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莱奥·麦卡雷 编剧: 亚瑟·谢尔曼 / Nat Perrin 主演: 格劳乔·马克斯 / 哈勃·马克斯 / 奇科·马克斯 / 泽伯·马克斯 / 玛格丽特·杜蒙 类型: 喜剧 /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33-11-17 片长: 68 分钟 又名: 鸭子汤 / 鸭汤 IMDb链接: tt0023969 鸭羹的剧情简介 · · · · · · Freedonia国家财政陷入困难,有钱的寡妇Mrs. Teasdale(玛格丽特·杜蒙 Margaret Dumont 饰)推荐Rufus T. Firefly (格劳乔·马克斯 Groucho Marx 饰)出任国家领袖,她才答应出资资助国家。Freedonia的邻国Sylvania想要对其发起进攻,Sylvania的大使Trentino于是派出了两名间谍Chicolini(奇科·马克斯 Chico Marx饰)和Pinky(哈勃·马克斯 Harpo Marx饰)去刺探Firefly的情报。然而这两个不专业的间谍却闹出了不少笑话。Firefly的秘书Bob Roland (泽伯·马克斯 Zeppo Marx 饰)让Firefly多加小心,然而昏庸的Firefly并没有放在心上,随着他和大使Trentino的矛盾越来越大,战争终于无可避免....
《鸭羹》下载观后评论: 什么玩意。。。noun:duck soupan easy task, or someone easy to overcome.Duck Soupis also frequently cited as a major influence of the comedic side ofThe Beatles,and The Beatles themselves admitted that it was an inspiration for their filmHelp!
哈勃·马克斯没有台词却大放异彩,尤其是与奇科、埃德加·肯尼迪围绕三个帽子展开的传统表演,以及与格鲁乔在无镜子的镜框前展开的时间掌控完美无瑕的哑剧,兄弟几个早年看过也演过的歌舞杂耍秀造就了电影出现的首个世纪里璀璨的明珠。尽管本片在某些方面无可避免地过时,格鲁乔的说话方式(就字幕粗看像是谐音梗)也让非英母语观众没那么容易抓到点,但还是有些片段有惊人的现代感;马克斯兄弟打破了喜剧电影的经典结构,随便重新粘贴起来,一切都不一样了。而至于片名,可表示一件易事。
#史记# 喜剧、闹剧、歌舞剧、荒诞剧,还是不要甄别的如此之细了,毕竟他被忽视了几十年才被奉为经典讽刺。but,在下眼拙,还是认为形式上的闹剧多过主题上的讽刺,马克斯兄弟大银幕之前的路演舞台剧积累得实在太多了,不夸张到极致就不是他们的表达,这恐怕是区别于卓别林&基顿,得以另立一派的根本。后面的象征蒙太奇实在是太生猛了,如今可没有电影人敢做如此手笔了,外加上古级别谐音梗。
闻名已久,在各种Filmography里面多次见到,终于看了,对于政治极尽讽刺之能事,叫Freedonia的国家却没有一点自由民主,总统、议会、法庭、间谍、外交、战争全都是笑话,在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和好莱坞早期有声片的特定背景下非常有意义,从票房惨淡到被奉为圭臬被反复引用,也是影史值得纪念的传奇了
相比其它同时期同类型的“矫揉造作”的喜剧(《假日》《养育婴儿》《安逸的生活》),鸭羹更显得荒诞讽刺。执政如儿戏,开战投降如小情侣怄气。马克斯兄弟的粗俗笑点是当时好莱坞大受欢迎的轻松喜剧片段,但现在回看,笑点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加之对荒诞手法不能苟同的入,对本片的评价颇低,认为只是哗众取宠。
我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描述这个故事,我只能说,这部片子从一连串的谐音梗开始,已经让我开心不已。电影中有两个精彩段落值得一提,一个是两间谍和卖柠檬水的商贩,在道路边用肢体语言展现的幽默表演,另一处是间谍们潜伏近家,偷取战术计划书。相信许多喜剧大师能从这里面找到灵感,这实在是一部让我开心的电影。
7/10 早期的美式无厘头,对大萧条时期的讽刺,一场“无政府主义者”的自嗨。通过肢体语言展现的幽默、歌舞、各种文字梗(能get到一些,盗取情报的戏好看,这一部里最喜欢Harpo Marx,只是不懂Duck soup(翻译为易事)与片子有啥关系。能看出马克斯兄弟对伍迪老头的一些影响。
继承默片时代的肢体幽默,同时有声片的兴起令语言的幽默重回喜剧舞台,台词注重韵律,玩文字游戏,独裁者小丑式的不合时宜,反心理预期式的揶揄,忽悠和被忽悠,角色们飘忽不定的智商……整体的非逻辑非理性又有荒诞派戏剧的感觉,而且巨蟒马戏团那一套应该受本片影响最明显了吧;镜面模仿和三人混淆片段经典
的确是集中了马克思兄弟典型风格、精华于一身的作品。语言急智、内容深刻——虽然表现得很曲艺杂谈——我猜当时的观众可能难得看次喜剧电影,如果各种杂耍、歌曲、哑剧、说唱艺术不全掺合在一个片子里感觉钱就花冤枉了似的。三个主要角色设计得很妙,唯剩下个小兄弟演了个秘书,露脸不少但乏善可陈。
早标记了但一直没看,但最近看WA谈话录才找出来看完。像有声的默片似的,所以速度调为1.5才舒服一些,部分笑点还是太老了不是很好笑,有时为了搞笑而搞笑也一度挺尴尬的,但确实还挺好玩的也算得上精彩,越到后面越喜欢。马戏团喜剧,小丑喜剧,无厘头喜剧,神经病喜剧,语言幽默和肢体幽默。
语言、文化、以及年代的差异,可让今天作为中国观众的我们很难理解《鸭汤》中的精髓所在。这部上映之初票房惨淡的影片在若干年后逐渐被影迷们捧为与《奇爱博士》相媲美的政治讽刺喜剧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只是在当下物欲膨胀和消费审美的大时代里,它的反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似乎,似乎有些过时了。
一个自我麻痹的国度的自我毁灭,一部自嗨式的全程铺满笑点和无厘头的喜剧,而由于铺得太满了,这并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不过后半程还是高能了,音乐配合无声,大量文字游戏,盗取情报的戏相当好看,结尾一出“Helpisontheway”蒙太奇我也是无语了,什么大象海豚也都是虚无缥缈。
马克斯兄弟最有名、影史地位最高的作品,基本就是脱口秀和小丑表演的混合体,它更接近于一种舞台表演的影像化,与我们今天认知中的“电影”相去甚远,而且马克斯兄弟的喜剧在文化和时间上的穿透力并不强,《鸭羹》的标本意义远大于观赏意义吧——其实与其说“观赏”,不如说“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