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见证人、叙述者查理斯·赖德(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饰)的视角讲述了二战爆发前的英国,伦敦近郊布赖兹赫德庄园的兴盛与沉沦,描写了这个天主教家庭的生活与命运。牛津大学,查理斯结交了贵族出身身份显赫的纨绔子弟圣巴斯蒂安·弗雷特(安东尼·安德鲁斯 Anthony Andrews 饰)。圣巴斯蒂安严苛的母亲马奇曼侯爵夫人(克莱尔·布鲁姆 Claire Bloom 饰)掌管着布赖兹赫德庄园,庄园上下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然而父亲抛弃妻子与情妇久居威尼斯的丑闻,给子女从小就留下了耻辱的印记,扭曲了他们的天性。日日饮酒作乐纸醉金迷的圣巴斯蒂安,邀请查理斯到庄园参加他的家族晚宴。查理斯对圣巴斯蒂安的妹妹朱莉娅(戴安娜·奎克 Diana Quick 饰)一见倾心。三人间扑朔迷离、暧昧不清的感情纠葛从此展开,跨越数十载,那些爱与生活,痛苦与信仰,都经不住物是人非。
十一集英国电视连续剧《故园风雨后》改编自英国作家伊夫林·沃的同名小说。本剧演员阵容强大,荣获1982年艾美奖最佳迷你剧集、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多项提名。
《故园风雨后》下载观后评论: 被称为英国的《红楼梦》是有些道理的,越看到后面就越是能感受到一种撕心裂肺却又阒然幽寄的悲哀来。广大看客也不必念念不忘地假设,如果当年查尔斯没有放弃塞巴斯会怎样?故事的后半段,完整呈现的查尔斯和朱莉亚的爱情故事就是最佳的参照,一如诀别时查尔斯眼含热泪地说“我早已知晓。”很难说清天主教对这个家庭到底根植了什么,他们无论虔诚或狂悖,最后也都跪伏于上帝的脚边。最令人千回百折的,当然是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的故事,又是一个“劳斯和莱斯都是花样男子”的故事,查尔斯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和塞巴斯有关的人或事,在游轮上,朱莉亚问他这些年如何,他说“missing Sebastian”,每一次他同旁人说起塞巴斯的时候,既是最幸福也是最悲伤的时候,就像人们追念无忧无虑的童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改编自Evelyn Waugh在1945年出版的同名原著,这本小说对英国文学的影响之深乃至于在其被出版以后无数英国作家都以这本为灵感进行创作,这部剧版在我心中是分毫不差地还原了作者的所有设定,原著的Sebastian对于Charles的定位更多的是陪他打发时间,替他分担管束的挡箭牌,当然他和Charles也或有可能成为恋人,因为Charles显然并非对他无动于衷,Charles只需要被推动即可,但显然Sebastian无意这么做,Charles的循规蹈矩反衬出了他的离经叛道,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他长在罗马天主教家庭被长期规训而产生的负罪感,所以最终他在一个日子过得比自己还浑浑噩噩的德国雇佣兵身上找到了平衡,Anthony Andrews的表演完美地展现出了Sebastian矛盾复杂的人物性格
我不能理解和共情所有情节和内核但真的非常喜欢这个叙事和呈现。看完反倒不觉得是英国版红楼梦了,虽然也有姹紫嫣红付与断井残垣,但过分浓重的宗教色彩让它看起来太遥远。真的配乐布景画面妆造台词一切都尽善尽美,就像从端庄明媚厚重的油画一步步走到了蒙着尘霾的相机镜头,看出去的一切都不同了。“ If only it could be like this always, always alone, always summer, the fruit always ripe, and Aloysius always in good temper.”if only,if only.“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看之前以为能做红楼梦代餐,谁知道结果在用红楼梦代(
人与人的战争没有一丝硝烟却处处暗流涌动,处处细节都把英国上流社会的那一套展现得淋漓尽致,塞巴斯蒂安犹如古老的陶管所吹出来的泡泡,瞬间灿烂迷人转眼消纵即逝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在天主教家庭里持不同人生观犹如半异教徒的他无法隐藏自己,于是他的世界只剩下了孤独与监视,他用酒精逃避一切;查尔斯:一个不知论者在塞巴斯蒂安的带领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有迷人的城堡、迷人的英国上流社会、迷人的塞巴斯蒂安一家人…查尔斯被这一切所迷住了,所以当他发现自己已经拉不回只想逃离英国上流阶层的塞巴斯蒂安时,他只能冷漠地走开,最终他爱上朱莉亚并回到城堡也说明了这一点……剧中没有明确说明一切却又在一个个平静的镜头里道尽了一切!作者在前面埋下了许多答案,二刷才能明白!
小说中读不出味道的部分可以任文字快速流淌从而化作作品的气质留于心底,但改成影像的话就变成了一种不得不忍受的乏味了(不倍速或拖进度条的话),是以,这部剧在相当多的时间里都成了我的助眠器。然而,荧幕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活,也让我感受到阅读时尚不甚明朗的浓烈宗教感。性格迥异的Flyte一家,却有着无法抛却的底色,即和天主斩不断的联系。当Cordelia于庭院中对Charles中娓娓道来,关于Sebastian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于Charles,正是已然失去的,正在失去的,和即将失去的。我方才明白,Charles永远失去了Sebastian了。那一幕,太入神,太动容。
升起白雾, poor Sebastian, 失落的Charles, am I going crazy? 回国已三年,英国于我何尝不是故园,一场病毒不亚于一次战争,故园点滴、感触的温度已深入骨髓,indeed, my paradise. Sometimes I feel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pressing so hard on either side, there doesn’t seem room for the present at all. And see you later.
相比具体的人物之间的情感羁绊,最最让我心痛的还是人与宗教之间关系,毕生的挣扎、永恒的纠葛。最后一集一直落泪而难以自抑,无论是Sebastian、Julia、勋爵,都曾在漫长的岁月里逃离、质疑、反抗、思辨、流浪、追求自由;但又在人生某个节点处,难以承受生命的易朽与脆弱,于是转而追忆、寻根、忏悔、逃避自由,渴望在超自然的、不朽的、宽厚的绝对主宰之处寻求皈依。自由而轻盈者是“暴风雨中的孤儿”,虔诚而安定者难免放弃求索、心性冷寂。究竟是世间永不得双全法。
不知道如何开口,Alex出走的时候是否想到临死前的忏悔。我亲爱的Sebastian去世时是否和他的父亲一样无能为力又自嘲的选择了皈依。这个世界人人都为了自己,当Julia说一定要带神父去见Alex,有什么事她负责时,好可笑,Julia你能负责什么呢?损失的只有垂死的意志薄弱的Alex。曲终人散,繁华落尽,落败的庄园随风飘逝吧,带着往日的荣耀和致命的虔诚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早早就被灌输一些东西,那么它们就会成为他生命里的一部分。塞巴斯蒂安也不例外,因此他骨子里已经是个天主教教徒了,和他母亲一样。不同的是,从小见证父母婚姻破裂的他,基于自身的性取向,他隐秘地也渴望爱情,碍于自身教徒的身份,一方面以酗酒作为上帝对他的惩罚,另一方面酗酒也是他麻痹自我、逃避现实的方式。
有谁会不喜欢Sebastian呢?前三集实在太过美好,让人对后面S的命运无法释怀,可惜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年轻时或许我会讨厌Charles,但年纪大了反而看懂他的每一个选择。Cara是剧中最让人喜欢的女性角色了,那段在威尼斯与Charles的对话简直句句金句,看透这一切但也只能看着命运如此发展。
前半段Charles和Sebastian的故事可以给满分,后半段有点断断续续的,Charles和Julia的感情略显突兀了。真的只能从只言片语里寻找Sebastian的踪迹,好伤心啊这么招人喜爱的孩子却落到这种地步。虽然我对宗教没意见,但可见的是这孩子被家庭和宗教的束缚毁了一生。
剧版层次很丰富,用当时的意识形态展现了滤镜之下最典型的英伦之美,这种滤镜千年后慢慢被意识形态的解构粉碎了。剧里宗教问题,心理问题,艺术/贵族情结,家庭问题,时代变迁一层层很文学性地交织在一起,情爱问题只是其次。影版丢失了很多信息量,尤其跟julia的关系剧版明显发展得更合理
难以释怀,通过只言片语努力拼凑Sebastian后面跌宕的经历和各种变故就忍不住咆哮为什么不拦住他!说再多个人性格等难以逃脱命运也很难不悲愤呀,作为唯一的朋友怎么可以如此自善其身,其实Charles可以做得更多,也能做得更多。他后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