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纽扣战争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译 名 新纽扣战争/纽扣战争2
◎片 名 War of the Buttons
◎年 代 2011
◎国 家 法国
◎类 别 冒险
◎语 言 法语
◎译 名 新纽扣战争/纽扣战争2
◎片 名 War of the Buttons
◎年 代 2011
◎国 家 法国
◎类 别 冒险
◎语 言 法语
◎字 幕 中英双字幕
◎IMDB评分 5.6/10 (222 votes)
◎文件格式 BD-RMVB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100 mins 13 seconds
◎导 演 Christophe Barratier
◎主 演 吉约姆·卡内 Guillaume Canet ... L'instituteur
蕾蒂莎·科斯塔 Laetitia Casta
凯德·麦拉德 Kad Merad
Aristide Demonico ....Le mara?cher
Jean Texier ....Lebrac
Clément Godefroy ....Petit Gibus
Théophile Baquet ....Grand Gibus
路易斯·杜索尔 Louis Dussol ....Bacaillé
Harold Werner ....La Crique
Nathan Parent ....Camu
Ilona Bachelier ....Violette
Thomas Goldberg ....L'Aztec
Vincent Bowen
Anthony Decadi
Yvonne Gradelet
Eric Naggar
杰拉尔·朱诺 Gérard Jugnot
弗朗索瓦·莫莱尔 Fran?ois More
◎简 介
1944年3月,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动荡不已,而与此同时,法国一个小乡村角落里的孩子们也开始了一场“战争”。
一直以来,两个相邻村庄朗维村及伟恒村的孩子们冲突不断,但这一次,他们为“战争”想出了新的主意——孩子们决定互相争抢敌方身上的纽扣、鞋带、皮带等等,谁能先令对方赤身裸体被羞辱,谁就赢了。他们将这场战争命名为“纽扣的战争”。
“纽扣的战争”只不过是孩子们的玩闹,谁赢谁输其实并不重要。而这时,村子里来了一位犹太裔少女紫罗兰(Violette),她令朗维村的“孩子王”勒布拉克(Lebrac)心动不已,只是少女究竟来自何方?她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幕后制作
不同版本的改编
《新纽扣的战争》改编自路易斯·裴高德的儿童文学《钮扣的战争(La Guerre des Boutons)》,原著曾于1961年被法国导演伊夫·罗伯特改编并拍摄成同名电影,由此才渐渐走红。1994年,爱尔兰人也拍摄了一版《纽扣的战争》,但并未取得成功。
不过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伊夫·罗伯特版本的《纽扣的战争》并非该作品首次被改编。事实上,早在1936年就已经有人将本片搬上大银幕,比伊夫·罗伯特早了25年,在那部电影中担任主演的是夏尔·阿兹纳夫,当年他才12岁。
不仅仅是翻拍
《新纽扣的战争》本来打算根据伊夫·罗伯特1961年的《纽扣的战争》进行重拍,制片人托马斯·朗曼曾试图购买原作剧本,希望能有权使用伊夫·罗伯特电影中的一些原创对白,但是却并未成功。因此1961年《纽扣的战争》中小吉布斯的某些经典对白(比如“如果我早知道,我就不会来了!”)将不会出现在本片中。
时代背景的变化
路易斯·裴高德的原著中,故事背景是19世纪末。但是在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的这部影片中,他却将背景置后了50年,令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电影中不仅仅展现了儿童的故事,也反映了法国在被德国占领期间时民众的情绪。
被孩子们触动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6岁时候就读过了裴高德的原著小说,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伊夫·罗伯特曾将之拍成电影。该导演表示他曾被那些身处战争中的孩子们的想法打动,“借用儿童心理学家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话来说,就是我觉得这是童年的自由,或者说关于自由,孩子们有权说话。”
一个大孩子的梦想
本片并不是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第一部以儿童为中心情节的影片,他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2004年)、《北郊1936年》(2008年)中大部分主角也都是孩子们。对此,巴拉蒂说儿时的梦想至今仍然萦绕着他,他还引用了王尔德的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梦要做大一点,才不会迷失视线。”
宏观冲突中的微观冲突
根据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所言,他之所以选择把历史背景放在二战法国被德国占领的时期,是因为他觉得小说的宏观背景冲突不够鲜明,缺乏力度。而导演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将儿童之间搞笑轻松的“钮扣战争”与真正的世界级大战作对比,体现出危机感。
新角色
在本片中,导演创造了一个新角色——一位犹太裔女孩,她在德国人的大屠杀里幸存下来,逃亡到村子里。这个角色是沟通儿童战争与世界大战(即内部与外部)的桥梁。
全新创作
据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所说,《新纽扣的战争》的剧本是根据裴高德原著再创作而成的。导演希望在现代化的拍摄技术手段下,令本片从头到尾都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观感,不与其他影视作品重复,包括战争场面与历史背景。
选角
2011年2月10日,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公开在社会上甄选了一批9到14岁的小演员,来担任勒布拉克(Lebrac),米歇琳娜(Micheline)和小吉布斯(Petit Gibus)等主要角色。
◎花 絮
·《新纽扣的战争》上映前的一周,原著的另一部改编作品《钮扣战争》已经上映了,该片由杨·塞谬尔导演,马克·杜·彭达万斯(Marc Du Pontavice)制作。而与此同时,路易斯·裴高德的这部原著小说已被列入公共文化遗产。
《新纽扣战争》下载观后评论:
❤️难得充满阳光的二战暖心童话❤️。这一版相较黑白制片的62老版,色彩斑斓更加地明媚动人~ 男孩子们一次次为了小小纽扣的意气之争会让看在眼里的大人们捧腹不已,但成年人之间荒诞无谓的世界“大战”又何尝不是一样滑稽可笑?只不过孩子们的内心终究纯真善良,紧要关头时也能瞬间化敌为友抛开宿怨一齐捍卫心中的美好。这是大人们无法轻易做到的,也是成年人版本的战争故事中很难寻到的柔软、温情、治愈…………ps.片中的犹太小女孩大概是我所有看过的二战影片中最幸运的一位犹太人了;“微笑马戏团”的小男主怎么完全变了样。。(好在本片的萌娃还是超级多超可爱~)
感觉法国的电影都是不急不躁的,哪怕是战争,依旧没忘记浪漫,或者说浪漫对于发货人来说不需要刻意,那是流淌在血液中的。看完有些意难平,小男主与小女主可能再也不会见面了,这份因为战争而拥有的纯粹爱情也因为战争而无结果,但是这份美好的回忆会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我是男孩子我也会爱上俏皮可爱又善良的女主。胆小鬼和叛徒真得不分年龄,最后致敬电影里每一个勇敢的小战士!
1、编剧剧情: 让小孩的战争,和大人间的关系和战争,都交代到了。最后以小孩握手言和与大人共同拯救犹太女孩为交汇点,比较完整 ; 整体基调展示的不明确,沉重不够,欢快有余…,所以难共情2、大演员演技很经典了不说啦哈哈,小演员选角很符合每个人物的性格,演技也到位; 3、很多视听语言和配乐,就是很美国史诗片的感觉…4、故事节奏整体下来挺流畅的,没有 乏点。
看的时候就觉得很像《放牛班的春天》,差不多的背景风格和一堆小男孩儿,还有老师和家长的爱情故事,没想到是同一个导演233333人物设定也差不多,一个奶fufu的小孩 一个学霸 一个leader 一个小反派(转学小疯子/市长儿子)故事也都有?不良少年就是要放火?!不过这片的老师挺帅?结尾也温暖,两派男孩子握手言和、一致对外?
电影拍得有点浅了,虽然大致方向还不错,一群儿童的嬉闹,从矛盾到团结,从友情到爱情,从爱慕到奉献,虽然剧情比较平缓,但基本上都走到位了。如果纽扣战争的波折再精炼一点,更多默契的合作和同理心的表述,或许会更感人吧。法奸也有不少啊,虽然法奸很坏,但是脸谱化也很重了,低智商 做作的表演,深度还是弱了很多。就当成儿童剧看吧。。音乐不错。
《新纽扣战争》,1944法国,大战还在打,二个小村子中的孩子们也开始了战争,故事这么开始了。故事不见得多有新意,导演要讲的也绝不是孩子们的战争,但穿插了这些后沉闷沉重的题材一下变的轻松活泼了些。女主笑起来很漂亮,小不点很抢戏。#还有G多##电影#彰显武力的战争常是为掩盖其它方面的无能。
讲述二战期间法国小乡村的孩子们间的故事。村与村之间的干架,有趣生动,其中不同人物的性格也刻画十分到位,还有点影射当时的战争背景。但总体看不出二战的残酷,从少年与犹太少女的爱情,卖萌的小毛孩,还有傲娇的村长儿子,除了犹太少女的家事还有某个愣头青纳粹右翼份子外,其余时间都还算轻松幽默的。
看到最后也没发现一个个性讨喜的人,硬伤,比起老版纽扣战争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不过主题也是完全不同。反战片看的多了,俩村子的孩子天天打仗势不两立,却因为一个犹太女孩合手对付纳粹,电影比较幼稚,小孩们长的也一般,村子里大人的戏份大,左派老师和男主爸爸倒是不高大全,缺少人格魅力
2020/5/6 cctv6,《放牛班的春天》导演的又一部孩子题材作品。战争背景下两个村子的孩子们之间的“战争”,有战术,有突袭,有叛徒,但看到的更多是男孩们的成长,当最后为了保护那个犹太女孩,两群孩子放下了彼此之间的敌对,共同御敌,这才是真正的儿童片。
法国乡村风景;法国小男孩;法式连衣裙;犹太裔女孩;童年/五月;这几个词连在一起,喜欢的人还用多说什么推荐的话语么?看到了法国民众的情感,最后一课那种深刻的家国情感不是白费的,乱玩法国投降梗的人都是在瞎跟风吧,我以后尽量少玩这个梗,或者干脆不玩了。
明明只是两群男孩之间的战争,却弄了一个女娃进去瞎掺和,还混进了二战时期的屠犹元素,不伦不类,全毁了。怎么和老版的比啊~这种经典的剧本其实只要照搬拍一遍,提高小演员的演技和颜值就行了。编剧自作聪明想迎合大众口味加入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反而弄巧成拙。
相比老版单纯的童趣,新版融入了二战的背景,在搭救犹太女孩这件事上,原本对立的两个村的孩子抛开成见,共同协作。老师的戏份也加重了,纽扣战争从单纯的孩提打闹有了更深层的意义。这样安排稍显刻意,但儿童电影就应该有个阳光明亮的结局,不是吗?
如果你喜欢看放牛班的春天,小淘气尼古拉斯,你应该也会喜欢看这一群调皮小子的童年;里面有战争,有浪漫,我会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归属感的帮会,纸质的手枪,帽子,Logo画上,在竹峪搭的小竹屋。哈哈哈,谢谢小木匠找来这么好看的片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