣,但对人生哲学的探讨却有一定深度,也让我刷新了对印度电影的认知。
![学徒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10501030305391842.jpg)
其实是一出颇为伟大的悲剧,无人问津却使命使然的孤独承受,如同整部电影的叙事轨迹和速度,那样不合时宜——平庸中的痛苦修行。影像里感知到作为“人”而真正存在的“你一生的故事”,却无法获得温存,甚至找不到出路,却仍然那样隐忍克制。在这个国家里“拉格”的命运,折射出对某种或许绝望却要向前的无关恐惧只在信念的悲感精神的需要,对印度的音乐如此,对世界的电影同样如此。
![学徒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10501030305388218.jpg)
心中偶像的破灭,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打击一个搞艺术的人内心世界的了,也许没有纯粹的大师,但艺术可以被纯粹地保留下来。好像世俗世界与艺术领域就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可化解的冲突,放弃金钱和家庭等物质需要而苦苦探求艺术的信仰,这条路有多难,男主心里可真是五味杂陈,另外,小细节居然是男主在两台电脑上看毛片,居然还开外放哈哈
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被侵蚀和消亡。。。但是可能文化真的有差异 对于老师传统的唱腔 不断的啊 一直起伏的音调只是一个啊。。。还真的有点不好接受。。。但是真的奇怪啊 最开始听的让我心脏病快犯了的啊啊啊,最后看完电影,一直听下来,倒也觉得还可以,甚至觉得有一种安闲的古老气息
三星半。北印度传统歌唱流派的传承发展问题?年轻人、父亲以及童年回忆类似三线并行,但处理得有些混乱,甚至只有父亲线有尾,另两条线莫名消失。前一个半小时全靠令人宁静的音乐撑着,最后有了点看头,有种量变到质变的味道。半星给带来宁静舒适的拉格音乐。
像一把射出的箭,保持着均匀的速度与力度,但缺少正中靶心的时刻,箭手(摄影机)的心如止水也弱化了起伏。关于艺术的不合时宜,单个段落能听到信仰碎裂的声响,段落间则更偏向于不断施重的意志瓦解,靠突现的幽默和介质的变化消解愁苦,但显然不够顺滑。
2020威尼斯主竞赛# 理想主义者的大厦崩塌。如此物欲横流、急于求成的现代社会里,为了成为大成者要忍受苦行僧般的清苦禁欲生活,这样严苛的条件无疑退却了众多趋之若鹜者,信仰碎裂之后最终成为了人生的学徒。不合时宜的艺术,不合时代的人们。
在这个忙碌时代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回响着传统技艺守卫者们的大声疾呼,但塔姆哈尼只是安坐一隅,悄悄奏响了一首无人能懂的怪调,一曲斜阳挽歌便淌进了每一颗不愿盲从于时代洪流的心灵。这是电影艺术最优雅的表达方式,愿这样的声音永不过时。
学徒本人是普罗大众爱好者的代表,做人普通,天资不足,也没有家世和财力,耳濡目染却无法全身心投入。在没有视效媒体的时代,人们可以活的纯粹,追求极致信仰,可到了诱惑太多的现实社会,如何才能自持,导演给了一个新的解答,好片!
,想看中国昆曲版。刨除在影视作品中少见的音乐类型,剧作结构其实很常规。最后他并未从disciple变成master,而是选择保护起传统音乐,其实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认清。但一路上的心酸,是无法忘怀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