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少女Geneviève(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饰)是法国瑟堡一家雨伞店老板娘的女儿;20岁的少年Guy(尼诺·卡斯泰尔诺沃 Nino Castelnuovo 饰)是一家汽车修理店的员工,和他的伯母和伯母的养女Madeleine (Ellen Farner 饰演)生活在一起。 Geneviève和Guy是一对情侣,然而他们的恋情一直受到Geneviève母亲的阻挠。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了,Guy被迫要去前线服两年兵役。离别前一夜,两人发生了关系。分开的日子里,Geneviève很少收到Guy寄来的信,她开始怀疑他的真心。在母亲的撮合下,怀有身孕的她嫁给了一个一直对她穷追不舍的巴黎珠宝商 Roland Cassard (Marc Michel 饰演)。两年后,服完兵役的Guy回到瑟堡,想要寻回他和Geneviève的爱情,却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本片被提名3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1964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殊荣。本片所有的对白都是“唱”出来的,配乐也十分出色。
《瑟堡的雨伞/雪堡雨伞》下载观后评论:
重看补标 SJ美A区CC版德米蓝光套装 极致的全部唱台词出于德米的童心 修车铺 加油站 歌舞片 就像是德米的童年和老祖母的情感生活的糅合 更隐藏着法国青年在阿尔及利亚的痛苦回忆 各种艳丽的色彩却绝不俗气 拍不出五到七点的克莱奥的德米的美术风格和装置艺术也是没有人能够完全模仿的 很简单的爱情故事 浪漫的法国人在失去爱人后可以很快就投入别人的怀抱 从黄色到红色再到白色 时隔多年的相遇正如母亲说的 找到更适合的生活对两人才是更好 一段略微尴尬的对话 男性的退缩和淡淡的应付让一段美好又痛苦的初恋随着美丽又悲哀的主题曲慢慢消散在大雪中 片中最后的两位小演员女孩是瓦尔达的女儿 男孩是本片配乐的儿子 瑟堡的雨伞 在雨中或雪中的主角们却从未撑伞
![瑟堡的雨伞/雪堡雨伞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1659631.jpg)
电影开头太棒了。画面五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女主的几套连衣裙和外套就算放在现在,也毫不过时啊。女主前期清纯可人,好看呐,后期男主当兵归来,也变帅了。这估计是我为数不多觉得男女主分开挺好的电影,两人分离时也没见着面,没有哭闹。怀孕的女主找了个专一包容的多金绅士,男主也与此前一直照顾他和他教母的看护在一起,两对都挺合适的,相互促进,最后看到男女主重逢竟然没感到一点悲伤。 唯一奇怪的是,作为一部歌舞片,全程没有歌没有舞,只有人们用着一成不变的调子把话唱出来,有点奇葩喜感。不过贯穿全片的音乐旋律挺好的。
![瑟堡的雨伞/雪堡雨伞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2360347.jpg)
8/10.1.第一部德米,第一部歌舞片金棕榈。2.旧瓶装新酒,俗套故事模版沿用突破性表演形式,整片对话被演唱产出,间离观众,柔和冲突,但将文本的心理剖析功能弱化,从而内心情态充分由情绪动作外显,华而不实的低效表意。3.混搭淡粉,浅蓝及灰黄,融汇服装,布景及发色,协调的色彩搭配彰显美学功力,视觉的舒适共通听觉的悦耳,以“通感”姿态调节表现至舒缓区间。4.超然现实的浪漫感伤,却被段式结构工整分割时空,彰显情悸跃动至点燃终得覆灭的细致历途,回归曼妙表象下的无力结局,只有电影中的人才会为情而亡,于现实中则只有各寻己路,遗憾之余,稳渡余生。
![瑟堡的雨伞/雪堡雨伞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1540002.jpg)
故事有点简陋,就是一个简单的初恋离散各自人生的哀伤故事,但用全片唱词的形式搭配情绪外化的舞台表演形式,还有默片手法的背景乐不断渲染情绪,间离效果出色,有了一定的新鲜感。最出色的还是镜头,浪漫丰满又精雕细琢的美术设置,如同舞蹈般丝滑的摄影调度和精细的构图,尤其是开头的镜头设计,都达到了视听的高级享受,让全片有了艺术品般的质感,喜欢结尾,哀而不伤,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互道再见,波澜褪去,还是拥抱自己的生活,归根到底,初恋虽然纯朴动人,但还是不够爱,也不懂爱吧。ps:德纳芙果然有种雕刻般的美感。
![瑟堡的雨伞/雪堡雨伞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281890.jpg)
妈耶,这片子的色调可太美了!剧情比较老套,《爱乐之城》确实有这个的影子在。我感觉自己更像是看了一部音乐剧而不是电影哈哈哈,真的从头到尾都是唱出来的。不喜欢歌舞片类型的人应该会看得很崩溃吧,会觉得比较刻意和做作…… 我虽然完全能接受,但坦白讲,作为一部音乐片,里面的歌儿却并没有很好听,我听来听去觉得都是一个调儿…… p.s:这电影也太适合练法语听力了吧!就,作为一个听力渣,都明显觉得很容易听懂!大概是因为唱得慢_(:3」∠)_ 一边看电影一边练听力的我也是没谁了噗哈哈!
![瑟堡的雨伞/雪堡雨伞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1541255.jpg)
4.5《瑟堡的雨伞》是一部情绪性很大且意识形式流很强的电影,但故事真的太俗套,太一般,一般到就像迪士尼《白雪公主》那般。《悲惨世界》式的纯唱表演方式无疑是一场电影实验,但我并没有看出这实验有多高明,甚至我觉得这个实验就是累赘,让本身剧本就不怎么样的电影增添了一些许故纵之味道。但总得来说还算不错,至少剧本想表达的情字十字街,一言归现实的理念诠释得挺不错。但早已不如当年《爱乐之城》给我的震撼之大。因为爱乐之城的走向是比较革新的横派,而《瑟堡的雨伞》是传统的纵派亘骨。
![瑟堡的雨伞/雪堡雨伞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1710003.jpg)
第一部彩色法语音乐剧。92年埃克莱尔实验室对其三色分离的黑白拷贝进行了修复。以下为导演访谈对话。摘自CC版蓝光花絮。-洗澡时你会唱歌吗?-会-你看过人们在饭店点餐唱歌吗?“我要点一份苹果派”-所以为什么不唱出来呢?生活因此而美好。-你自己不敢这样做,所以叫演员这样做吗?-但是我在饭店这样做了!-你会跟她讨论电影吗?她是否帮助到你?-我们也会讨论,但是她不帮我-为什么不一起工作呢?-我们觉得没有必要,我们很享受在一起生活。这样就够了,我们各司其职
虽然有点想给四星,但考虑到给了啦啦蓝五星,还是打满吧,毕竟一些剧情更加一无是处、其他方面差得更远的美国歌舞片分都更高呢。毫无疑问全片最大的亮点在于纷繁复杂却又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开场俯拍承接雨滴的各色雨伞优美迷人,虽然我也不太适应台词全程用歌唱,但主旋律的确动听。结尾两人隔着车窗重逢相望的一幕太让人心碎,他终究开了那家白色加油站,她也养着他的女儿弗朗索瓦丝,此时音乐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情绪的作用,让影片在戏剧高潮中结束,留下无尽的回味。
1、开场的雨景俯拍,色彩绚丽的雨伞。2、《阿拉伯的劳伦斯》开场的俯拍也很赞。3、瑟堡是法国西北部毗邻英格兰海峡的港口城市,母女两人在此开了家伞店谋生。4、多么奇怪啊太阳与死亡同行。5、我还是觉得唱着对白太出戏了,就好像大陆导演导了部片,通篇都是京剧念白一样。6、凯瑟琳的衣服和窗帘同款那段很美。另一段男主角的衬衫和墙壁同色,蓝色。修车店再次同色,白色。不久,玛德琳裙子和发带与露天餐馆墙壁同色,橘色。
這個世界竟然還有這樣一部電影啊,我真的感謝在世界末日之前發現竟然還有如此美好的一部電影。從開始主題曲響起就熱淚盈眶,到後來男女主角開始唱起來就忍不住大哭,然後每次主題曲響起我就開始哭,然後一直斷斷續續哭到結尾。這部片的音樂對我來說非常有共鳴,就像以前曾經聽過,有一種歌劇一般極大的悲愴感,但這種巨大的悲愴感放在日常生活愛情的小悲劇上又有一種極度不相稱的感覺,可這種極度的不相稱又放大了這種憂傷。
我觉得应该抛开一切公平的对待每一部电影,不应该因为国外国内,有名无名等其他因素影响打分的标准。而这部,在我看来绝对是虚高的一部法国歌舞片。故事是如今看来虐心的老套故事。从电影院出来,和女朋友说了一路的“太难看了”,作为歌舞片,音乐差的一塌糊涂,歌词可以唱出来,但是也太没特色了,全部都是一个音调,简直昏昏欲睡,但是女生的高音又不能入眠,实在是折磨。不值7.8,或许6分差不多。
人物刻画得就挺薄弱的,每句台词都是唱出来的玩法挺创新,但大家唱歌都差不多一个调儿,感觉大家的情绪也就一直那么不上不下的淡淡悲情。纯粹只有bgm本身的变奏来体现些许的气氛,但从头到尾都那么首歌实在太单调了吧。不同歌曲更换,不同角色不同风格的bgm可能会更突出人物性格。舞台式风格的布景很有雨中曲的味道。阿尔及尔之战分离了好多法国爱侣,鲜艳的颜色反衬别离的感伤。
法国歌舞片“舞”的成分很少,可能完全交由舞台美术设计了,日常用语全部入歌,也意味着日常生活全部舞台化,与高饱和色彩一起成为浪漫主义表现成分。表演性质大大减弱,全然紧密的结合,但同时也限制了内容的扩展,尤其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对白容量都受了影响,段落感强、音乐变化不够灵活也使得观感打了折扣。尽管如此,法国香颂依旧比爵士乐更轻柔地触摸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