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丹尼科林斯 丹·福格尔曼
导演: 丹·福格尔曼编剧: 丹·福格尔曼主演: 阿尔·帕西诺 / 梅丽莎·贝努瓦 / 詹妮弗·加纳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 乔希·佩克 / 更多...类型:
导演: 丹·福格尔曼 编剧: 丹·福格尔曼 主演: 阿尔·帕西诺 / 梅丽莎·贝努瓦 / 詹妮弗·加纳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 乔希·佩克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5-03-20(美国) 片长: 106分钟 又名: 翻唱人生(台) / 巨星的回信(港) / Imagine IMDb链接: tt1772288 1970年代传奇摇滚乐手丹尼柯林斯(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在经历人生低潮时,由经纪人(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发现了一封40年来从未送达的信,这封信居然是来自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在40年前写给当时19岁的他,这让他 再度受到启发,毅然决然地离开现在奢华的生活,踏上寻找生命意义的旅程,而他也在这段旅程中收获了真爱和消失已久的创作灵感……
《丹尼科林斯》下载观后评论: 是有我们的老戏骨阿尔帕西诺,各个角色也按照各自的性格设定汇合在一个圆满的故事里,并促成了合理的结局,一切都在预期之中,没有任何波澜,我认为这种叫“美式粉丝片”,赚粉丝们的关注度,毕竟连约翰列侬都以不在场的方式成了故事驱动的核心,这个IP的正确性让人没办法跟主控思想唱反调。配乐,似乎配乐也及格,民谣与摇滚的互动又是两大粉丝群体的极大号召力。这种操作太正确了,太稳妥了,一点高潮也没有,所以索然无趣。很少和高分电影产生这么大审美偏差,但我认为一部电影一定不可以因为几个漂亮明星的出场就天然是好的,明星是情绪的狂热的煽动,可故事的boring是不可以因为传记片这种对事实的某种尊重而被容忍,如果音乐和视觉没办法做到满分的话。我是中途暂停睡了一觉再接着看的。
一部可信度极差的浪子回头童话,即便它据说是真的,即便他是帕西诺。但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摇滚明星的生活,30年不写歌,就靠几首年轻时的口水歌巡回演唱,获得无数荣誉尊敬方便金钱美女私人飞机钢琴奔驰,而这个口水歌是他自己都唱到恶心想吐的,唱完后每晚都想着要不要自杀,而普通人的生活有多么艰难,他们就有多么奢靡。人类社会从贵族时代到娱乐时代,权势阶层一直存在,他们让人仰望,占有和自己能力不相匹配的资源和奴隶们的崇拜,许给奴隶们虚假梦想的同时造成奴隶们多少卑微琐碎的痛苦,是的,这就是人类,一群在造梦追梦中自我欺骗的生物,甭管科技怎么发达,从来如此!
看这个故事掉了好几次眼泪,非常满足。侬的歌用得太好了,哪怕光听背景音乐我也觉得值得。So 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 我想象侬哥的声音讲这句话。很喜欢这样叙事的电影,Danny没有在那个小酒吧唱出那首歌,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会唱的。或者不唱这一首也没关系,因为他还会有新的歌。有些故事,并不需要一个确定的结局。最奇妙的是,现实中真的有这样一封信,大名鼎鼎的John Lennon看到杂志采访,一个小朋友战战兢兢,害怕未来可能会有的名利。然后他提笔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不用怕,变得富有并不会改变你是谁。
选角挺成功,每个角色塑造的都很舒服。几场父子情的纠葛戏对白有力,表演动人,导演的编剧能力不低。每当阿尔帕西诺眼神中难得展现脆弱温情一面时都是他的表演时刻。安妮特·贝宁的酒店管理员形象温情与庄重兼具,很有韵味。酒吧演唱会的紧张退缩直面了一个老歌手面对现实无奈的虚弱感,为了家庭开始做出妥协性的选择,增强了人物的深度。最后的检查结果悬念看似回到治愈俗套,但面对这么一个已融化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无论如何也不该有噩耗发生是不是?
如果你在奢靡的环境中迷失自我,思绪纷乱内心无法沉静,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换一个世界走走。如果你曾因年少的放荡不羁错过了什么,当你浪子回头,也许伤害的无法弥补,失去的也无法挽回,但只要你真心付出,“死缠烂打”,也许总有回响。影片在平和的叙事中流露着真挚的感情,这种温情伴随着约翰·列侬的音乐缓缓流过心田,沁人心脾,结尾令人动容。但平铺直叙的剧情缺乏戏剧冲突,若不能静下心来看,不免有些乏味。
之前同一天看了疤面煞星和实习生,直到今天上午看完午夜狂奔其实还是觉得即使最开始更喜欢的老帕一生只会标志性的瞪眼睛,而越看越多的老罗更全面,直到这部看一半才发现,晚年的老帕也很帅啊,也不是只会瞪眼睛愤怒啊,先不讲人的观感和想法是多么善变,这两个神级演员能有今天的高度和地位,客观上就是如此。至于影片,金钱的救赎大致如此。
那首新写的歌不知道最后有没有在台上唱,但是作为片尾曲响起的时候也让人动容。还有那封来自John Lennon的手写信,比起这封迟到四十年的信带给一个人生低谷期摇滚乐手的激励和启发,更感念Lennon当年写这封信给一个稍许迷茫的年轻人的心意。"So 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
结尾前打三星,结尾后打四星。没有结尾前,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摇滚明星找回初心的美国主旋律电影,但结尾画风一转,突然走情感路线,把主旋律降了一级,降回到了人性的等级,扯远的步子迈回来了。人性光辉远比主旋律动人,父子情演得真好。不以情节张力取胜的电影也用开放式结局,只能说美国电影人太幸福了,可以如此任性。
作为对美国摇滚乐知之甚少的高龄少女,我看了一个摇滚明星老年寻找心灵救赎的故事。比起三缸眼泪两车狗血,我还蛮喜欢那种父子间情感激烈又言辞克制的较劲。虽然是在父子关系上渣了三十年的老爹,但依然是风趣又温和的老头,会自嘲那个给他戴绿帽的家伙是“busywork”,也会温柔地抚慰已经成年的儿子。
三星半。一次平常、简单却纠结、心酸的观影,外表包装成一位巨星的暮年生活,其实最终仍落脚到亲情上,尽管最终大团圆式的剧情发展难免落入俗套,但老帕总能把这样寻常的剧情演绎出不一样的味道,古稀之年的他依然有着仅用一个简单微表情就打动观众的能力,贝宁阿姨和普卢默老爷子的绿叶角色同样出彩。
在香港住酒店时看的,香港的片名译为“巨星的回信”个人觉得更加符合电影本身。说实话情节跟结局都能猜到,但就是看的过程中使人非常舒服。被男主的浪漫主义感染,那心态让人看着就是很舒服。人都会老去,无论曾经多么风光无限,多么桀骜不羁,离经叛道,终究会有那么一个点让你回归本质,回到原来。
就像评论里有人说得,一部合适寂寞的时候看的电影。有种淡淡的忧郁,但去是浅色的blue,而是淡黄色,像丹尼离开酒店时,撒在街道上的阳光。这是一部看完既温暖又伤感的电影,它无论是在故事的框架还是人物的情感上有用一种温柔而平缓的笔调去刻画。像是一种缓慢的述说,这也是它最出彩的地方。
老套但幸好是有趣的迈入古稀之年的AlPacino依然风流倜傥饰演摇滚传奇手到擒来台上是活力四射越老弥坚的巨星台下是愧对儿子想要弥补的老爹是撩妹撩姨无所不能的高手是迷茫中受偶像激励的羔羊如此种种观众看到了一位像人一样活着的artist也许不是你的菜却可以是感动的存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