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在土耳其北部的一个村庄里,拉蕾和她的四个姐妹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和男孩子们天真烂漫地打闹。然而这种行为却被当成了一桩不检点的丑闻,引发可怕的后果。家庭生活变成监狱,从此告别学校,而是为结婚做准备。五个姐妹都同样向往着自由,她们找到了一种突破这囚牢的方式。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68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提名)蒂尼斯·艾葛温
第73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提名)
《野马》下载观后评论:
3.5☆看这部电影,联系电影的名字我总是会想起庄子《逍遥游》中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句话与这部电影同样有种对自由的向往,让人不觉生起蓬勃的希望。影片中五个失去父母的小姐妹由于和男孩子打闹,从此失学关入家庭牢笼为出嫁做准备,先是为大姐安排,大姐拒绝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于是二姐顶上,二姐初夜没有落红送去医院检查发现还是处女(新郎太小了????,而且男医生检查,教义允许?)三姐被安排婚期并在一次外出跟路边的人啪啪啪后自杀,四姐结婚当晚在五妹帮助下俩人一起逃往首都老师的家,她们迎来了自由。看电影我觉得这些少女非常大胆开放,她们的长辈又非常传统非常宗教,简直是两个极端,不过相对来说我觉得还是女孩子比较正常,不过可以稍微收敛一点????…他们这种结婚也太可怕了,见一面就定下来明明都彼此不喜欢
![野马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746555777.jpg)
女孩果真是水做的,从床上流到地毯上,横七竖八堆在充盈的阳光中,柔软得跟猫一样,爱扎堆且敏感,就连逃跑也是爬树。闹闹腾腾的劲儿让人想起我们小时候在奶奶家的暑假。但我们的暑假是暂时的,他们的封闭是一辈子,正是由于表现出她们原本都是普通的女孩,那种人为造成的无情管束才让人格外惋惜。不喜欢特别悲苦的电影,好在创作者也没有一味沉浸在这种自怜的情绪中,不仅把这个牢笼一样的家拍得很美,而且表现了5个女孩在面对近乎相同的命运时个体的不同——积极的、消极的、妥协、抵抗,四个关键词正好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有些部分有点沉闷,戏剧化还是少了点,除了最小的女孩,4个姐姐一开始的形象都有些模糊。逃亡方式让人觉得不够稳妥(做人偶也多余了)但原本封住她们的房子封住了其他人、以及娘家人堵门的小游戏成了关键契机这两设置很有意思
![野马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746519346.jpg)
片子的法国电影气息十足。感觉很多东西都是意识形态为先架空了一切。首先我对于土耳其这样的半世俗化国家的生活状态表示十分困惑,如果在那样一个封闭严格的村子,怎么就会五姐妹这样解放思想的异类?怎么突然就不让他们上学了?当法国同类型片可能觉得没必要解释但传统故事就需要解释这些孩子的思想根源。还有就是那个司机小哥作为关键的帮手怎么就那么乐于助人,不理解,因为这些法国电影看来细枝末节的事情在传统电影叙事结构里就是很重要很需要浓墨重彩去着重书写的。然后就是跳楼的那个姐姐之前并没有任何的反抗就跳楼了,感觉对她着墨不多,就轻描淡写的跳下去了前面也没有任何铺垫,可以理解的一点就是这五个人其实是一个整体,代表了一个自由解放的人的意志。不过片子整体半叙事半意识流,完成度高而且还是很有意思的故事,还是很推荐的
![野马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745338833.jpg)
导演叙事效率还真的是蛮高的,就这一点的话还蛮好莱坞的,不很法国。导演对于男性还是保有希望的,要不然也不会设置一个运菜小哥的角色。最后的结尾导向经典的女性自救困境即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片子属于比较典型的复杂问题简单讨论,浮光掠影,可供回味的深度不够。ps.我发现女导演在对于人物非自然死亡的处理方面非常不同于男导演的处理。男导演普遍有一种对于死亡仪式化、艺术化和奇观化的迷狂,生命死去呢一刻的痛苦、张力和力量被无限放大、放慢、强化;女导演则普遍呈现出对于死亡的回避,人物多被置于非常日常化的场景中,强调出死亡的突然性和周围人的措手不及,并且很少流连于对于死亡场景的展现。我觉得这可能和女性身体天然构造作为生命的孕育者,死亡对她们来说只会是痛苦和惋惜,相比于壮烈的死她们更在意强韧的生。
![野马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745609582.jpg)
距土耳其中心伊斯坦布尔1000千米的小村子里,女孩的命运无外乎于嫁给爱人、盲婚哑嫁、受辱自杀、逃走。开场海边打闹配有哀伤乐曲,暗示悲剧;结尾紧张逃亡配柔情音乐,希望不是梦,希望不要醒来。电影有很多标志,比如象征女性的花纹,未婚女子柔顺飘逸飞扬的长发和已婚女子的头巾与发髻;姐妹在一起时舒展,拥抱,欢笑。家被一步一步改装成监狱,大门、窗棂、最后连屋门也成为枷锁。但女性亲戚都是温柔慈爱的,她们会为了隐瞒事实而砸掉继电器,但她们也是顺从无能的。男性是加害者,但也是女孩逃出来的依仗。中间带有喜剧元素(电视与医院)有一些异域文化奇观(婚礼)后来变成现实主义。主题分辨不清,但角度新颖。
![野马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746160725.jpg)
开头姑娘们在苹果园里摘苹果被园主驱赶,这不就是伊甸园吗,像青苹果一样美丽动人的少女们,从此开始了苦难与磨难。从电影表现来看,自由都是需要抗争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妥协,例如大姐抗争得到了爱人,避开嫁给不爱的人的命运,二姐放弃抗争嫁给了不爱的人,三姐性子刚烈也算一种对抗,但是这样的结果根本不值,妹妹是机智又清醒的小野马啊,带着四姐离开那个牢笼,这样脑子清醒行动干脆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想要的生活。很羡慕小妹,有脑子,有行动力,很多人都活成了二姐,对生活妥协。
![野马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4746506756.jpg)
节奏把控得太好了。和男孩子在河边嬉戏,被指指点点,关禁闭,逃去看球赛,看姐姐相亲,出嫁,抑郁,然后策划逃跑。宗教巨大的束缚把花样年华的女孩们身上的肉都要割下来。但明明是十分压抑的故事,全片运用的色彩却非常鲜艳,即使是每出逃一次就被加固一层枷锁的家(拉蕾称之为老婆加工厂),象征着阴郁的蓝,在大多数时候也笼罩在地中海烂漫的阳光下。后半程看得十分揪心,几次波折胜在有惊无险。太美好的结局,像童话一样,伊斯坦布尔绽放在拂晓的微光里,是自由。
不愧是冷门佳片,如同电影名称,青春期的五少女如同五匹“野马”一样桀骜不驯寻求自由。可是在土耳其这个伊斯兰国家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少女们最终也只能走上被包办的婚姻。她们被囚禁在加高护墙、加粗铁门的家中,甚至无法继续上学,只是等着长大被相亲嫁人。老三自杀那段很让人唏嘘不已。所幸最终老四和老五成功的逃离了这个悲伤的地方。PS:老二新婚夜没有落红的桥段居然和我们国度是那么相似。
除了最后的结尾有一点不尽如人意,前面也没交代这个老师和孩子们有多深的关系,就这么戛然而止了有点可惜。总体来说非常值得一看,土耳其的小村落风景如画,藏在表象深处的哭声被世俗强加给女性的枷锁无形的合理化。无论为了帮助女孩们逃过惩罚而破坏了整个村子电路的阿姨,还是在关键时刻帮助逃跑的货车司机,都是牢笼中一束束阳光般的存在。当然,不幸中的万幸是她们有彼此。
困在男权、宗教、封建、闭锁里的不光光是电影中这个极端家庭里的五个女孩,更是全世界受到不公正待遇与不法侵害的所有女性。必须强大起来,这个世界才能听到我们的声音。我真的奉劝某些男蛆,不要再做混蛋,否则极端女权在中国发展起来的那一天你们就是第一个被攻击的!如果没办法温和地改变现状,那就诉诸暴力、还以武力。
从题材上来说感觉就输了。完全是为了迎合西方主流而选择的角度,土耳其一直是伊斯兰教世俗化最成功的地区,即使在部分地区还保留着阿拉伯世界般的保守,但也绝不会是社会的典型现象。至少和我经历过的土耳其城市很不符。讨巧的角度,欧化的技巧,抛弃本国的观众,以获奖为目的却又没能成功,导演后续的发展就很难进一步了。
结尾非常童话 毕竟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即使我一个人站五分钟也无法获得清净 现实中女孩子们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想表达的东西很多 虽然有点拥挤但也挺举重若轻的 阳光轻快的summer vibe和现实的残酷黑暗形成了鲜明对比 也是五个女孩子的故事 不过和Virgin Suicide的立意其实还挺不一样的
看到那位阿姨替她們打掩護的時候,覺得大部分女性的內心其實是明白何為對錯的,只是由於無力去改變什麼,才不得不妥協。但我發現我錯了。人類必須承認,知識與宗教,天性與蒙昧,永遠都是融合又相悖的,希冀依靠外部信仰逃離極端的權力統治等於妄想。而事實上,所有的夢和愛都該被捍衛,哪怕它們沒有明確的夢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