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娜塔莉·波特曼 / 詹妮弗·杰森·李 / 奥斯卡·伊萨克 / 吉娜·罗德里格兹 / 泰莎·汤普森 / 水野索诺娅 / 大卫·吉雅西 / 图娃·诺沃妮 / 本尼迪克特·王 / 约翰·施瓦布 / 萨米·海曼 / 乔希·丹福德 / 克里斯汀·麦加里蒂 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 英国 编剧:亚历克斯·加兰 / 杰夫·梵德米尔 类型:科幻 / 悬疑 / 惊悚 上映时间:2018(中国大陆) / 2018-02-23(美国) 别名:灭。境(港) / 灭绝(台) / 遗落的南境1:湮灭 用户标签:科幻,美国,惊悚,2018,小说改编,悬疑,Netflix,恐怖 片长:115分钟 imdb编号:tt2798920
生物学家Lena(波特曼)为调查丈夫(伊萨克饰)的失踪,参加了神秘组织Southern Reach组织的科学考察,4名女性组队,去研究美国领土内一块被检疫隔离的生态灾害区域“X地区”。她发现那里是原生态的荒野,隐藏着神秘的黑暗力量。这已经是对该地区的第12次考察,前11次全都 失败,比如第二次考察终结于去的考察队员集体自杀,第三次考察队拔枪互相残杀,第11次队员全体失去神志,回来后不久都死于癌症……
《湮灭》下载观后评论: 感觉看过了,尤其是熊的那一段。整部影片再讲有丝分裂,人动植物之间DNA的交换与变异,背景音乐很诡异有点像奇异博士可嗨了的感觉既然微光是反射,细胞在变异分裂那,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引起这一切?还有这个领域,又为什么会扩大?为什么灯塔没了,所有的这一切变化就都没了?物质能量呢?既然一切都没了,这个凯恩为什么之前出来快死了,现在反而一点事没有?哎,追求真相,干嘛。作者想表达的,电影已经表达的很充分了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这个角度不错。从电影角度来说,这个诡异的感觉,还有灯塔那段的配乐,真的很优秀。就影评而言,要去看看原著,这么看来,电影确实略显单薄,中间一些没有音乐的文段,我会快进。想起了阿克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太空漫游2001,黑暗森林法则,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
尽管是病态,不过随着基因折射确实造就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型:一如“梅花”鹿、水晶树、菌群人、又如同株异蕊、再比如“植物”人,片子活像个抽象艺术家的作品。相反,里面每个人类角色都让人生厌啊,不理解为啥“女团”们不穿防护服就深入折射膜里(不提防护服到底有没有用),她们不是研究了很长时间?表现出来的一切却仿佛是个半吊子门外汉,脑子果然受了折射影响吧。。克隆外星人模仿动作把女主压在门上的时候,我还以为它要把她融合进身体里去了?还有不断出现的丈夫和自己出轨记忆的闪回插叙,观感不惊艳,只觉得难受,真不如不要。最后丈夫和妻子克隆体相遇相拥,在灯塔世界被毁后,进入人类世界里的两个基因序列再度联系起来,亚当夏娃藏匿人间,在为一个遗传多样性?的世界埋下种子。
最美!最迷幻!最宁静!最废墟美学!挺哲学,挺镜像,挺形而上的一部科幻,最后结尾那里真的美炸了!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看似湮灭,实则是复制、毁灭和重构,是一种螺旋上升着的吞噬进化,最终达成了衔尾蛇那般无限重复的永生,说实话,看到折射dna并重组、变异、新生,以及结尾的复制凯恩和融合体莉娜时,有种盗笔秦岭神树篇老痒的感觉,细思极恐。电影最精彩的有三处,一处是尸体爆开开出花,一处是人长成花草植物,一处是看到终极和火树银花。不过说句题外话,整部电影的美学感觉有点像分批次吃了一大锅致幻蘑菇,刚好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些,于是科幻效果大力加成,美翻了。
“本月再尝试一下”、排队ing。// 设定有趣。人体细胞需要七年全部更新完毕、在shimmer 里您可以更快实现 —— 二重身在此、可不可以不提忒修斯之船?让人害怕的“世另我”、lighthouse 的巧合。// ”if you can’t fight, can’t flee, then try to go with the flow.” // don’t kill the messenger, so she survived. 想起《Indiana Jones》第四部里的科学家。// 想读原著。
这电影太奇幻 湮灭?重生?有头无脑的结束,留白?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为什么第二批只有五个人进去而不是上千人进去探索?为什么不开车进去?不开坦克进去?为什么最后的录像不带回去?为什么女最后要一直盯着那种恶心的东西一直看,不看不就采集不了dna了吗?电影好多不符合常理,要是一步国产片,再加点古装,估计大多数人要给一星 什么烂片了。我也是看了几个精彩的影评,得出来的结果是,这部电影解答千千万,随你们怎么解答,反正我只要评分高就行。一开始我想给四分,后来再想想给个两分半吧,不能说电影不喜欢,总觉得瑕疵太多
原著小说曾经击败了《三体》拿到了星云奖,所以引进国内时吸引了不少关注,导演曾经拍出了受到很多人认可的科幻小品《机械姬》,更增加了对本片的期待。最后结尾的呈现还算比较特别带有哲学意味,只是前面一些段落则多少让人有些失望,比如鳄鱼与熊都透着一点儿B级惊悚片的廉价感,女子科学家小分队也没有体现出多么强的专业性水平,各种危机处理也让人觉得外行。原著小说的格局应该是很大的,这么改编下来似乎有点儿降级了。漫威电影看过了,经常会有种错愕感,比如这次看到雷神女朋友和天启搞在一起了,就忍不住想要呼唤锤哥呀,哈哈哈。
如果看完影片不来豆瓣逛逛,便只觉得这是一部稀松平常的惊悚片。看了各式各样的评论,才越发觉得有吸引力。如果一部影片能够做到“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就是成功的。很多人争论最后走出闪光的到底是女主本体还是复制体,其实意义不大。争议的存在表明支持两方论点的证据都可以在电影中大量找到,结局本来就是开放性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走出来的一定不是走进去之前的那个莉娜,即使走出来的是本体,也已经发生了变异,不如说是变异体更恰当。可以说,原先的那个莉娜已经湮灭了,但湮灭何尝又不是新的开始?
看完了电影看了大家的讨论,我感觉回来的莉娜,恐怕是假的成分多一些,这部电影是三个时间线交织,一个是莉娜探险,一个是莉娜对以前生活的回忆,一个是探险回来后的审问,而探险部分又是莉娜的讲述,所以如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成分有真有假,判断真假莉娜就两点,在灯塔里燃烧的莉娜,抚摸着真丈夫的遗体,审查后的莉娜,与假丈夫拥抱在一起,真假分明。p.s可能受到库布里奇2001的影响,外星人或者高度文明不再直接露面,而是通过不知不觉的影响体现,比如降临,比如星际穿越,这部湮灭也是
刚开始以为是科幻片,后来看着看着越来越像恐怖片?!高大上的名词比如hayflick极限其实就是细胞分裂的最大次数,拽一个看起深奥的名词顿时让我觉得故弄玄虚。。。虽然奇奇怪怪的bug们让我我的心中飘起了很多问号(比如几个高知女性居然需要丽娜来解释不同物种不能产生后代?初高中就该知道了吧??比如一滴宏观的血,怎么会进行细胞水平的分解??),但是……很有想象力!画面瑰丽动人,奇幻神秘。就是有点吓人。。。是个天马行空的电影呢,虽然理论依据有些单薄。
这部电影很有趣啊!如果我能够化身万物,那么就已经是很高的境界了,可以用各种方式参与到文明的进程之中。就宇宙而言人类是低级的智慧生物,但来到地球的外星生物为了存活,选择了占统治地位的人类作为其化形,还煞费苦心,不断学习怎么成为一个没有破绽的人类。而人类在寻找和解锁这些外星生物的时候,却不断暴露出了自身的各种特点和缺陷。这是一种双向的湮灭吧,参与搜索者的肉身没了,而外星生物本来有灵而无处不在地却被注入了一个具体的形。
“折射DNA”的科幻异境概念,形似科技扩张下的人体克隆,也仿佛在说人与自然无法避免的最终融合。精神错乱、行为乖张、意识混杂、记忆交织,说到底都是“融合”的结果,无关美丑与对错,只是宇宙生态发展进程中必经的“文明”统一,它否决了人类主宰自然界的现状,而是站在更高阶层的视角,将双方归于平等,再归于同物。炫目的摄影与灯光里,幻美感肆意生长,绚烂而致命,浪漫又怪异。看完如同磕了半斤,在迷幻的梦境里洞穿“死光的永生”。
最近对克苏鲁感兴趣,所以很期待这部作品。总的来说,一流的画面形成极端对比,一流构思营造未知恐惧(特别是人声羊),是一部惊悚,科幻,克苏鲁佳作。美中不足在于人物刻画单薄,人物的作用太过功能化,仅为了两种假设而设计的人物并无立体感和深度。至于结尾究竟是原人还是复制人,我倒觉得不必纠结。因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是之前的lena了。即是前者也被灯塔改造,被万物折射;若是后者,也拥有lena的人之情感,人之意识。
"Almost none of us commit suicide, and almost all of us self-destruct."10s科幻十佳,10s最佳电影视效之一!前两幕几乎完美,对原作概念的改编与扩展实在是天才!第三幕灯塔高潮戏如果能稍微节制一点就更好了。Alex Garland定会成为一代科幻大师。P.S. 生为大银幕的电影,当年内地公映没去看实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