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
导演:亚历山大·彼德洛夫
语言:俄语
地区: 俄罗斯
编剧:Ivan Shmelyov
类型:剧情 / 动画 / 短片
上映时间:2006-08-27(广岛国际动画节) / 2007-03-02(俄罗斯)
别名:My Love / Moya lyubov / 初恋
用户标签:俄罗斯,动画短片,动画,短片,爱情,春之觉醒,AleksandrPetrov,Aleksandr_Petrov
片长:27分钟
imdb编号:tt0874952
影片改编自俄国文学家伊万·什梅廖夫(Ivan Shmelev)的短篇小说,故事背景是19世纪末的俄国,一座俄罗斯小镇上,主角是一个憧憬于屠格涅夫小说《初恋》的情窦初开的16岁少年学生Anton,他疯狂迷恋着住在隔壁的那个神秘、美丽的女人,而他家的女佣却在偷偷暗恋他。女佣的爱过于平凡,少年更痴迷于追求那个其实存在于他幻想中的“女神”,然而一天,当“女神”的面纱彻底揭开,失望至极的少年大病一场,初恋就这样随风而去。
亚历山大·彼德洛夫的动画都是用油彩在玻璃上直接绘制的,画出的油画有一股特别的韵味,尤其是表现与水相关的场景更是别具一格,堪称动画版的“青春残酷物语”。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提名)亚历山大·彼德洛夫
《春之觉醒》下载观后评论:
春之女神卸下了她海水色的滤镜 少年看到她无法合上的眼球 那无法令人直视的欲念 展露了她忧恐又丑陋的面孔 躲在幻象之后的阴翳 情色之中饱满欲滴的死 却是少年想要进入的全部 他不能接受他所渴求的神衹中 他去顶礼膜拜的所有必将含有丑陋 他只能战栗着退后 燃起熊熊烈火的头颅 浑身上下缠满裹尸布 梦魇正被流放躺在船舱 无边无际的漂浮 于是他生了一场热病 如梦初醒的代价是 修女为他献祭 整场春季的结束 停止萌芽的挣扎姿态换取他的康复
![春之觉醒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1116575283.jpg)
菲玛代表着完美的爱,满足了安东尼对小说女主的所有幻想,当完美破碎时,这份爱也就荡然无存了。可是菲玛又做错了什么,当眼睛被看到时她就知道安东尼不会再爱她了,她也只是渴望一份美好的爱情啊。帕莎的爱是忠诚,她拒绝着别人,也厌恶安东尼和菲玛接吻,但到最后还是义无反顾的去救安东尼。 安东尼喜欢和帕莎在一起的感觉,可又疯狂追逐小说中完美的爱,他在这种纠结着,最后在帕莎的离开中觉醒了。到底什么才是纯洁的爱?故事中的人性令我害怕。
![春之觉醒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1116391105.jpg)
几年前的秋日来着?四年前。我想起了木月那件皮夹克的气味儿和那辆一路狂吼乱叫的125cc红色雅马哈。我们一直跑到很远很远的海岸,傍晚才带着一身疲劳回来。其实也并没发生什么特别大不了的事情,而我却对那次远游记得一清二楚。秋风在耳边呼啸而过,我双手死死搂住木月的夹克。抬头望天,恍惚觉得自己整个身体都要被卷上天空似的。
![春之觉醒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1116886695.jpg)
关于初恋的印象用印象派的绘画风格表现的骚乱、模糊、暧昧,场景画面转换中又让人不安,甚至悸动。年少时的无知,遭到成年后的否定,印象变得摇摆起来,可是那种情愫却在时间流逝中被留了下来,成为一种时时浮起却不清晰的念想。没有看过小说原著,所以总觉得要好过导演另一部获奖短片《老人与海》,情绪更浓些。
![春之觉醒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1116938648.jpg)
油画一样的电影,上学期周四下午的军理课后我睡眼惺忪地去上晓东老师的俄苏电影课,在倒数第三节课上老师放了这个片子,作为解体后苏联电影多样化发展的一个例子,而苏联时期最有名的类型片大概就是《迷雾中的小刺猬》?比改编本屠格涅夫的《初恋》要更加柔和。屠格涅夫的这篇小说实在是太令人心碎了。
![春之觉醒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1116892196.jpg)
当天使收起翅膀,摘下面具,最美的诗篇也变成了迷惑的低吟。女神坠落,纯洁的恋人注定消失,杳无音信。这就是年轻的爱情。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的小说中走出来的女人们,从普希金诗里走出来的男孩。炽烈的初恋,索然的诗句,死亡的预兆。除了幻觉部分没有什么特别,但是足以让人忧伤。
![春之觉醒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61116188510.jpg)
随着春之觉醒远去的初恋,这个翻译好美哦。卷动和旋转的镜头太美了,每个自然过渡的专场都令我赞叹。一开始看的是360p全损画质 无字幕的版本,色块在模模糊糊的画面上晕成一团,最后那场梦看不真切却依然惊艳。然后找了1080p英文字幕又看了一遍,感谢伟大的互联网,阿门。
这是一部带着雾气的动画片除了去"阅读"剧情之外还可以去享受它的氛围。镜头的调度也太迷人了现实切换到幻想总能找到出其不意的方式我最喜欢主人公奄奄一息的时候梦见帕莎撑着船远去四周还飘舞着帕莎洗过的白床单她告诉他"我走了你一定要长命百岁"这个画面太美了犹如天使回归天国
1.油彩玻璃的浓郁感,指向肉欲横流的狂野。然而为何少年双边皆失误?说白了还是胆子不够大、偏见太多,浪费了大好初恋时光。2 .比《老人与海》带来的感受更为强烈。油画的朦胧模糊感非常契合感情的暧昧、想象的自由与欲望的诱人,也传递出破灭的浓烈绝望和再生后的平静诗意
一周前就看过了,想起《少年维特之烦恼》,遂去读书,倒是差点忘记本片......春天里无尽的诗情画意,给少年抑制不住的热望,看者会心,却也预见了结局。难道结局非如此不可?一场彻骨的雪,一个现实的耳光,春天不会觉醒,觉醒的是人有限的迷恋。非如此不可?
不由地感叹俄国人对镜头诗意的把握,当影像以彩绘玻璃的形式呈现,彻底摆脱了现实的束缚,我们可以看到更加汪洋恣睢,涌动热烈的运镜,转场与心理表现。提灯修女的纯洁,公牛般热烈的情欲与海洋般深邃的少妇在画面中凭借着灿烂的意向翻涌,这浪漫真是原始而精致。
绝美,流动的玻璃油画,情窦初开时必然破碎的美好幻想与对爱和欲望的迷惘。转场里的玻璃小鸟,纯洁易碎,火焰里杀死车夫的牛,莽撞凶残,情色感十足的蟒蛇,完全和被爱慕者融为一体。帕莎让我想起了《西伯利亚的理发师》里跟随托尔斯泰前往苦役的女仆。
模糊之美。玻璃:各向同性。材质成为风格,事物溶解在事物之中。巴什拉《物质材料与手》:“这样,手无比精巧地唤醒了物质材料的神奇力量。各种各样富有朝气的梦想,从最猛烈的到最隐晦的,从金属刻痕到最细的笔触,存在于力和灵巧的综合——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