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高保成 / 徐林格 / 张亮 / 刘玉茹 / 刘磊 / 张良 / 李树楷 / 田烈
导演:沙蒙 / 林杉
语言:汉语普通话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林杉 / 曹欣 / 沙蒙 / 肖予
类型:剧情 / 战争
上映时间:1956
别名:Battle on Shangganling Mountain / The Battle of Triangle Hill
用户标签:战争,老电影,中国电影,中国,革命,大陆,1956,电影
片长:124分钟
imdb编号:tt0334339
抗美援朝进入最关键的决胜阶段了。美军在板门店谈判期间,暗中调集大量军队,发动突然袭击。美军目标很明确,就是攻占上甘岭,以此作为据点,进而夺取五圣山,一次增加谈判的筹码。
在上甘岭守卫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八连。面对比我方多得多的敌军,解放军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顽强抵抗,以此拖延美军时间,粉碎敌人阴谋。连队在连长张忠发(高保成 饰)的带领下,与美军浴血奋战。虽然坑道里的环境恶劣,而且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危险,但是解放军硬是坚守了24天,为中朝联军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甘岭》下载观后评论:
当年应该是大投资了,飞机大炮坦克镜头一样不缺,狂轰滥炸也很多,有些手法用的还是挺有趣的,比如美军和志愿军的战场生活对比,利用平行蒙太奇,背景音乐和拍摄手法都有所区别,一下子就把人民志愿军这边艰苦的条件和美军资本主义的腐朽懒散及富足的态势给进行了鲜明对比,还有最后倒计时阶段,钟表作为烘托紧张气氛的元素运用也挺有效果,放大的钟表嘀嗒声作为背景音响使最后冲顶时刻的紧迫感变得非常强,来回在连长在指挥处焦急指挥的镜头和以身体堵机枪枪眼的的一批批志愿军战士镜头之间使用交叉蒙太奇配合钟表声达到了很强的表现力,镜头语言就很朴素,人物中景,场面远景,没下很多功夫,基本都是固定 摇镜头,移动镜头一般都用来展现横向的志愿军形象
![上甘岭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2046743341.jpg)
我很好奇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用“拍摄手法”、“符合逻辑”去审视电影,去否定一部作品,标榜自己。对我来说,电影是一种感受,就像梦一样,不真实,但我能确确实实地感受,它是触动心灵的。电影尾声“杨德才”倒了几次,站起来几次,我觉得不真实,因为我做不到;但我不禁想起邱少云同志被活活烧死,却能一声不吭。尽管不知道历史究竟是以何种形式发生了,但总是会以大家所认为的不真实发生,只因我们做不到,我们感受不到。所以我认为电影能带给我的感受是珍贵的,我珍惜每一部电影,而不是由自己的傲慢否定它
![上甘岭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2045312610.jpg)
对《我的祖国》这首歌有种特殊的感情,每次听都会想哭(有时会流出泪来),想了想这种情结估计可以追溯到这部电影,这是我跟我爹第一次一起去电影院看的电影,后来还写了观后感然后投稿了赢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然后好像就是高中的时候有次音乐公开课,我被老师cue到,问最喜欢哪首爱国歌曲,我脑筋一抽就说了个《一条大河》,然后和老师一起二重唱了这首歌。出国之后每次碰到这首歌,听到第一句就会莫名想掉泪,也是奇了怪了。
![上甘岭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2046397190.jpg)
用一位战士的《战斗日记》结构全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电影中志愿军们是在坑道里合唱起这首意象开阔的歌,当面相当动人。在山洞里闲谈,战士们受望梅止渴的启发想象关于水的故事。唉,朝鲜战争太难了,不谈食物和衣物,连水都没有。稍微查了一些资料,电影和配乐的创作过程都可以拍一部大电影啦!捉松鼠的那场活泼气氛的情节,很有心意,想到了在80年代初谢飞的《我们的田野》,也有这样的情节设计。
![上甘岭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2046345373.jpg)
1956年摄制解放后老一辈电影工作者是从上海那边过来的,那会拍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国产电影,风头盖过了好莱坞。电影功底很扎实,视听与人物结合的很好,关于文戏塑造人物这块,当下的战争片也可以好好学学。然后其实论视听的扎实程度来看,第五代做的很好,尤其是老谋子的片子,剪辑点特别干脆利落。可惜这两代电影人的这些手艺没有被很好的继承下来,突破就更谈不上了。现在的新片很少能够从专业视听层面去解读了。
![上甘岭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2045807103.jpg)
刚好前几天看过了韩国电影《高地战》,我觉得和这部电影还是有一定对比性的。你当然可以赞扬《高地战》所表达的厌战情绪和细腻的人性描述,但是我同样也敬服于《上甘岭》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和严格的纪律性。两个电影都有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如果说《高地战》真实地反映了内战给交战双方带来的伤害与双方对此的厌恶,那么《上甘岭》则不偏不倚地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难和入朝战士的勇敢无畏。
![上甘岭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2045886558.jpg)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十月战斗日志。八连任务:接手七连阵地,坚守24小时。打退敌人23次进攻,上级要求退守坑道,守阵地变为守坑道。不同于铁道游击队,这里有长笛和一只小松鼠。歌曲的背景是黄河壶口金沙江漓江黄果树瀑布等祖国大好江山。师长送来两个苹果,要求多送苹果。坑道里没有水几天了,世界闻名的一排长来了段三国演义的望梅止渴。竟然还有毒气弹!10月14日熬到了10月31日。
抛开特有的年代属性来看,这部电影还是能够称得上优秀,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透过荧幕,还是很容易就感受到电影创作者浓烈的情感。电影展示的不仅仅是主要角色的面貌,而是对群像进行了深刻的描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电影仅仅把握住人性的视角,去除了常见的脸谱化塑造而显得生动活泼,使人物更具有感染力。最后,《我的祖国》这首名曲伴随着这部电影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残酷岁月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影片不“审美”,但是很“实用”,这种负责、勇敢、坚忍的精神让我感动,正是这种把战争简单化、把战士单纯化的表现手法让我对其产生敬仰之情。然而,这种打打杀杀的影片我还是不喜欢看的......或许未来我只记得影片中的那只松鼠和玉兰唱的《我的祖国》,还有上级指导员的傻X行为。
第一感觉依旧是战争场面以现在的挑剔的眼光来看,假了点,但比起《英雄儿女》,这片子胜在有那么些真正的人性态度,而不是一味地吹嘘英雄形象,朋友看得不认真,就知道她不感兴趣,倒是指导员之死把后面的大叔催出眼泪来了。值得让我为之惊喜的莫过于那首传唱度超高的主题曲,《一条大河》知道出处了。
要装逼滚出去装逼,豆瓣逼乎惯出来的一群什么后天性智障人群,他妈的看个革命片还这么多屁话。不先查清楚自己祖宗有几个是捞鱼的有几个是刨坟的,逼几口洋咖啡,看上几部欧美文艺片就把自己老家山沟里来的土给全抖搂干净了?你们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就没资格扯那么多屁话,低能儿童。
这不配五星吗?绝对配啊。7999你没有❤️让《我的祖国》一直一直唱下去好吗?应该成为每一代中国人的记忆。(去你的正确记忆的屁话,没有这些英雄的血肉怎么有你们的今天哦)这是美丽的祖国这是英雄的祖国这是强大的祖国这个国家一定会胜利,因为有这样伟大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