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风的旅程 希罗·盖拉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Ignacio Carrillo的男子,他一生都带着他的手风琴不停的旅行,当他妻子去世之后,他决定最后一次旅行,到国家北部边境,将手风琴还给他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Ignacio Carrillo的男子,他一生都带着他的手风琴不停的旅行,当他妻子去世之后,他决定最后一次旅行,到国家北部边境,将手风琴还给他的老师……希罗称这是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他说:“这是一个走向开始,前往精神的旅程。几个世纪以来,我们都在询问是什么让我们分离?而现在是时候寻找是什么让我们在一起了。” 《风的旅程》下载观后评论:
这部电影结结实实地感动了我,这就是来自哥伦比亚的《风的旅程》。一个流浪乐手带着他那把曾经击败过魔鬼的手风琴,在南美广袤原始的土地上行走,一路放歌,歌声苍凉悲伤。一个少年尾随着他的脚步,因为同样的音乐情结。他们一起走过平原,一起经历雨林,一起淌过神秘的河流,去寻找手风琴与生命的归宿。电影的文学韵味超级强大,似乎《百年孤独》中那一幕幕魔幻神奇的场景在脑海中一一再现。来自南美的手风琴音乐又给只知道巴西弗拉门戈和阿根廷探戈的人们上了一课,哥伦比亚的民谣原来是这样的轻快动听,而电影中的手风琴吟唱比赛段落非常精彩,跟美国说唱乐手们骂骂咧咧的PK有得一比。
在片子之前,完全不知道手风琴在哥伦比亚的文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支柱产业——咖啡,金矿反倒丝毫未提及。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化洗脑』(非贬义)。山岭与大海相接的奇特地形,宗教融入骨子里的神圣意味,大叫魔鬼附身也不会有人说你神经病的“淡定”,孤山之巅的隐居者,以音乐通达自然与心灵的皈依感,这些外人定义的魔幻现实主义,就真实的发生在这片土地上。一部哥伦比亚的风光大片,手风琴的归乡曲,类似『父与子』的情感中,师傅的稳、忍与留下,徒弟的急、变与踏上归程,似两个声部的合音,对于从崇拜流浪到回归家庭的认可,殊途同归。
以一场葬礼开始一段旅行,以到达最后的目的地结束一段旅行,死亡是首尾呼应的主题,包括在路上所经历的风俗人情。公路片的形式,洗涤心灵之旅,在放下与拿起之间挣扎,坚持着走下去的一种使命感。形式只是一个壳,更多的是远离了现代文明,一头扎进望不到尽头的荒原,被不绝于耳的风声所包围,仿佛这天地之间除了音乐,就只有这风声存在。在最后的一组空镜头也有这样的意味,恒久而又虚无。少年的离去是另一种放下,他在打鼓方面会有更好的天赋,而流浪风琴手将不再流浪,还有未完成的使命~
熟悉的公路电影的配方,广袤无垠的哥伦比亚风光很喜欢,而一路拾获的各式乐器,歌声、鼓声、风琴声,都让电影增色不少,神秘的血礼仪式和乡间斗歌的场景都很爱。导演对于哥伦比亚原著民文化的探索和挖掘初见端倪,但重心更多放在一老一少寻找人生方向的旅程上,伊戈纳西奥企图摆脱自己被魔鬼手风琴所诅咒的孤独漂泊命运,在终点等待他的是诺言和责任;而富民则在追逐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实现价值和命运的更多可能性。
从平原、丛林,再到高原,影片为我们展现了自然壮观的哥伦比亚;而Carrillo的旅程,就是一场音乐之旅,展示的是一个人文的哥伦比亚。这个苦难的民族,音乐仍是他们的挚爱,他们心中从来没抛弃过对美和真的追求,他们在音乐中找寻爱(手风琴擂台赛),在音乐中寻找力量(桥上决斗),在音乐中憧憬未来。
《蛇之拥抱》导演的前作,音乐和画面都极美。风俗展示电影,海滩、雪山、盐田、草原、Muisca人,可以说是对哥伦比亚东北部非常全面的展示了。月夜对旧情人一曲高歌和树林打鼓祭祀场面都非常震撼,斗琴还有种rap battle的观感。可惜叙事非常不充分,显得尴尬地多余。《蛇之拥抱》就成熟多了。
《蛇之拥抱》导演的前作,音乐和画面都极美。风俗展示电影,海滩、雪山、盐田、草原、Muisca人,可以说是对哥伦比亚东北部非常全面的展示了。月夜对旧情人一曲高歌和树林打鼓祭祀场面都非常震撼,斗琴还有种rapbattle的观感。可惜叙事非常不充分,显得尴尬地多余。《蛇之拥抱》就成熟多了。
剧情平平(也可以说视角隐忍吧),有几处张起来却没得到好的释放,事前过高的期望落空,不过风景和音乐满点,太正了。充满这种风景的拉美片都不喜欢在结尾给出正经回答吗?平淡的煞尾和《蛇的拥抱》那种暴力结局比起来,余味倒也不错。想想最近看的Coco就愈发感觉到那里头的一切都实在是太美国了。
小男孩经过了这一路的经历,对自己人生做出了选择,而每一个选择,意味着放弃了另外一个自己的可能,如果平行世界有另外一个自己,或许会有另外一段同样精彩的人生,依然会有遗憾。痛哭,是因为自己放弃了成为另外一个人的可能性,也许会很精彩,但很孤独,也许有温暖的家庭,但埋没了自己的天赋。
无边无际的旅程,牛角手风琴的演奏统领全片. 打架雇风琴手伴奏,活下来的那个人付钱;树林中的黑人鼓手,蜥蜴血洗礼 ; 狂欢节日,无人能奏“魔鬼手风琴” ; 死去的大师尚未埋葬,字条留在衣兜 ; 复杂的眼神,扫过大师的孩子们与一路跟随而来的少年. 剧情简单,结尾较有灵性.
不觉得关于承诺,尤其后半段见到(似乎是)儿子之后。隐约觉得有一种讲述“历史”的味道。他不教男孩手风琴(隐喻文明上的珍宝?),男孩有打鼓的(不同的文化)才华。他继承了手风琴,就要继承老师的老婆和一堆穷孩子(历史的包袱?)。男人留下,孩子离开。但整体支离,有些迎合的伪民俗。
第一次看哥伦比亚导演希罗盖拉的电影作品。风琴乐手和小孩的旅程看着就像是在读一本保罗柯艾略著的大书,充满了细腻的心灵哲思韵味。无论是和别人对琴时琴弦挥洒的激昂乐符,还是为悲壮的双人对决谱下的生命篇章,都让人回味无穷。全片的音乐非常棒,好喜欢片尾的歌曲,我静静听完才肯走开。
我只喜欢这一类人, 他们的生活狂放不羁, 说起话来热情洋溢, 对生活十分苛求, 希望拥有一切, 他们对平凡的事物不屑一顾, 但他们渴望燃烧, 像神话中巨型的黄色罗马蜡烛那样燃烧, 渴望爆炸, 像行星撞击那样在爆炸声中发出蓝色的光, 令人惊叹不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