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三姐妹 李承元
故事讲述看似平凡却珍藏着撼动一切记忆的各自以不同面貌生活的三姐妹的故事《三姐妹》下载观后评论:前半段极度压抑,是那种憋屈窝囊又无处发泄的压抑感,俨然一个疯子的世
故事讲述看似平凡却珍藏着撼动一切记忆的各自以不同面貌生活的三姐妹的故事
《三姐妹》下载观后评论:
前半段极度压抑,是那种憋屈窝囊又无处发泄的压抑感,俨然一个疯子的世界;家宴上的大爆发又给人心灵以沉重一击,家庭暴力对性格的影响直白又残忍;大姐作为家暴的直接受害者,怯懦又卑微,“怎么才能让你们不讨厌我呢”成了她终生解不开的枷锁;二姐继承了父亲的内在,对家人强势又暴躁,将脱离苦海的虚无愿景寄托于上帝的拯救,成为了狂热的信仰者,将阴影深埋于心底苦苦维持着平和的表象,小心翼翼的成为了家庭关系的平衡者;小妹继承了父亲的外在,酗酒疯癫暴力,父母角色的缺失使她面对继子时渴望承担母亲的角色却无从下手,又对父亲责打孩子这一行径深恶痛绝;而苦难的源头父亲宁可头破血流都不肯道歉;家暴带来的伤痛又延续至下一代;剧本本身太沉闷,但人物塑造的细节把控精准,人物经历与性格缺陷对应,三位女演员演技精湛,伟大的女演员们!
碎片化的镜头展现三姐妹,大姐得了癌症,女儿是混混;二姐是基督教徒,丈夫出轨;三妹有些神经质,成为后妈。从各自的故事分别展开,到中途有见面,最后黑白银幕一闪,小时候的记忆浮现,原来他们的原生家庭很不幸——父亲是个长期对妻子孩子家暴的人。各自的部分,镜头都不是很长,是一人一段循环一次又一次的形式,前面整个气氛都很压抑。三姐妹各有各的难处,大姐女儿要离家出走,她说出自己身患癌症的噩耗;二姐看似家庭幸福,在教会担任执事体面风光,实则丈夫早已变心,她冷静对待小三并提出离婚有力的条件;三妹神神叨叨,丈夫很善良,他的儿子则与她不太对付,她去学校大骂后突然醒悟,对丈夫和继子好好做饭好好相处成一家人。弟弟在父亲生日宴席上一闹,终于都崩不住爆发了,道歉为时已晚。三姐妹海边合照定格温情结束,平淡中结束隽永悠长。
三半
看这个电影心里大概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些人真不值得可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第二阶段:真的懒得说这西八恶心的男权社会 主救不了世人 垃圾就应该待在垃圾桶了
第三阶段:乱七八糟的人生没必要非以温情结尾 回过头来现实还不是一地鸡毛
PS:我还挺喜欢感情爆发那段学的 其实说突然也不突然 电影通篇都在铺垫 压抑到极致的情绪也早晚要爆发出来
这部电影讲的东西细想起来有很多 用宗教粉饰的太平也无法掩盖父权在童年留给一个人的烙印 并不只是肉体的伤害才是伤害 精神施暴加之于姐弟四人的伤害遥胜于身体创伤
最后的一场大戏是怎么回事,割裂式的硬拍。我觉得拍人物关系结尾尤其要拍出生长感,这个高潮戏不仅没有,反而你放在哪都可以,这就显得有一点点在用公式写剧本了。这个电影就是这样,你说它写实,但总有那么一点塑料感,全片唯一能够打破这种“刻画”的只有文素丽,她对于角色有很深的理解,也不因为戏少要急着大放光芒,它准确的掌握了这部电影真正需要的气质,完全融入了这个环境。金善映的表演也不错,但她的角色缺少真正的交流,她的人物关系都是在展示一种给与,一种往外放的东西,相比文素丽在演绎索取的时候,她的内心其实是要付出的,这种深层表达,就欠缺了一些。
我对韩国这个国家真的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一方面他们疯狂踩着资本主义贫富悬殊,拍出了《寄生虫》和《燃烧》,一方面又一直在走这种中国式亲情的路线,沉默贫穷又对生活充满理想的大姐,生活富裕事业有成却遇出轨男的二姐,事事不如意却一心想做好妈妈却烂醉发飙的小妹。本应该中国的剧情却被韩国拍了去,本应该是最容易的剧本和故事我们却接受不来。刘亚仁喜欢的点,可能就是二姐对出轨的丈夫说:"离婚是要有成本的,而你没有"。最后大骂一句离开,我想智慧的女性就是那种。 @2021-07-24 00:16:42
三颗星给青龙得奖但淡于期待,一颗星给三姐妹的演技。三个人没有人的演技是过度的,因为他们都是基于对自己的角色的理解在演绎,简直太精彩了。这个片子特别残忍,因为真实而残忍,结尾也特别残忍,弥补冷漠因为大姐癌症忽然和好了皆大欢喜?太亚洲性了。现在的社会何尝不是这样,多少问题要以死相逼,往生的人们引发一波社会议题的热度不过也就是个一周又成为碎片化随风飘逝。现代化的进程永远伴随着社会的文化思考缺失和情感以及物理定位游离,最残忍的或许是这是我短暂这辈子无法看到改变的真相。
在《认识的哥哥》被种草之后心心念了两个月,但影片质量就这???导演是演员金善映的老公,当初为了请三妹的扮演者张允珠,文素利和金善映三顾茅庐,张允珠也在《认识的哥哥》中隐隐提及没看上这剧本。然后事实证明张允珠的眼光是对的。电影故事太流水账,以至于中心不明确,人物刻画流于表面,很多情节安排太多余,可惜了好演员文素利和金善映。另外,大姐文素利在发现老公出轨后竟然没有情节爆点,一带而过,寡淡无味,人物性格刻画前后矛盾,且每个人物都不讨喜,看起来真令人厌烦。
8/10.
中年三姐妹都各自过着破碎不堪的生活,原因竟在于小时候父亲的家暴,是原生家庭的悲剧啊,结尾餐厅那场戏达到了爆发高潮的效果,如果结局定在父亲自撞额头就结束的话效果更佳,我觉得。
文素丽演的是很好,但我觉得扮演大姐的金善映演得更好,唯唯诺诺,小心翼翼,一直在道歉的她让人觉得既心疼又可怜。
看完电影我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就经常被父亲打,当然是因为我太太太调皮了,但我从小到大一直都缺乏自信和被打有没有关系呢?此时,我和影片中的大姐共情了。
一个家庭出来的三姊妹,人生路竟然如此迥然不同,在她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这就是所谓共鸣吧,看起来夸张其实非常真实,大姐就是世间大姐的样子原本的样子,很真实,二姐也是二姐原本的样子,三姐也是,姊妹的排序看来真的重要,亲情呢?亲情在某个落满灰尘的角落里,在需要打扫的时候才光顾一下,每个人都掩饰着自己的窘态,在寂静的生活里,张扬是好的,脾气甚至代表着一部分正义,一再的说对不起会招来自己憋屈的人生。向导演和演员们致敬。
【2/10】表达生活的艰难,难道只能用堆砌苦难来呈现吗?一直强调三姐妹各自的家庭与原生家庭有多惨,却忽略了造成现状的内因与外因,而且人物的背景都没有交代清楚,观众要如何共情?大姐的老公呢?得的是什么癌症?二姐的家庭生活和睦,老公为何出轨?三妹是如何堕落的?又是为何突然想当一个好母亲?其人物的形象跟大姐的女儿完全重合。最后的饭局拍得也很拙劣,反正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宗教的引入感觉像是强加上去的,对故事毫无帮助,浅显得可以。
影片的前半段全员压抑着的的平静疯感,在饭店家庭聚会那场戏中得到了爆炸式的宣泄。
虔诚的宗教徒二姐信仰上帝是别无可选的精神寄托,从九岁开始祈祷除了家暴的父亲之外,一觉醒来家族其他人都能死掉上天堂。哪怕几十年过去,原生家庭留下的创伤又如何抹得平?
这是献给女儿们的电影,“希望女儿们能够越过暴力和嫌恶的时代,堂堂正正地笑着生活,愿我们的女儿的未来更加光明”,文素利在42青龙的影后获奖感言。
每天过的日子都循环往复,就算是住进一个困局里,也只能把自己住到习惯。电影里,三姐妹的一个家庭,和她们各自的三个家庭,就是四个缩影。三个姐妹各自也代表了一种性格,所以电影看起来像看了很多家庭的苦,和人自己的苦。
我觉得导演厉害的是,没有去把镜头当手术刀一样对准每一个矛盾,也没把自己当作上帝,能去化解矛盾,就只是让我们看见了,知道了。
其他的感受太复杂了,或者是说对我遥远,最后就阿门把。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