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骄傲 马修·沃楚斯
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采取铁腕手段打压工人运动,矿工群体发起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在同年的伦敦同志骄傲游行中,一群男女同性恋决定主动为罢工工人筹款。
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采取铁腕手段打压工人运动,矿工群体发起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在同年的伦敦同志骄傲游行中,一群男女同性恋决定主动为罢工工人筹款。然而尴尬也随之而来:工会竟然羞于接受他们的资助!这群同性恋决定绕过工会,直接走进工人家中。他们驱车前往南威尔士的一个煤矿村庄,给工人家庭带去了钱和物资。两个出身背景天差地远的群体从此产生了意外温暖的接触,并且在政府高压下结成了最不可能的联盟。 《骄傲》改编自真实事件,不仅拥有80年代工人运动的历史影像,也记载了英国同志史上最感人的一页。两个群体从偏见到包容、从误解到联盟的蜕变充满欢笑和泪水,又让人为之动容。《骄傲》获得第67届戛纳电影节酷儿棕榈大奖以及英国最佳独立电影奖,同时提名2015金球奖最佳喜剧电影。《骄傲》下载观后评论: 背景和气质恍惚又一部《跳出我天地》,但没后者充满傻乎乎直愣愣的激情了。当罢工的威尔士矿工遇上为他们筹款的同性恋组织(其实不超过十人),就是带有社区民主特征的左派跟期待正视的边缘人之约会,片子整体基调轻松,也给各角色合理分配了笔墨,gay气鲜明的组织者、恐同者、深柜老矿工兼有,也给光头党出了镜,借这些观念不同的人群,营造了剧情节奏的起伏。其实这片可以跟《每分钟120击》对比着看,相对《每》中不讲道理的歇斯底里,这片的角色并未要求过多,行止始终在正常框架之内,也就显得可爱多了。台词有提到矿工们在从西班牙绵延英国,穿越大西洋到美国的一条巨大矿脉上工作,和冷战时的“大西洋铁幕”貌似呼应但实际是解构,怎么说呢,这片子的立意应该是对英美保守主义阶段带有些许揶揄的回看吧
首先作为LGBT的一员,真的有必要看一下这类似的电影,为的是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找到自己的勇气,为自己发声。这部电影前面部分我看着有点琐碎,不过,在电影后面都有了一定的升华,各种角色都通过骄傲一词而出现了自己的转折和成长,这部电影用传记的手法写出了同性恋与异性恋本质上的相同,我们都是人类,都在为不平等共同发声,都在努力得过着自己的生活,证明着,同性恋和异性恋可以一起相处下去并且非常融洽。这一点是最为突出的主题。当然,在了解了一些人物的个性之后,对很多的角色都表示赞扬,那些老奶奶们印象比较深,有这么前卫的思想真的太不容易了。当中个人觉得主角们不是最帅的,有几个配角好耐看,小狼友情出演更是惊艳全场!整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很不错的。
从最开始矿工组织不愿意接受援助,对他们恶语相向,到最后慢慢消除偏见一起喝酒一起游行,中间的转变让我觉得好温暖。当你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站出来,支持你们,手牵手,肩并肩。当时的两个弱势群体相互支持相互扶持,真的让人感动呜呜。最后游行的部分太戳我了,本来以为只会是矿工协会的几个人会过来,没想到是很多很多矿工一起过来。一辆辆车在草坪旁边停下,此时此刻同性恋者有着强大的后盾和依靠。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是什么阶级,善良又温暖的人都值得最温柔最炽热的爱。希望人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个鲜活又可爱的人,而不是他们身上的某些标签。最后想说,不管哪种爱都美好且无罪。骄傲地去为自己的爱和权利呐喊吧,人生来平等。愿再无偏见。
《骄傲》的经典不仅在于这是一出英式喜剧,也不仅源于这是一部同志电影,而更关乎其以幽默荒诞的手法,打破着固有的歧视融化着偏见的坚冰,电影并没有把出柜当做恶俗的笑点,而是以这个被歧视群体对他者的帮扶彰显着爱的暖流。 “lesbians and gays support the miners, they have made history”,从中我很难不为他们不求回报,不畏压迫、抗争到底的英伦精神感到骄傲,让我第一次对AIDS除了恐惧还产生了别的感受,生命太短暂,请每一刻都「骄傲做自己」。
《骄傲》改编自同志运动史上真人真事,有别于其他强调性爱场面的同志电影,反而着墨于人情互助及同志价值,希望让年轻同志们都能有所共鸣。全片既真实刻画当年英国政府镇压矿工的抗争事件,也精采呈现英国同志运动的重要创举。此外,同志团体和矿工团体从一开始的不和、互相了解,直到最后彼此包容互助的过程,该片也都细腻着墨,该片温馨感人、并跨越性向歧视,开启了同志电影崭新篇章。它是一个既真实又鼓舞人心的故事,充满趣味、真诚、感动等元素,最后甚至会让你高举双手欢呼。(引用)
#With Gideon#005 从乔大步流星毅然离家开始眼眶湿润,到骄傲游行配乐响起的时候直接泪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权益靠斗争实现,没有抗争便不会有改变的可能性,怀有世界会变得更好的愿景,并致力于此,这是一个艰难无比、需要千千万万人共同去做、去做到的课题。即便偏见和歧视永不会消除殆尽,仍希望勇敢的人不再死于伤心,希望未来真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在光明的地方相见,生活在每个人都不再恐惧大声呐喊pride为自己骄傲的土地。
说实话,我很希望我也能加入到这样的一个组织力,参加游行,抗争自己的面包和玫瑰。从1969年的石墙运动揭开同志平权运动的大幕,《米尔克》中米尔克以旧金山为圆心绽放彩虹,《骄傲》用爱联结同一个国家中相同处境的群体,再到《平常心》,在死亡洪流中声嘶力竭的呐喊。这些电影,这些历史中的所有团体,都让我们看到了自由、爱和勇敢。每一个参入团体中的人,都有着很强的参与感,每个人都在奉献,勇敢燃烧着自我,去照亮每一个同行的人。
以支持矿工为切入点到骄傲做自己再到最后的工会同志大联合来讲同志争取权利的故事,落脚点倒是蛮新颖的,其实少数人争取的从来都不只是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不分裂才能使力量更强大;是同志平权电影中比较没那么激烈的类型,但是也很好的展现了同志群体的乐观和不屈不挠,还是蛮激励的,虽然故事发展有些老套,但是到最后还是能被感动到;群戏也很好,每个角色都是立体的,甚至乌姆里奇都不讨厌了(哈哈哈),荞麦很好,演同志不虚。
这段历史倒还真第一次知道,保守与激进的奇妙融合,但很多“立场”根本上只是建立在从未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穿插了一些艾滋、女权展现lgbt群体内部的分裂(其实只有lg,不过考虑年代也不该苛责),但没有什么群体是铁板一块,可贵的是最后握在一起的手很多人说骄傲游行逐渐成为了庆祝、狂欢,当然是进步,但它本身的政治性与抗争性是诞生起就存在的把pervert穿上身是真够prideLife is short.
笑中带泪,理解万岁,如果不是纪实电影很难相信在当时的英国真的发生了这么美好又励志的故事,结尾真实人物原型字幕让人奔泪。第一位矿工好让人感动,他在gay吧里说的话让人要哭了。“你们是我见过的第一个gay。”“你也是我见过的第一个矿工。”两个群体的友谊真的很让人感动,几个兴致勃勃的老太太太可爱了。当你的敌人强大得无法战胜,有你素不相识的朋友在支持你,真的很感动。PS,卡司好棒,莫娘好美。
英式励志喜剧 现实改编也显得太完美了 人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翻过高山的斗士战斗在一线 但本片在温暖中还是给出了一些思考 人类天生就是与利益共同体抱团 由此引发的矛盾来源于社会阶级 所以伟大如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才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下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需要的还是无私伟大的政治家 这基本是上帝释迦牟尼和孔子的境界 人类还是需要把每个生命视为己出神的领导
关于包容与认同,关于大方与自信,关于团结与隔阂,关于无须躲藏无须道歉,关于为自己而感到骄傲,非常欢乐的片子,把游行罢工拍得像运动会一样欢乐lol荞麦那时候真水灵啊,白白净净瘦瘦条条的,笑的时候嘴咧着眼睛都眯起来的样子干净单纯又冒着傻气,二十岁的小青年,在台下被人拉过去偷偷接吻的剪影缩着肩膀僵着脖子太有干净青涩的感觉了(ps.joe妈妈神似撒切尔的造型简直高级黑)
啊我真的好喜欢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演员 这两个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组织却因为一次筹款结交了深厚的友谊 (每一次握手的镜头都会被放大) 从一开始的lesbians and gays support the miners 到最后游行the miners support the lgbt 真的戏剧温暖又毫不刻意 (最后各个区的人从车上下来我真的哭死)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