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韩洛妃 / 刘海燕 / 王云飞 / 王一琳 / 王培嘉
导演:王一琳
语言:汉语普通话 / 俄语 / 英语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王一琳
类型:动画 / 短片
上映时间:2013-06-19(中国大陆)
别名:前进,同志们 / Forward, comrades / Вперед, товарищи
用户标签:动画短片,动画,中国,短片,政治,学院派@毕业季,中国动画,2013
片长:8分21秒
imdb编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某个平凡的小村庄,小女孩如同千千万万的同龄人一样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她玩的游戏也极具时代特色,红色花纹的老式积木,家养的小动物猫儿弗拉基咪尔、小鸡费里克斯和淘气的小鸭子贝利亚,即使日常也时不时蹦出几句俄语单词。面对犯了错误的贝利亚,小女孩无比自然地冠以“社会主义害虫”等罪名,并以人民的名义予以审判。她乐在其中,完全不知外部的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在此期间,动物同志们接连离她而去,苏联老大哥也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变动。女孩的心灵面临前所未有的蜕变……
本片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2013届学生毕业作品。
《前进,达瓦里希》下载观后评论:
77.看到后半段非常感动,但我对相关历史和政治知识并不了解,所以我的情绪比较复杂,不知道沃顿情绪对应片中的内容是否正确;刚听到火影的配乐觉得好听但有点违和,不过高潮部分的音乐很贴切,内容和意象搭配的差不多就非常感动了。后来看国语版开了弹幕,看到满屏同仇敌忾我更加感动,还有知乎的帖子内容也是。不过最大问题还是我没有充分理解影片和辨别内容的知识,比较尴尬。另外这种以小孩小动物做意象的对我来说比较犯规,因为太容易被感动,可能和影片内容本身关系都不大了。现在还时常买俄罗斯巧克力的我,对苏俄有着特殊又莫名的情感,我很需要补充相关的知识。
“但并不能否认他们的伟大”1945.06.24——2020.06.24 纪念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原来“达瓦里希”是“同志”的意思,“苏卡不列”后又一句俄语get短片里的“妈妈”一副我最恶心的大人嘴脸,各种意义上作为90后女性导演在10年代初的大环境下能以如此角度切入、如此见解创作、如此态度发表,无论我个人现阶段立场如何,对导演个人都不免顿生敬意并深感peer pressurePS,目测该作品豆瓣评分从发表之初的8一路跌到6七年来又升至7.3,可见“意识形态层面话语权的更替”,若必然伴随腥风血雨,那就让他来得更猛烈些吧。
如果有人愿意回到那个崇尚集体化、取缔私人空间、个人生活被无限制监视、说几句话就会变成“资本主义走狗”被投入古拉格、一切以阶级出生为纲、蔑视人性与亲情,将人当作国家机器的齿轮对待的共产主义社会,打五星倒也是不奇怪的。不过我想问问,你们觉得自己有多大几率成为契卡,又有多大几率成为农民呢?这显然是臀脑分离了吧。列宁,扬言要制造红色恐怖;贝利亚,卡庭惨案的始作俑者,杀害数万无辜之人的凶手,却被萌化成了无害的鸭子……所谓理想主义,是希望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情怀,而不是借此缅怀违背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暴政。
没必要那么紧张,苏联确实有很多黑历史,但是说实话,大家都知道大清洗,都知道古拉格,但是喜欢苏联的人和这个短篇的作者怀念的并不是那些东西,他们怀念的是那个充满理想、为了人民的幸福奋斗的理想主义国家/时期罢了。片中虽然出现了贝利亚他们,但是涉及这方面的内容都是客观讲述,甚至小女孩让偷人民东西的贝利亚接受惩罚了。没有流露出什么“希望回到秘密警察管制的时代”的意思…小姑娘(大概代表人民)也是希望保留那种纯真的思想和那颗心罢了。大概就这样。
如果把整部片子都当作是小粉红的自我修养来看待的话,那片中关于小女孩的成长环境、父母教育或沟通和个体所具备的时代属性应该怎么看呢,是要因为警惕被抹除吗?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小女孩对于苏联氛围的崇拜,才会有如今难以想象的养成的信仰。缅怀那个时代的什么,解体前的恐怖清洗吗?短片用从小破旧的平房搬到了高大的电梯房,来象征人类舍弃旧的以前的有感情的东西,去拥抱那些看似光鲜美丽的事物。我们步入了新世纪前的最后一个10年,却越来越丢掉了温度。
傻逼,你居然想念那个全村人都被混混威逼利诱进传销组织的日子。」「你们才傻逼,我是单纯地爱好传销组织的理想主义,跟传销无关。你看离开了传销组织的你们,一点儿理想主义都没有。天天都高呼:我们有理想,我们有梦想,我们要发财的日子,真美。」傻逼,照您这理论世界上所有的政府得都是传销组织。有天天洗脑民主自由的看见政见不同就疯狗乱咬的传销组织,有天天宣扬君权至上全员跪着喊爹唯一核心的传销组织。合着全人类除了您最珍贵其余都是傻逼?
好久没看到内核这么诡异的动画毕设了,比最近几年的伪中国风刺激。加入了大量的孩童臆想,初看让人不太好确认它究竟是在招魂还是在反讽。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对童年本身的追忆恰恰没能承接那点意识形态之间的模糊性,童年仿佛只剩下一堆政治符号,无疑是不合常理的。所以看大家说来说去都是左右之争,因为作者在这个看似各打五十大板的命题下,再没提供更多感性或是理性的表达。我不太相信这是作者的本意,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种歪打正着的狡黠
映射的历史人物一个都不认识,究竟是历史教材注了水,还是自己高中历史会考的A注了水...给高分觉得是忽视那些逾矩的赞扬,一味站在红旗下吹捧,有些右;给低分担心是带着历史人物的污点和历史事件的污点看电影,抛开了作者或许只是哀悼那个被芭比娃娃和米老鼠代替了积木的迷惘童年的可能,有些左。所以只好给3星。可悲,那个被我在立场坚定的高小时期踩在地上骂的孔老二,竟然成了我十年后做事"中庸"的指导思想。
1.社会转轨后不同群体的感受会是很不一样的。对于经历下岗潮的国营和集体企业工人来说,落差感、背叛感很强烈,可能家里没有这种经验的就很难共情。2.无论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都可以作为统治意识形态。3.意识形态遗产重新组织为动员工具,可以是左边的也可以是右边的。4.装上滤镜的回溯,其实是掉进了与敌人互为镜像的陷阱里。5.苏联军装穿的再好,你只是cosplay。面对现实还是要发明新look
装精英装公知装冷静装客观装良心装……装X装什么都没意思,自己乐呵乐呵,围绕在身边的傻X乐呵乐呵,那就乐呵去吧。反正我喜欢,就是喜欢。小时候学会的第一句俄语好像就是ТОВАРИЩИ,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誓将红旗插遍全球”,在我这个年纪小时候还听过这些话的可能也是不多吧。“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对我们来说,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军队,或者一个学校,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反对我们,把我们说的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与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毛泽东
好多短评都太上纲上线了。我看到的是大人教育下一代的同时,自己却毫不遵守规则,说变就变。用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背景,只是刚好80后就是站在那个口子上。长大就是不断割裂不断怀疑再重建的过程,当小女孩和那些小动物分离的时候,也是在和童年说再见。政治不过是个壳子,她想说的是长大需要勇气,活着需要勇气。
对毛子没好感,毕竟老家附近就打了珍宝岛战役,不同意最火的那个长评说的最后的战争场面好像要报复谁,完全就是小女孩自己的脑洞嘛。而且已经和苏联大兵告别了还能扯到发动战争...就是作者自己身处的那个受苏联影响颇深的年代,对这么一个大国的纪念,不代表她就认同苏联的专制流放和大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