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巴比龙 富兰克林·沙夫纳
导演: 富兰克林·沙夫纳编剧: 达尔顿·特朗勃 / 洛伦佐·森普尔主演: 史蒂夫·麦奎因 / 达斯汀·霍夫曼 / 维克托·乔里 / 唐·戈登 / 安东尼·泽比类
导演: 富兰克林·沙夫纳 编剧: 达尔顿·特朗勃 / 洛伦佐·森普尔 主演: 史蒂夫·麦奎因 / 达斯汀·霍夫曼 / 维克托·乔里 / 唐·戈登 / 安东尼·泽比 类型: 剧情 / 传记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法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73-12-16(美国) 片长: 151分钟 又名: 恶魔岛 / 巴比笼 / 蝴蝶 IMDb链接: tt0070511 巴比龙的剧情简介 · · · · · · 绰号巴比龙的亨利·查理尔(史蒂夫·麦奎因 Steve McQueen饰)正要被流放到圭亚那一个名为“魔鬼岛”的苦役营终身服刑。查理尔因被控杀害一名皮条客而被捕入狱,可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冤枉的。在押运船上,身强力壮的查理尔保护了一个带着眼镜狡猾的知识分子路易斯·德加(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饰)。为了洗刷自己的罪名,查理尔从他踏上“魔鬼岛”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在德加的帮助下策划越狱逃跑。然而“魔鬼岛”地处荒蛮之地,四面环水,并且到处流行着可怕的疾病。查理尔一次又一次地逃狱,又一次再一次地被捉回。十多年来,他仍孤注一掷地抱着一袋椰壳跳下大海逃生。 美国经典越狱冒险剧情片《巴比龙》,根据法国囚犯亨利·查理尔于1969年发表的同名畅销书籍《巴比龙》改编而成。巴比龙是亨利·查理尔的绰号,绰号得名于他胸前蝴蝶形的纹身。本片荣获1974年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剧情类最佳原创配乐提名,并获得1974年第31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提名。
《巴比龙》下载观后评论: 友邻给我听了巴比龙的主题曲,顺带推荐这部鼻祖越狱片。相比看过的《肖申克》和《洞》,这片在情节性上要逊色很多。逃狱过程不够完整,情节转换快,故事不怎么抓人,总体较平淡。但亮点也不少:①第一次出逃后遇到麻风男人、土著女人以及告发他的修女,这段一个个配角人物拍得十分灵动。②巴比龙在监狱的闪回镜头里,上帝似的审判者说:“我控告你虚度人生!”是对“自由”意义的极浪漫表达啊,太爱了。③结尾比《肖申克》出色太多,《肖》中主人公重获自由是穿过泥浆渠道仰天振臂,而巴比龙最后是乘着沙包似的重物在湛蓝湛蓝的海浪上载浮载沉,大海通向彼岸的大陆和广阔的无穷,呼唤着生命的自由!④摄影和音乐都是妥妥的加分项。好看的外景,以蓝色为基调的海、天、山色,构图简约素朴,仿若油画一般,七十年代的审美。每个高潮处的配乐也极精心。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高尔基 一直都很喜欢有关监狱与磨难的电影,据说《巴比龙》比《肖申克的救赎》还好看,于是,选择在星期天用了二个半小时观看,看完以后,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点,虽然片子时间有些长,但还是很吸引我,让我在精神上、灵魂上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较量。巴比龙,最终越狱成功,来自于他的长时间对自由的追求和坚持,从一个强壮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虽然前面二次死里逃生越狱成功后,最终还是都被抓了回来,接受比以前更加严厉的折磨。可他还是凭着顽强的斗志,顶住了非人性的催残,最终被送进了一个被鲨鱼和急涌的潮水包围的恶魔岛,一个无法逃脱的小岛,也预示着他只能在这个岛上度过余生。但这一切竟然没有阻挡巴比龙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反
越看越震撼的一部电影,越狱片的经典之一了,在我心目中简直完美。从麦奎因被单独囚禁起,到后面整个逃狱的过程,近乎雨林传说般的蛇头—麻风村—土著等桥段,神之又神。不乏思考与讽刺,殖民历史的反思,所指再明显不过了,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那些被殖民的原住民和关押在这里的囚犯,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块,修女一段更是讽刺,虚伪至极,得了便宜还卖乖。经由此片,“巴比龙”这个名字几乎成了自由之灵魂的代名词,结尾,两个鬓角花白的老人之间,还有戏!两个人都走向了各自的极端,令人唏嘘,也让人感动。
生命的本质是活下去,生存的意义是希望和自由。巴比龙对活下去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是有多么强烈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越狱,人的意志这东西真是奇妙。我有时在宅家里时间久了都有呼吸困难密闭恐惧。不知道巴比龙是怎样活下来的,饥饿,黑暗,无望的时间消磨,无所事事,人没有发疯依然是奇迹啊。这部电影的震撼不像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有点厚积薄发,最后获得自由。可是巴比龙是经历了什么啊,单想想就然人无法呼吸。所以更加震惊和佩服人性的意志力和生之欲是多么的不可限量。
最好的越狱电影。看的第一部史蒂夫麦奎因的作品,感受到老牌硬汉的魅力,和达斯汀霍夫曼的组合火花四溅。编剧在用22cm的家伙捅你。到没到?还没到?没想到?保准到。异域风情,摇摆至上。圭亚那到隔离监,回到圭亚那,逃往洪都拉斯,路遇麻风病人、原始部落,善恶修女,重回圭亚那,终于恶魔岛,每当你以为要逃出生天,就被抓回来关禁闭。每当你以为死定了,就有一线生机。胸口刺青蝴蝶,头发白了,牙齿掉了,奋身一跃,死也要死于追求自由的海浪中。看完鼓掌一分钟。
不如肖申克~巴比龙只是莽~能逃出去算他运气.......而片子后半截有点差~....明明疏通疏通待几年就出去了何必如此拼命?巴比龙又是怎么知道德加的媳妇会黑他?.....好不容易上岸了怎么那么寸就碰到警察.....然后跟部落呆的好好的怎么突然人就都没了~弄得我以为他在做梦......修女出卖那段不错~那帮神棍不分男女都不是好东西-,凸~最后小岛不是挺好的吗~虽说清贫了些~但我觉得挺好的~嘿嘿~:P
最近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一句话:他们缺乏对自由的想象。这句话说的是大部分安于现状的百姓,对于日益紧缩的空气没有感到丝毫不妥,反而不理解向往自由之人究竟哪里不满。不过除了想象的能力,我觉得还有一些人缺乏想象的勇气,拒绝想象才能对现状心安理得,一旦想象就会不开心。牢狱为了稳定,首要目标就是通过各种处罚手段扼杀犯人们想象自由的勇气,在这样的环境下,巴比龙却始终未曾停止想象,这才是他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暴力、苦役、贿赂、出卖、诈骗,一次次触礁,漫长的黑暗和孤独,也没能阻挡蝴蝶重整旗鼓,再次起航。变成监狱的文书,有自己的花园,本质上还是和独坐黑暗的牢房没有区别吧。There’s only free or not free, nothing in between. 名字太诗意了,虽然拍摄手法不如肖申克华丽,寓意却深刻的多。监狱没能战胜他,喜欢结尾的这句!9/10
#补遗#非常强大,看完觉得很有力量,好久没有看这么硬的片子了。压不垮打不死,只要活着,就有出路,超越常识的求生意识,非传统越狱片,剧情也算是跌宕起伏,每次都以为总算要熬到头了吧,结果硬是又有转折。虽然惨到爆但不会让人觉得是在卖惨,反而会激发一种钦佩,感觉现在很多像《荒野生存》之类的片子走入了一种误区,让人看了感觉“真惨啊”但是莫名麻木,难以激起共鸣。
向往自由永远是越狱题材不二之选的主旨,Papillon代表着的是极致的自由主义精神,尽管小说和电影都有夸张现实的效果,但这样一个人物本身就是为数不多的自由的代表了;整体而言影片内容很多,时间跨度也很广,每个部分都富有冒险气息和剧情的战力,Steve McQueen在片中游刃有余,而Dustin Hoffman的表演则更为之成熟和流畅。
拍得很稳!叙事、摄影、表演、配乐都很常规,但故事实在是个好故事!人物动机合理,人物情感转换自然顺畅合情合理。巴比龙的表演虽然比霍夫曼差一点,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可以深深扎在观众心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塑造得非常好,男人的友情,不就该如此么?难忘最后一个镜头,巴比龙漂流在湛蓝的大海上,对着天空大喊:我还在这里!
麦奎因演技无敌,比铁窗喋血的纽曼更出彩。有人说过,当欲望被限制,才能显出人格的高低。巴比龙在禁闭的2年,简直不能更惨,却依然没有出卖朋友。作为观众,我不止一次的想,就这样活下去吧。但巴比龙没那么怂,当他抱着一袋椰子跳下怒涛,真的让人湿了眼眶。如果上帝为了关上一扇门,那你就把门踹开
叙事不够紧凑,连贯性不好,节奏前松后紧,时间的跳跃感太强,所以观感略显冗长,带有六七十年代同类影片贪大求全的毛病,但是无损其个人史诗的艺术成就,讲故事不如肖申克,但做的比前者更极致。巴比对自由的坚定追求和邪恶残酷的恶魔岛体制的反人性,道貌岸然的帮凶与卑微善良的援助之间,对比很强烈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