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世纪审判 保罗·安德鲁·威廉姆斯
导演: 保罗·安德鲁·威廉姆斯编剧: Simon Block主演: 马丁·弗瑞曼 / 安东尼·拉帕格利亚 / 丽贝卡·弗朗特 / 安迪·尼曼 / 尼古拉斯·伍德
导演: 保罗·安德鲁·威廉姆斯 编剧: Simon Block 主演: 马丁·弗瑞曼 / 安东尼·拉帕格利亚 / 丽贝卡·弗朗特 / 安迪·尼曼 / 尼古拉斯·伍德森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历史 官方网站: www.bbc.co.uk/mediacentre/proginfo/2015/03/the-eichmann-show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5-01-20(美国) 片长: 96分钟 IMDb链接: tt4163668 该片是为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而拍摄,讲述1961年对纳粹高官阿道夫·艾希曼的世纪审判电视转播。
《世纪审判》下载观后评论: 1945年9月2日,战争结束。5千万人死亡,包括600万被谋杀的犹太人,随着主要的纳粹党人的被捕,一个名字慢慢浮现在了通缉单上,阿道夫艾希曼 Adolf eichmann被控策划了“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的纳粹党卫军官。以色列情报机构花了15年,追踪到了15年的时间,追踪到了他在阿根廷的藏匿之处。1960年5月11日,一个名叫李嘉图克莱门特的男子被劫持,被送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间安全屋接受审讯。犹太人的纽伦堡审判。 耶路撒冷的蜂蜜蛋糕 大屠杀中的幸存者在以色列很少被关注,仿佛是他们所经历罪行的共犯。
导演对细节的敏感度还是有的,但是就整个影片来讲,完成度其实不是很好,毕竟主题本来应该是制作这个电视节目,然而实际上却被大量纪实镜头冲淡。虽然这些史实录像真的是很有冲击力,实话讲我哭了好几处,但是“分析艾希曼的人性”和“制作团队制作世纪审判的电视节目的过程以及因为导演执着于艾希曼的人性问题导致与制片人争论电视节目究竟该着眼于观众的喜好还是导演想要的深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主题。本片的导演显然还不会“舍”;史实录像再吸引人,只要不是助攻主题的,就应该弃。电影2.5分,潮爷的演技 .5分。
我们所有人都觉得上帝把我们造得比其他人好,我们站在艾希曼曾站过的门槛,我们每个人都被赐予其他人那样的鼻子,或是他们的肤色,或是崇拜上帝的方式,荼毒我们对他们的感情,做出这一切的人都是这样开始的。 本是捷克的妇女为什么会对原本是阿拉伯敌人的领土如此热爱。因为他是上帝正义让我拥有了它。这片土地有自由。为何艾希曼如果冷漠,证据没有使他有任何的羞愧,大概也是这样的人性的道理吧。
几条线走的都不是特别充分,被威胁的线半途而止,家庭线也是意犹未尽,导演对于艾希曼的执着也是不了了之,他所坚持的最终不能证明什么,或许是真实的,但是感到好失落。艾希曼的那种隐忍力量到底源于什么样的信仰?整体上紧张感和气氛都做的不好,配乐也不够。靠着那些真实纪录片的片段不能算是本事。
耶路撒的艾希曼。阿伦特在不在这部纪录片的电影里呢?leo想去找的人性就在艾希曼脸上,只不过leo已经先自我封闭罢了。人性与法西斯本身就是一回事,只有长成的树没有会飞的花。一切的秘密都在社会这两个字上。因此建筑了哲学历史社会等学科。其实不是这些学科多伟大而是如果没有这些学科就法西斯
非常独特的视角,但表现力太弱了。Leo一直在问,你怎么能坐在那看着,你怎么能不转过身去,你怎么能日复一日地听着这些,你到底在哪里?他要近距离地拍艾希曼的眼睛,他想抓住魔鬼或许人性未曾泯灭的一刹那。但Milton告诉他你找不到,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真相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吧。
这部电影的切入点选的挺有意思没有选择事件中心的人物如艾希曼和法官而是选取了作为事件旁观者存在的转播团队希望由旁观者心态的变化来切中反思人性的主题但是很明显的感受到导演在片子在旁观者和事件中心两条线之间的挣扎使得整部戏有点拧巴立意够高切入够巧但到最后也没讲出个所以然来
那些来自集中营的真实镜头虽然没有颜色,却血腥到刺眼,恐怖到让人无法直视。在Leo挖掘艾希曼人性失败而濒临崩溃时,那位奥斯维辛幸存下来的酒店女老板对Leo说,你做的事情很重要,谢谢你。这一刻反而最打动我。与对话尼克松不同,当艾希曼被击溃的那一刻影片表现的有些平淡
纪录片的穿插应用无疑增加了影片的厚重和真实的力量,从技巧来看也算是纯熟。艾希曼的审判的正当性历来多有质疑,这一点影片并没有开放性提出思考,也许BBC无意于类似的探索。这部电影应该与汉娜.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结合起来,作为读书的预热,是不错的选择。
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直播。制片人与导演的幕后故事。不好看的电影,制片人代表理性,要抓住全世界关注的眼球,要成就这伟大的历史时刻;导演代表感性,他更在乎战犯是否有人性,为何会从普通人变成魔王。影片最终什么都没有回答,像跟抽了却没有味道的烟...
这个片子应该和阿伦特的传记电影一起看。这部影片的一个震撼之处在于,人们是多么的健忘啊,保留一段历史,绝非易事。即使是奥斯维辛这样痛苦的一个民族、整个世界的苦难史,也非常非常容易地,就被在熟人的“聊天”中否定为想象,而险些淹没在当事人的自己的记忆中。
我看到的好像受害者更脆弱,而施暴者因为思想上的优越性更冷酷,其实我后悔用这些没定性的词,一个人有完整的精神逻辑,哪怕这些缺乏人道情怀的,一旦形成体系并有时间的积累及人们的追随会变成异常强大的精神支柱,在外部环境及自私精神作用下人人都是法西斯
以为是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实际并不是,选择了媒体电视直播这个切入口,他们同样是这场世纪大审判的组成部分。法律-媒体,媒体-法律,就这么联系起来了~但既然名为世纪审判,但却并没有任何聚焦庭辩及审判的环节,倒不如改成实际直播更来得贴切一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