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女星朱丽叶·比诺什加盟日本导演河濑直美的新片《视觉》(Vision),影片将于本月在奈良开始为期两周半的拍摄工作,并在11月进行第二阶段的拍摄。除了朱丽叶·比诺什的加盟外,日本男星永濑正敏确定也将出演本片,这也是永濑正敏第三次与河濑直美合作,此前他们合作的影片《澄沙之味》、《光》均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这部新片也有望再次入围戛纳。
影片由法国Slot Machine公司与河濑直美自己的Kumie公司联合制作,故事讲述比诺什扮演的法国女作家来到奈良,将与永濑正敏饰演的当地人开始一段跨越文化与语言的故事。影片计划在2018年上映,但具体上映日期还有待确定。
《视觉》下载观后评论: 不管外界风评如何我之前还是一直对此片抱有很大期待的,但看完之后实在无话可说…美是美的,但美得异常浅薄,除了“空洞”我想不到更准确的形容词汇了。片中的角色说的完全不是人话,演员们真的清楚自己在演些什么吗?比诺什的感喟落泪是不是太频繁了些?最可笑的是看着她饰演的植物学家经过一番“科学”阐释后煞有介事地在纸上画了个公式,大概是什么“百年一遇 千度烈火=圣草‘视觉’”???本以为此处会有什么深意结果看到这么个像初中生恶作剧般的“儿童科幻”…本来抛却对白还可以当作纯粹的自然风光片来欣赏,然而后面的情节发展越来越抽风,让人不禁想大声质问河濑直美为什么不直接去拍自然风光写真。我明明这么喜欢清新灵动的自然影像,结果这片子海量的空镜居然把我恶心到了…物极必反到了一个不加节制、拖泥带水、庸俗莫名的状态,像在贩卖日式(东方)奇观。
影像的外在形式>>文本内容,阿姨试图将生死观、自然主义等大量内容塞进去,但是最终成了四不像。她延续了她自然主义的创作取向,用大量的自然影像去填充内容(山林、泉流、雨水等)同时用超验性的意象来作为驱动电影叙事的内核。但是问题在于,这一次她是为了超验而超验,甚至不惜杜撰文化概念(圣草)以满足跨文化看客猎奇需要。这一种为了表达而表达的杜撰不仅使得自己的作品如同无根之木一样飘忽空洞,更使得河濑阿姨的矫情做作一览无余,而她将生死观跨越文化语境进行移植的尝试结果也让人翻白眼(影片的台词怎么能这么矫情恶心)纵观阿姨以往作品,萌之朱雀源于个人记忆,殡之森源于对于故乡自然风物,澄沙之味和光则有人文关怀,这些都能够看出阿姨创作的动机所在,但是视觉就真的只能看出河濑直美的油腻做作,就连影像也毫无魅力可言。
#BJIFF2019# 一次观看,未消化,不标星~影片所表达的概念挺抽象,很难捕捉具体的形,也不知道该不该用“广义”作界定,因为影片有些内容又比较微观……影片所提到的“找寻”的过程被放置于森林中,自然本身所具有神秘性与神圣感,让我觉得后面充满仪式感的“林中舞”算不上什么奇观了,反倒是偶尔插进来的采访让我觉得成了奇观……后面的“仪式”也让我觉得人物间似乎都是在趋向内化的~不喜欢导演在表达上过于的抒情,打破了神圣感 ; 也不喜欢对“美”的景象的刻意捕捉,让我感觉不到那是自然本身,更像旅游风光宣传……我个人认知它为浸入式的影像体验,但事实上我又有点难以进入。我个人也认为这部影片几乎是为巨幕和环绕音而“存在”的,它完全无法存在于小屏幕,在没有大银幕的观看机会下,我会拒绝二次观看这部影片~
3.5,“Vision”作为显圣的感官化,作为“超验”的一部分,逆光从树林的上方斜射而入,木漏れ日,暗示着神圣,魔幻他者的共时性存在,降临,对应着日本文化的精灵崇拜,当永濑正敏触摸着参天古树,镜头上移,成为了一个完全意义的“空镜头”,在构图中,人类的“主体”逐渐消失了,摄影机将具备着冥想的气质,或又在另外一幕中化作穿越树林的幽灵。并非贬义地说,河濑直美完成了日本版本的《青木原树海》,而相比之下,Gus Van Sant的日本不过是西方中心视野下的增补。山洞是“返回母体”的空间化隐喻,而《视觉》消解着西方的,“文明”的主体视角,圣草的传说,DNA双螺旋是当代的传说,神话。法语与日语并不相通,所以双方只能使用英语,一个精彩的“疏离”之描写,通往着最终意义上的Stasis。
#2019亚洲电影展#Vision是视觉也是幻觉。感官多种多样,而甚至不用多费笔墨去描绘,只用女主角和男主角想见的第一面,三种语言轮番进攻就让人明白,听觉实际是一道屏障,人只有在视觉面前才完全等同。两条异时间的线,现实不断推进中的两个同原型事件不停揭露着数十年前回忆的须,等到完全解开后缠绕到一起,才能掌握到故事的全貌。剧情展开的莫名其妙,感情倾注积蓄爆发点的缺失让逻辑受到了辱骂,但是确是一种类似于灵性融合的观影体验。几个隐喻都很明显,导演甚至怕看不懂最后还特别理了一下思路,不过还是存在几个比较理解困难的店。两个闭合循环有意重合而造成角色的过度功能化也让我觉得剧情方面甚至不自洽。
前半小时的表达方式其实和私影像时期很像(包括那些组合空镜、人物神态、出配乐的点)。但河濑不长于指导演员,所以比诺什很难传达出河濑那些敏感脆弱的情绪变化(比诺什本也不精于此道),因而显得做作和尴尬。幸而隧道及时出现,连接时间和空间,引领着神魂直飞天外,挣脱出躯体的精神意识似在奈良的森林上空神游,同森林共呼吸。于是知觉自如地在过去与未来、已知与未知、真实与虚假之间切换,直到最后爆发出惊人的情感力量,直接将观者吞没其中。回想起来,这种情感力量仍旧来自于河濑自身,身世梗似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一次次准确地击倒我,而我也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其影像的俘虏。
(嗯,,这是被洗脑了还是信了邪教了。什么圣草不圣草的,你们这些唯心主义。搞得纪录片也不像,科幻片也不像的叫小光的狗狗好可爱,和叫gun酱的狗狗一样可爱。(还好是自己一个人在深夜看的,这突然出现的一小段???风景确实很美。这一家三口的既视感。怪不得后来影后在ins上叫刚刚beautiful son呢。(叔叔阿姨小点声,给我家狗狗听见不好(被亲了嘿嘿嘿(我这到底是看了个啥神神叨叨的(还真的是亲妈啊?其实是来找儿子的?总之谢谢影后和导演喜欢我家gun酱,还去看三代目的live。谢谢永濑正敏先生看中了我家狗子的美颜 给他拍了第三本写真集。真的非常感谢了。
#9th BJIFF# 作为河濑粉丝也难以忍受的“清新(油腻)”影像,阿姨拍的这坨……奇幻片,设定中二,立意庸俗(费这么大劲到顶了不过也就是生命-语言-环境议题还能咋着),用了无人机就高级了吗,逆光树林-云雾-月亮-大逆光已经要看到恶心了,百百新这个摄影真是把阿姨往最油腻的邪路上带……再说这个一言不合就上床动不动就迎风流泪的剧作是什么鬼啊。这种贩卖(伪)亚洲生死观念的东西早就过时了好哇?戛纳主竞赛不收太正常了,双周都不会收的……我都心疼比诺什和圣赛评委了……
原名就是ビジョン(不要被港译的“目”误导),即英语vision一词的片假名书写。它本身就是多义的:视觉,幻觉,想象的画面。人肉眼所见,双耳所闻,闭目所碰,灵魂所感,通灵所预在脑中形成的影像都是“视觉”。片中所寻的草药就是这种通感行为及其精神核心的象征。人本质是视觉思考的动物,我们被语言束缚太久了,这也是我们需要电影的原因。另外比诺什以西方闯入者的姿态进入到东方语境里,带来的不是破坏,是性质的对抗,是额外的能量。
阿姨這次的腦洞太清奇了,把輪迴講得表面科學實際玄學。不過最後大火熄滅reborn的部分實在是很美,紅葉也很美。從甜味人間到光到目,永瀨正敏的人設越來越冷,台詞越來越少,看得人又審美疲勞又著急。剛典這次的表演成熟了,吃咖哩的時候依然笑得很甜。看到endroll的EXILE HIRO的時候我跟鄰座都驚了,後面企劃協力居然還拉了小竹正人。最後還是,很喜歡阿姨配樂!
河濑直美的影像真是完全直觉性的。森林,光,水,火焰,诸类交织,她最大程度地让自己去贴近它们的呼吸。只是这种贴近表现得像一种逃避。缺失。因缺失而引起的逃避,然后是追寻,在自然里找到已无所谓解答的解答。但很矛盾的。因为处理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似乎只能存在人与人最私密的时刻,无法打开和扩散。脆弱。最后遁回无边无际的感受,自我封闭地追寻那个神灵显现时刻。
通過透著綠光的隧道,河瀨阿姨沿著《萌之朱雀》的山林秘情實現了屬於自己的生命貫通。以「目視」的奇蹟時刻,更多感知在幽悚呼嘯的山風和嗶啵斷裂的燃燒枝條裡,永瀨正敏的「介質」角色與英語作為溝通的中間語言一樣刻意擺開這種凜然感。「離開-返回」在她拿捏的不能在熟的社區經歷被外化為歷史與現在的折疊,很像同樣以「森林」為母題的大江健三郎的「邊緣去中心論」。
像是捡了个吴青峰。阿姨爱用中景及更紧,虽是宽银幕,视界总觉得狭窄,也并不能说因为宽了就把人和环境压在一起了,因为树的呼吸和人不是一致的,我们所见不完全是人之所见,感性上get不太到关联(她还要用符号,用隧道,甚至人也是人类。镜头设计还是保守了,本来传达五感对电影来讲就很难,隔靴搔痒。类纪实的部分被抽空得也太厉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