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伊恩·格雷 / 本木雅弘 / 椎名桔平 / 上川隆也 / 永泽俊矢 / 叶月里绪奈 / 小雪 / 夏川结衣 / 榎木孝明 / 大泷秀治 / 岩下志麻 / 乌尔里希·穆埃 / Karen Friesicke / Robert Baldwin
导演:筱田正浩
语言:日语
地区: 日本 / 德国
编剧:Robert Mandy / 筱田正浩
类型:动作 / 惊悚 / 战争
上映时间:2003-06-14(日本)
别名:Spy Sorge
用户标签:日本,筱田正浩,间谍,日本电影,军事,战争,历史,德国
片长:Japan: 182 分钟
imdb编号:tt0316665
筱田正浩导演一向追求理性的题材和电影画面的美感,长期处于日本电影界的先锋地位。他自称为“最后的作品”—历史大作《间谍佐尔格》将于14日公映。该片以“战争”、“日本”为主题,加上电影技术等,可以说是融入了筱田导演近年电影的集大成。
冷静地观察日本
《间谍佐尔格》这部影片是以即将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为主要舞台。该片通过对向苏联秘密提供日本军部和德国军事动向的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和向他提供情报的日本新闻记者—尾崎秀实的刻画,反映了“昭和”时代的情形。
14岁时经历过日本战败的筱田导演说:“自己也曾经是想为天皇献身的皇国少年。但读了佐尔格事件的资料后,对他们能够冷静分析当时情况深感吃惊。这两人对当时的日本看得很通透。”
在影片《濑户内少年棒球队》、《少年时代》等“少年三部曲”中也进行刻画的日本的战败成了筱田导演的核心题材。他的观点透视到现代,认为“8月15日是日本人的‘活断层’。那个时候,国家败亡,日本人至今都想找回自己的国民意识,却怎么也找不到。”
在影片中,佐尔格被描绘成抱着和平和国际共产主义理想从事间谍活动的人物,尾崎则被刻画成一名想为被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尽点力的人物。
渺茫的希望
“20世纪从共产主义开始,也以其崩溃结束。这两个人留的血有意义吗?再进一步说,人类为什么要战争呢?虽然我对人类实现彻底的和平已经绝望了,但是人类如果不继续走下去就不会找到出路。”在影片中插入的约翰·列侬的《想象》和鲁迅的话语中寄托了导演的愿望。
该电影从佐尔格和尾崎被逮捕的场面开始倒叙。不仅这部电影,筱田导演的电影中的主人公多数都是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走向末路的人。
关于这点,筱田导演说:“我自己就是输给美国和美国文化的人。但是获胜的一方只会变得傲慢,而输的一方却能看清整体。从受到挫折的人身上才能归纳出整个状况。”
以数码技术作为突破口
从被称为“新浪潮派”的松竹时代到与已故的宫川一夫摄像师(注:黑泽明《七武士》等影片的摄像师)共同合作,筱田导演都以“映像派”而出名。在这部影片中,影片画面的数码化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
筱田导演说:“电影的百年历史是通过胶片来体现画面的美感,如果只是拘泥于这种技术,那将是时代性的错误。我想,制作出一部不输给好莱坞电影的、场面宏大的电影,并且表现只有日本人才能作出来的世界,这样的电影只有通过数码化画面才能制作。”
不使用胶片,用数码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并将画面保存在电脑里,这就是数码电影制作的主要过程。合成通过CG(电脑制图)再现的战前的银座街道等场景。在影片《写乐》中试验性的用了十几个CG片断,在影片《枭之城》中有一百多个CG片断,而在这部影片中CG片断增加到了980个。
筱田导演说:“这部影片中包含了日本现代史、数码画面、电影社会学等各种知识。以后再要创作电影的话,有必要进行新的学术研究”。他表示将在退休后回到母校早稻田大学培养下一代人才。
第2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2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提名)筱田正浩
第2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编剧(提名)Robert Mandy / 筱田正浩
《间谍佐尔格》下载观后评论:
❶间谍片。内容的把握很清晰客观、时间跨度不小,却巨细靡遗,但也就是这样的大格局,结构拉得略散,三个小时实在太长。❷总体上若不是略有些残念的场景(除日本与上海外,这两个地方服化道绝了,导演不愧是真正的过来人)场景和粗糙CG,几乎都让我忘记了这是一部2003年的电影。❸观影中发现下载的字幕,正确的时间轴不对,轴对的内容又不对,最后我把sub的TXT摆在旁边,一边看一边拉对付着看完的(捂脸)也侧面说明这部电影受人忽视的程度,希望有天能受更大的重视。❹电影展现了所谓「战败后的领悟」,但结局随着苏联的解体,变得黑色幽默而虚无得令人哑然失笑——一如战败民粹主义泡沫的破灭。万般皆空,只有朴素的理想主义、国际主义与和平的愿望屹立不倒,这怕也是战败领悟的后遗症之一吧。
拍得好冗长 事无巨细好像流水账一样差点睡着了而且还是生肉也许史诗片就是这样的罢。佐尔格受刑前高喊国际共产主义万岁欣然赴死 筱田却把列宁像被群众拉倒的画面叠在一起形成了莫大的讽刺我们一路奋战到底是为了什么人间啊 就是如此吧也许我们一直以为是正义的事业为之抛头颅撒热血最后却被人民抛弃成为昨日黄花但是只要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就好回首往事并没有什么遗憾那就足够了。佐尔格利用自己的俄德混血身份在柏林和莫斯科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虽然有很多风流韵事在东京还有德国和日本备胎夜深人静却每每牵挂自己在莫斯科的妻子所谓多情种子正是佐尔格本人也。对了 这个是五社英雄的一部分班底吧本木雅弘和竹中直人都出现了还把二二六简单地重拍了一遍竹中从皇道派直接跃升东条英机本人啊
“不使用胶片,用数码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并将画面保存在电脑里,这就是数码电影制作的主要过程。合成通过CG(电脑制图)再现的战前的银座街道等场景。”……老实说,对这数码画面观感不佳,明显不及传统胶片的菲林感,表现历史沧桑社会风云的时候差距尤甚。好在故事涉及的时代跨度够长史料巨细靡遗不会令人乏味,加之筱田的题材视角依然独到犀利:佐尔格的间谍身份以及对与本土日人尾琦的政治启蒙就好像猿飞/枭之城的忍者与沉默的传教士的混合体!三星半。
#作业# 2019年了我看了一部240P的电影,连裸戏里面女孩子的胸部都只有一团肉色。“你这真不是在看电影,就是在做作业。” 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采用的却是反套路式平铺直叙的拍摄手法,选题宏大,人物形象在此面前显得略微单薄,但这世界总是需要大师来挑战更大的命题。人性总多猜忌,一旦混入政治力量就成了真实的角斗场,唯有信仰让人不计回报、追寻真理。代入不了佐尔格,代入石井花子想了想,我知道爱他一定会心碎,还是很难不爱上这样的他。
柏林墙已经倒掉时,拍这部电影似乎多少有些不合时宜。日本观众看得糊里糊涂,才给打两分,但似乎更加强了两位信念持有者的悲剧性。他们不是为了权力和金钱,确实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个时代最优秀最进步的知识人都是这个样子。并不奇怪。今天刚跟静波教授谈尾崎,多年来感动我的一个人。他鼓动我写尾崎。难。考虑中。
6/10。导演有意从走向内阁的驻华记者的视角分析国内矛盾,佐尔格对日本政体的报告指出国民在影院见天皇影像要脱帽,失去土地卖女的农民阶级士兵发动的共产主义革命演变为侵略转移矛盾,被各阶层以不同名义崇拜的天皇没露过正脸,结尾绞刑的下坠镜头对比扳倒列宁像象征理想的末路,史观显得过于保守了。
开头的鲁迅名言与结尾的列侬名作,显然昭示筱田正浩无意拍摄一部像谍影重重或碟中谍一类的间谍电影,导演希望借助佐尔格这个真实人物的视角审视日本应该如何对战争进行反思,既不左也不右,只是提供了一个旁观的角度。除此,筱田正浩通过CG重现旧时之日本也颇有怀旧气氛。但它确实不为一般人所欣赏。
①与其说佐尔格生平不如叫二战远东战场记录②总觉得日本编剧负责苦情叙事德国编剧负责概要记录③传说中的医院那段拍的太吐槽④人性长篇大论换成对于个人国家机器和国家及各种微妙地位身份陈述后顺眼的多⑤苏联…说什么好⑥和好友相对无言那段太虐⑦最后行刑镜头和柏林墙列宁像推倒的对比也…说什么好呢
我看过的第一部日本产属于彻底反战而不是反战败的作品。片子本身编排的一般,三星水平,但鉴于片子的历史观比较亲中,对战前背景的交代也很详尽给力,有纪录片的感觉,加一星。几段突然插进来的感情戏感觉有点突兀,所有西方人都讲英语有点诡异,为什么不干脆讲日文?幸好上海小巷里的大妈没有说英语
总得来说还是不错 因为要说起怎么复杂的故事还是很难度 佐尔格 很有魅力的 而且我觉得他是主张和平反战 不过据说最后是因为斯大林公开否定他 而最后不得不他在日本被执行死刑 而开始日本是想通过他和苏联交换战俘。我有喔 QQ:五七一四67433 地址 iarr.taobao.com
可以说是传记电影,后半叙事节奏略显混乱,拖沓,扣一星。三个小时的片子从下午看到晚上。电影时间跨度很大,从满洲事变到珍珠港事件,经历了二战东亚战场的主要节点。史料详实。据导演手记说,电影技术是这部电影一个重要的进步。//有很多很筱田的元素。//音乐的运用。
片头引用鲁迅名言“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片尾引用列侬的“假如没有国家就不会有战争……”。木本雅弘肉老了。“结婚?资产阶级的人才想结婚。”间谍们的接头很性感。感觉天空的云是假的。“国际人民和平,万岁”。三星半
将日本史以非他者的姿态介入世界,在两者的共时性对话中,构筑主体的历史身份。虽然三个小时略显拖沓,在人物挖掘与历史展现上平衡性并不成功,对军部与内阁斗争的过分表面,但仍能看出尝试在民族中发现整体性历史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