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頹父、癡肥惡母,以廉價相機拍攝的一張張私密家庭照片,絢爛色彩與模糊影像帶來真實坦率的震撼。英國著名影像藝術家李察邊寧咸將攝影集《雷的笑聲》轉化成電影首作,以十六毫米菲林重塑戴卓爾年代,勞動階層一家窩居廉租屋的清貧歲月。蕾絲窗簾飄渺的昏黃回憶裏,是乏人照料的三段成長經歷;韶光在花卉牆紙上剝落,不曾褪色的是孤單裏的微溫淺笑。比堅盧治輕盈,比邁克李抽離,細膩情感卻同樣縈繞心頭。羅迦諾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英国本土杰出处女作(提名)理查德·比灵甘 第71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提名)理查德·比灵甘 第2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新人导演理查德·比灵甘
《雷和莉兹》下载观后评论: 今年唯一一部在创作心态上予我认同感极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既不带有传统现实主义悲天悯人的沉重基调,也不具备抚慰人心的动人篇章,更无言之凿凿且单一视角的社会批判姿态,有的只是私化记忆无限堆叠而成的影像能量在逼仄空间内不断蔓延。声画、叙事结构、场域调度、苍蝇特写、仅将这些技术有效组接后就成功捕捉到了生活化中的奇异美感。但最具灵气的还是几段由内外景交汇叠化的视听段落,它涵盖了时光流逝的无可阻挡,强调了人物无可奈何的困顿境遇,也为观众舒缓了略带苦涩的负向情绪。从内而外散发着不输于琳恩.拉姆塞《捕鼠者》的影像魅力。全年最佳处女作。
用类似纪录片的镜头,把雷一家几十年的困窘贫穷生活展露无遗。贫穷不仅让亲情疏离,家庭散乱,也让他们酗酒,抽烟,故步自封,日复一日苟且的活着。就像困在杯子里的苍蝇一样,被懒惰和暂时的安逸所吸引,然后再也走不出那种生活了。印象中的英伦,总是和精致,高贵典雅联系在一起。而电影展现了英国底层民众生活的另一面,肮脏,破败,颓废,臃肿。当一个家庭的孩子希望被领养走时,这个家庭早就名存实亡了。不知道雷和莉兹在过了这么久的这种生活后,是不是早已经麻木到不想挣扎了。生活就像一个泥坑,当人不再动弹,就会让你越陷越深。
那条古董蕾丝窗帘大概是这个私人回忆里最柔软的部分了,和复古歌曲一起撩动你的心弦:This is a happy house, 还从不下雨噢。过瘾的微距特写,可以是诗意的华彩,也可以是暴力。穷跟政府有关吗?从片中是看不出来的。有情趣的、自私的、懒惰、麻木、冷漠的父母,和两个自由散养的男孩儿。人的一生大概就是有定数的,去洗手间已是最大运动量、用劣质烈酒当饭吃的老人,回顾往昔时会有一丝惋惜吗?Richard Billingham48岁的处女作,持续关注!期待更精致的剧本结构
3.5 本以为又是一部《这就是英格兰》 《90年代中期》 《佛罗里达乐园》的回忆性质青春伤痛电影 但其实重点却还是放在了雷和莉兹这样英国劳动阶级人们的日常生活上 他们曾经经历了失业和贫穷 儿子也自愿离家出走 生活似乎没有了希望 于是雷选择待在家里酗酒逃避生活 莉兹却还在靠救济金苟活着 颓丧且真实 最后莉兹与雷两人的对话 以及雷看着镜子流下眼泪 心情复杂 叫人难过/影像质感很好 镜头语言是正确的 写满了记忆中的旧时光 #SIFF2019
很不错。结尾政府人员上门还是处理得有些直白,但也印证了之前的一些看法。我倾向于认为前半段是通过内外空间对比关系达到环境刻画目的的表意行为。对物从各个感知层面的描绘,人物的微观动作,视角被限制在空间内部。甚至没有一个穿门而过的镜头,窗户与各类电子设备成为向外感受的手段。重心落在小男孩Jason身上后,才能看到大段的外界环境描绘,从电视荧屏前后到在动物园的具体可感,感知力于在外过夜一场戏达到顶峰,观众如此时已得到预知一般。4.5
4.4/5 《雷与莉兹》是部零落松散甚至剧情空乏的处女作品,但这种近似记录的呈现方式为观影中的主体提供了足够充盈的细节式体验,任何人都可以在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中体验到他们从未停下来耐心感受过的呼吸。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摄影师出身的导演,精巧的构图,凝滞的画面还有那些缺乏意图的空镜,导演耐心地搭建起了一场动态的摄影展,欢迎着那些带着悲悯之心和家庭记忆的流浪者,让他们在影像中停歇半刻,陷入思绪,在喧哗的真实世界中聊以自慰。
太过私人化的琐碎影像,比较挑观众的文艺片,作为普通观众表示真是不大看得下去,不过小孩儿无聊往楼下扔东西还有晚上家长挨个儿叫回家之类情节还是让我有点共鸣的。这对父母也真够极品,看到把狗尿过的纸又塞进抽屉和那一瓶子烟屁简直忍不了,太恶心了,然后孩子没回来也不找,还有闲心推着婴儿车去遛兔子,服了!这不是穷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穷人也有穷人的体面,而像他们这种,已经是里儿面儿都不要了,纯粹混吃等死了。
感兴趣搜了很多Richard的照片看,甚至想剁手摄影集。跃过静止画面之外的,是这“本”最终呈现在银幕,质朴却不失考究的一本小家史,多重时空背景下仿佛在亲历着这段由大大小小事件组成的岁月。城市楼房的都市化,伯明翰的晦涩,撒切尔时期,还有这个充满创伤与压抑记忆的童年,靠着精心思量着的布景一一写就。父亲的酗酒,Richard的回溯,母亲的孤独,Jason的疏离,每一刻情绪都是没有避讳的展开。
摄影绝对是一绝。这是一部冷调作品,从头到尾贯彻了一种很丧的氛围,把英国底层生活用一种独特的电影质感呈现出来,也是算一种很英国的作法吧。在形式表现意义上算是不错的作品,艺术感高,但老用镜头来表现故事,是不近人又易乏的叙事手法,相对减低同感,曲高和寡。这电影说的是一个被耽误的童年、和可怜之人的可恨,用平淡的口吻说严肃的事,其实有点幽默,加上小演员的表现自然,多给半颗星。
1)-writes-his-own-heartbreaking-obituary-to-warn-others-about-smoking/ ………… 2) …………………… 3) 甘吝那布炒基掰脑瘫犯贱,愚蠢到臭菸毒品放入口,菸草等同毒品,可笑全球禁毒不禁菸,希冀菸在世界上销声匿迹!!己所不欲,无施于人,自食其果,终将泯灭消亡!(KARMA)又一垃圾烂片…………
以一贯的商业片的角度来看根本是不知所云,但有几幕触动了我。ray和liz宁愿推这兔子出去玩也不真正关心自己的小孩实在让人无语甚至愤怒,但这两个人还是会流泪,为什么哭呢?如果是我也许就是感触这是什么生活,但自己又没办法真正去改变,很无力,能给自己慰籍的就是香烟和酒了。就像心情郁闷喝得大醉,隔日宿醉不停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家庭影像其实是通过移动影像重建的 反而淡化了导演本人作为家庭一员的存在 留下的就是4:3画幅 和不时insert shot的动物和昆虫 几乎是放弃叙事结构的 开头花了三十分钟讲一件小事 后面就只有零星片段了一边纪实一边私人 挺考验观众。同时也提醒我就算在英国待了一年 对英国社会的底层依然那么陌生啊。
冷得窒息,静得撼人,直白的描画之余也偶尔穿过孩童视角看到玄妙,最终的效果是痛苦和遗憾都柔化进胶片颗粒,可以想象到与导演摄影作品的联系。与Joanna Hogg英雄所见略同的16mm成长回忆录,但即使忽略阶级和时代因素,也是完全区别于Terence Davies和Shane Meadows的英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