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抓壮丁 陈戈 沈剡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为扩军打内战,在四川农村抓壮丁。国民党军队卢队长借机对百姓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地头蛇王保长也趁机大发横财。佃农姜国富为使独生子不被抓壮丁,用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为扩军打内战,在四川农村抓壮丁。国民党军队卢队长借机对百姓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地头蛇王保长也趁机大发横财。佃农姜国富为使独生子不被抓壮丁,用变卖家产的钱托地主李老栓向王保长求请,但李老栓用这钱为自己的儿子办了事,最终姜国富的儿子仍被抓走,使他人财两空,无望自尽。贪得无厌的王保长并未对李老栓手下留情,他还将李老栓大儿子从外面寄来的钱据为己有,并欺辱了其儿媳妇,由此引起了一场狗咬狗的争斗。结果,蒋委员长以一纸“委任状”,使这场风波平息,恶势力又合起伙来欺压百姓,忍无可忍的农民无奈之下,揭竿而起,以武装斗争维护自己的生存权。
《抓壮丁》下载观后评论:
不怕黑社会就怕社会黑,演古道今如一是,精彩啊精彩!首先这个四川方言真是妙极!各阶层人物惟妙惟肖,人性的演绎淋漓尽致,极具旧社会吃人本质——这种自私、贪婪、欺软怕硬、坑蒙拐骗、黑吃黑、吃人不吐骨头,简直深入骨髓(“现在而今眼目下”,王保长这个人物形象足矣载入电影史)。尤其这台词诙谐幽默太接地气(“蒋总裁是总发财”),整个剧本对旧社会的还原应该说还是非常贴切的。这个故事这个剧情这个叙事架构,颇具红色左派的社会主义批判性。当然手法上是样板套路的,也极具无产阶级的鼓动性。可以算的上是“十七年电影”中精品之精品。8.5
可能是大陆第一部方言电影。改编自四川话话剧,戏好,摄影也讲究,现看都不旧,层层阶级盘剥下的乱世食物链。“修的房子归保长,生的儿子归老蒋”,“啥龟人状,委任状!”俯视镜头,结尾的枪。陈戈一人兼任编导演,不良预感一搜之下果然——“文革”中,《抓壮丁》因“没有写出农民的反抗意识、混淆阶级差别”为由,被诬蔑为“大毒草”。主创陈戈首当其冲,遭受批判并被强迫远离北京参加劳动。劳改中不幸摔倒导致严重脑血栓,从此瘫痪。1981年元旦在北逝世,终年65岁。
以李老栓家为主要叙事空间,从布景道具到人物表演和台词都可以看到明显的话剧质感。讽刺gmd的荒诞不经,1940年代的混乱秩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缺失,往往在社会动荡时被放大。滑稽的四川方言、人物形象成为一个个符号化的所指,多用大幅度的推拉镜头来呈现角色的荒唐,嘲笑人物的言行。ps:1960年代初多是以歌颂喜剧和轻喜剧为创作的主要倾向,但这部显然是以辛辣讽刺为特征。
尽管意识形态味道比较浓,但是看起来非常有意思、有内容。姜国富走远了之后,李老栓才来一句,在这吃了饭再走吧,一句话又不需要本钱;抗属是打日本人的家属,征属是打中国人的家属;我自有办法强迫她心甘情愿地送你门上来;哪一个政府有我们这么好的优待呀;牛皮不是吹的,汽车不是推的;衙门深似海,有理无钱莫进来;你拖一个连就是连长,拖一个营就是营长。片名和演员表呈现方式很有特点。
该电影这好看!真实自然!虽然我是湖北的,电影里面的四川方言里面很多是我们家乡的惯用语,很贴近实际!抓壮丁,我们可以看成是农村政策,包括现在到了2016的农村政策,下面实施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比如,基层人员没有收入好处时,他们是怎么做的,乡绅是怎么做的;一切都是政治剥削!经济剥削还在其
人心不古,机锋流露,剧场里磨出来的本子确实一点儿也不马虎。滑稽腹黑的丑角极丑,万分鲜活,尤其是方言版的呈现效果太精彩,正浓的川味屡屡令人捧腹。虽然场景有限,每一场都压缩了大量的情节,但能在有限空间里把人物故事编写圆融已然彰显着从业者们的功力匠心,也便成就最好的“电影化”,没毛病。
被里边的黑白历史所吸引,想想那些黑白影像,于远离那个时代的我们总是有那些的种种不明的想象和好奇,那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皆因现如今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候,但电影艺术是可以长存的;里面的鲜明人物性格以及话剧式的台词对白,甚是吸引人,觉着很有味道,跟京腔那么的有意思;再一个就是故事的背景。
太搞笑了,尤其王保长的自贡话,其他应该也是川东靠近重庆那边的,乡土的活气劲气蛮气十足,还有许多现在都听不到的接地气俗语,在影院里笑死。老蒋到底做错了什么,人家不走底层路线已经如此失败了,还被从头黑到尾,劣绅劣官刁民才是该改造的吧。话剧电影,演员表演绝佳,但镜头没什么出彩的…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怎么可以没字幕。然后静下来看,居然满打满实的是四川话。一听就亲切了,里面着实有很多“歇后语”我都没听过,长见识了,笑得我,哈哈哈。编剧功力很强,像个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剥,挺冲人的,最后还是回到“抓壮丁”这个主题。好在“老蒋”“完”了。
电影里面的言子理解起来真是“哥斯拉吃豆芽——小菜一碟。”相信川渝地区的朋友一定会对《抓壮丁》的剧情有所了解,因为这就是当时地方剧《王保长新传》、《王保长歪传》的前身。王保长、潘驼背、熟悉的老言子,搞笑的同时不乏讽刺韵味。三个字:“领导好!”
真的是太有趣了,实在是一部极为优秀的幽默讽刺喜剧。演员们话剧般夸张的表演都非常精彩,不仅令人印象深刻,也使得电影的讽刺意味十足。台词设计也可是太到位了,把四川话幽默和爱用歇后语的精髓一一表现出。作为一个四川人,这些对话对我来说几乎全是笑点。
电影虽然有着强烈的喜剧冲突,但还是生动地表现出了四川人的气质,同时这样一个主题又深远影响了之后几十年四川本土影视剧,王保长的形象被不断重现,翻拍。这样沉重悲怆的主题被喜剧化地表现出来,是裹了多少的苦涩与无奈啊,这就是中国人苦涩的幽默
很棒!弱化了这类电影中最容易出现的救赎穷人打击富人的场面,甚至隐藏了这一形象给观众留有更多想像力。把矛盾聚集在所谓坏人的一方。剥削的人同时也在被剥削,双向的讽刺在最后一场戏得到最好的诠释。非常克制同时又淋漓尽致的表现压迫与反抗。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