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妒忌 大卫·冯金诺斯 斯特凡·冯金诺斯
娜塔莉是一位大学教授,离婚让她几乎在一夜之间从温柔多情变得充满了妒意。她无法抑制自己嫉妒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最好的朋友,她的新同事,她的前夫,甚至是她的女儿……每
娜塔莉是一位大学教授,离婚让她几乎在一夜之间从温柔多情变得充满了妒意。她无法抑制自己嫉妒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最好的朋友,她的新同事,她的前夫,甚至是她的女儿……每个人都受到她奇怪行径的摆布。在脆弱的本性和矛盾复杂的情感纠葛中,娜塔莉正经历着她不幸的中年危机。
第43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嘉莲·维雅
《妒忌》下载观后评论:
处理精神困境并没有一劳永逸的可以套用的标准方案,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亦不会产生皮下注射式的快速的效果,摧毁生活是缓慢的,摧毁之后再修复同样也是缓慢的。很多人看似光鲜的人生,同样会面临困境,同样会失败,只是每个人对失败的界定并不一样,比如,你认为“没男人要”是一种失败,别人又认为“工作中找不到尊严”是一种失败。无论哪一种挫败感会更直观,毫无疑问,人类生活中有限的事务性失败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充其量是谁体验得更早,谁看问题可以更早地看开罢了。娜塔莉的情感教育显然是她的短板,并没有足够丰富的恋爱经历,婚姻失败对她的打击足以令她火力全开,连女儿都被视为勾搭她约会对象的假想敌。只有死亡可以终止爱情的失败,游泳馆认识的老太太的意外死亡令她顿悟:没必要对所有人作出有罪推定,真正需要保持的是个体的独立。
刚刚看完于佩尔《将来的事》然后看的这部,背景很相似,都是中年女性遇到危机,遭遇事业家庭的多重打击,巧的是两位女主都叫娜塔丽,然而两片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将》用平静的哲学展现法式优雅,而本片则将女性更年期的神经质展现到病态,《将》引人思考,而本片却令人感动,看到60分钟时我心想女主究竟如何克服更年期?原来就是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来自朋友的关心,来自爱,而首先你要直面自己的问题,去运动游泳瑜伽,然而敞开心扉重新去爱,去面对,去说对不起,去拥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结尾女主激动的冲上台为女儿向评委理论,瞬间泪目,这就是一个母亲会为女儿做的一切,尽管女儿当下不理解,但是妈妈还是昂首阔步走了出去,那一刻真的为这位骄傲的母亲喝彩。值得五星
以娜塔莉为圆心,以妒忌的程度为半径,包围在她身边的亲友一一被她的恶言恶行摧毁,圆变了形,甚至一度失控开始离心,于是塌陷的只有圆心...依然是很生活很幽默,只是结尾收的太仓促了。更年期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吧,但也都会过去,或者说即便不是更年期也会因为妒忌而恶性循环一团糟吧。生活啊人生啊从哪个角度看都会有说不完的话不是吗…回到电影本身,配乐不错,巴黎的街景和冬日阳光依然那么美。
法国电影就像小品文。有些情节是很打动我的,我是没看出女主人公性格前后有没有转变的,我只想说人可以刻薄,但是人不能软弱。不是刻薄让人无法忍受,是软弱让人无法忍受。她最后冲女儿评委说的那一段话恰恰说明她本身就很刻薄,大家觉得她出问题了也不在她的嘴上。因为这一段加一颗星吧。人呐,不能心态失衡,不管是什么性格什么品种,都不能心态失衡。
大多数人觉得有点过激,可能我这种老鼠人还挺认同的。想要把大家都和我一样发烂发臭。女主优雅而咬牙切齿地裹紧红围巾很美。女儿失利以后和爸爸,爸爸女朋友,男朋友抱在一起,唯独没有女主,却是非常平衡的画面。不是游泳瑜伽让她变好,是想要爱,想要一个陌生的玩伴,而亖亡让她真切的把小事都忘了。还有早点和心仪男嘉宾doi就好了,两情相悦嘛。
离婚高知女遇到更年期,因激素出现一系列混乱、愤怒、嫉妒、多疑、猜忌,对外界和对自己攻击。嫉妒女儿年轻貌美,嫉妒同事工作上有想法,嫉妒闺蜜家庭和睦,看心理医生无果,上瑜伽课无效,游泳时遇到老太太善良爱她却意外去世,鼓足勇气与男友和解,才疗愈了自己。浑身带刺的人可能是缺爱,还是要相信世上总有爱我们的人,一切也最终都会好。
题材很好,40多岁的单身母亲,心理失衡,脾气暴躁,说话做事甚至有些无理。法国人敏感的表现了这样的感情。这种在国内无论是现实还是影视都不可以表现出来,有点不正确的感情。结尾是理想主义的,大家都包容她,支持她,走出来了。现实却是有些人就是成为了怪物老太太,可怜又可悲。爱是一切的解药,却是最难的东西。
最近认识一个姑娘,好像正处于抑郁症前期,情绪非常不稳定。晚上微信发来搞笑表情,电话打过去,正在号啕大哭。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情绪不好的时光,没有关系,有看见和陪伴,一切都会过去。妒忌和嫉妒,也不过是人所拥有的一种平常的感情。并不可怕 也不是十恶不赦,就让情绪流淌,接受别人也接受自己
简直把女人的嫉妒演绎的入木三分,好不夸张。嫉妒心让女人变得面目可憎,不可理喻,毫无理由的去讨厌对方甚至攻击对方,还好女主意识到了自己的时空,更年期荷尔蒙的作用下自己失败的婚姻让她变得孤独无依靠,母女关系变得异常紧张。好在最后所有人都原谅包容了她,爱是拯救一切的良药。
琐碎又真实的女性遭遇中年危机的日常生活。女主的妒忌来源于离婚后爱的缺失,因为对年龄的焦虑所以对年轻同事产生敌意,甚至对女儿也妒忌。我不认为母亲妒忌女儿是一种夸张的设定,这种案例在现实中有不少案例,让人感觉到突兀和夸张是情节处理的不够细腻吧。女主的表演不错。
片名不准确,不如改成:更年期。因为本片中的妒忌不是女主一直以来的性格,而是突发的、她自己也不知道咋回事、朋友都忽然不认识她了。全片看得生理不适,但又赞叹女主的演技,果不其然拿了凯撒提名。拍更年期的电影不多,国外电影题材之宽泛、包容、多样化让人羡慕、敬佩
嫉妒,是人类的原罪吧。她嫉妒前夫,嫉妒同事,嫉妒好友,甚至嫉妒女儿,嫉妒的根源是什么,是她自我在他人面前的弱小失败,无论是主观的或客观的。嫉妒没有解决方案,除非变成了幻象中的“超我”。电影表现了她的嫉妒清单,只是最终的大吼——实在无力...
第一次意识到法国电影里的情绪,感情这么细腻,可能之前年纪小,对于其他电影没有太多感悟。我虽然不是女主这个年龄的人,但是能体会这个主角的感受。情绪可能不受控制,朝周围人散发了恶意,还好的是女主可以补救,朋友、家人也都能谅解她。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