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 乔治·克鲁尼 格兰特·赫斯洛夫 艾伦·库拉斯
Hulu 6集限定剧《第二十二条军规 Catch-22》定于美国时间5月17日全季上线,该剧由Paramount Television及Anonymous Co
Hulu 6集限定剧《第二十二条军规 Catch-22》定于美国时间5月17日全季上线,该剧由Paramount Television及Anonymous Content制片,根据Joseph Heller的同名小说改编,George Clooney﹑Grant Heslov及Ellen Kuras各执导两集。
该限定剧由Luke Davies及David Michôd执笔,讲述主角Yossarian(Christopher Abbott饰)在二战时的意大利,因为Cathcart上校(Kyle Chandler饰,原本由George Clooney饰演)的个人问题,他迫使下属飞行大队不停进行危险的飞行任务。而Yossarian原本想装疯来逃避任务,但他被告知军队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虽然指疯子可免飞行,但得自行申请,然而「自行申请」一事却反证明申请者本人是理性下不想死,因此根本不是疯子,故该军规形同虚设。
Hugh Laurie饰演少校de Coverley,Pianosa空军基地的中队执行官。高尚、强健的他有着自己的一套,受他人敬畏的de Coverley把时间用在投马蹄铁、用留声机听爵士乐、自己弄马提尼,以及为军官在美方占领新城时找公寓。George Clooney原本饰演Cathcart上校一角,但为了专注在执导及制片工作,他改为饰演配角加州军事学院的训练指挥官Scheisskopf,是个缺少幽默感、有野心但无能、满腔怒火的虐待狂。在学院时他使其他人犹如活在地狱般,但他本质就是个爱发火的蠢货,因此正常是不会被派上海外前线的……不过他就是被派往当地中海战区的作战主管,因而再一次令主角Yossarian受难。
其他演员有Giancarlo Giannini(饰演Marcello,下同)﹑Daniel David Stewart(Milo)﹑ Rafi Gavron(Aarfy)﹑ Austin Stowell(Nately)﹑ Graham Patrick Martin(Orr)﹑ Gerran Howell(Kid Sampson)﹑ Jon Rudnitsky(McWatt)﹑ Kevin J. O’Connor(Korn)﹑ Pico Alexander(Clevinger)﹑ Tessa Ferrer(Nurse Duckett)﹑ Lewis Pullman(Major Major)﹑ Josh Bolt(Dunbar)﹑ Jay Paulson(Chaplain)﹑ Julie Ann Emery(Marion)及Grant Heslov(Doc Daneeka)。
《第二十二条军规》下载观后评论: 结局彻底改了,Chaplain带来Orr逃生的消息变成了Milo在树上告诉他,Milo戏份加足(正如海勒自己所说的,本以为Chaplain是最鲜活的,但读者的反馈是却是Milo)其实以Scheisskopf的阅兵前后呼应还蛮有意思,Dreedle最后几分钟出来打了个酱油。Mcwatt和Snowden的死有震撼到,但是Dunbar从被失踪变成出任务死了,Nately死法也不太对,最最想看编剧怎么改编的,也是全书最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妓女追杀直接砍掉了。删掉的角色里,最遗憾的是Hungry Joe和Luciana,最后的deal没演出来,因此结局也全改了,Yo-Yo在这里变成了更重情义道德感更强的角色,诚然原著中本来就是,但是荒诞意味就大大降低了。不推荐准备看原著的人先看这个,会误导。
抱着看喜剧的心情的我在一二集被人名绕的团团转,最后只记住了major·major·major,同时心里对男主充满了抱怨,觉得这家伙衰到无可救药,然后在第三集结尾被驾驶飞机大喊着“happy happy happy”而冲向山崖自杀的队友(原谅我记不住他的名字)彻底震撼。直到这里我才开始慢慢融入这部电视剧,理解yoyo迫切回家的心情,见证着,并且感同身受着他一步步的崩溃。在我看来这不是掺杂着悲剧的黑色幽默,而是掺杂着黑色的幽默的彻头彻尾的悲剧。战争。yoyo的朋友们死去的时候,他拯救不了他们,当他最后遇到那个新兵时,他以为自己能拯救他的,但是他谁也救不了,他也救不了自己。于是他脱下了沾血的军装,无声的抗议,可是又是在抗议着什么呢?看完了结局的我怅然若失。
拍的极好。原著珠玉在前,乔治克鲁尼通过视听语言,换了一种浸入感更强的方式推给观众,背景细密地铺着淡黄色调的意大利、懒散的swing jazz,前面却是大刀阔斧的简化,Yo Yo身在这个愚蠢疯狂的局中却毫无办法,在非常短的篇幅里怎么和小说一样推到斯诺登的高潮崩溃点,就是加强Yo Yo和死去战友的感情联系和死亡原因,手法非常高超。美剧拍黑色幽默已经很成熟了,乔治克鲁尼保持punchline节奏然后偏向荒谬黑暗的那一边。本篇被压缩到6集,其实信息填的非常实,比如大家去仔细琢磨下Milo向Yo Yo解释买鸡蛋的那一小段对话。
感恩剧还是拍的挺好的,读原著的时候可以脑补了!充满诡辩,第一集Yoyo和医生的对话印象深刻:Orr疯了因为他想飞战斗任务,疯子可以退役,Orr只需提出请求,但是他一旦这么做了就意味着他不再是疯子,因为catch-22规定任何想退出战斗的人都不是疯子,所以Orr必须继续飞更多任务...军官和资本操控者才是这个故事里战争的赢家,没有完全无脑的爱国献身精神,普通人害怕的只是死亡,任何能增大死亡可能性的事物都可视为敌人,就包括官僚体制和人身绑架般的catch-22
美好的肉体!一开始只记住了Clevinger,他却首当其冲地陨落、且悄无声息。不知道是不是拍摄手法的原因,每个人在死去前留下的印象都要更深刻一些。友友好可爱,又拽又性感,举着啤酒大笑的样子刻在了俺心上www昏黄悲伤的二战色调,空军基地似有若无弥漫的黄沙,爵士乐恰到好处地出现,最喜欢友友几人在地中海边纵情的场景,“happy, happy, happy, and die”。有的地方让我忍俊不禁,模模糊糊地懂了什么是“歇斯底里的狂欢,含着眼泪的微笑”。
荒诞喜剧的表象,反战的内核,没看过电影版,但是觉得剧版也很不错。感觉相比起中国来,美国的军队还是自由的。美国人参加战争像上班一样,挣够工分就可以退役回家了,中国的军队哪有这样的。对待战争多了一重思考啊,对战争头脑发热的人应该看一看,应该努力发展经济呀,能用钱解决的事就别用命去博。战争中的赢家就是那些手握权利的人吧,让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去牺牲换取他们官阶的上升。因此想起毛岸英牺牲,对毛主席的尊敬更多一层。
好笑又可怕,二十二条军规其实就是个充满血污的牢笼,这个悖论把士兵牢牢套住。一场战争,要敬佩勇士,也同情所谓的“懦夫”,每天都在生死线上挣扎,还要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变成牺牲品,善者自刎,恶者杀人,米洛小可爱的财团,为利益可以不顾一切,约瑟夫心中也只不过想摆脱这种生活而已,到最后因因果果,始终得不到解脱,只得麻木不仁地投放炸弹。那个Italian老者还挺好玩,当个优秀的墙头草,只要Italy存在就行。
根据第22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免除飞行任务,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能提出此申请的人必然没疯,所以他必须去飞行去送死。在英文中军规和圈套是同一个词小说的主人公约瑟连续二战中一名美国轰炸兵,第22条军规是他不得不在生死线上苟且偷生,同时他也发现,原来世界到处暗藏着这种荒唐的圈套,第22条军规早已作为常用词被收入词典,而人类世界至今无法摆脱这个圈套的困扰。
精彩。配乐很好。印象最深刻的是第5集约塞连走在街上看着那些正在发生的事情时的强烈的压抑感(让我想起原著里说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做的那个鞭打马匹的梦),和原著的场景很契合,很难受很黑暗但是很真实,个人认为是全剧的高光点。结局和原著完全不同,有一种无法改变的无力感(不如说全剧都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传达的又是另外一种思想吧。但是,无论如何,约塞连还会一直活下去。
每一帧画面都很考究,服化道、配乐、演员的演技都无可挑剔,作为影视剧来说是很棒的。和小说相比,有些不同之处:①剧情按时间顺序展开,连贯性好,小说结构比较散乱,不看剧只看小说很难理出故事线②少了小说中的黑色幽默③影视剧拍出来的主题是反战,小说除了反战还有些别的,如信仰动摇、怀疑上帝。小说有小说的艺术,影视剧有影视剧的艺术,两者不能完全等同、不能互相代替。
越是看到事实的荒谬,越会同情约塞连的抵抗。黑色荒诞喜剧背后是血腥残忍和肮脏,在战争的压力和混蛋的官僚面前,谁都会成为疯子,只是隐藏在强作镇定的外表下而已,满口幸福却撞死战友的飞行员,平静温柔的好友奥尔,还有不辞而别的护士,每一个人都想离开,但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们,束缚着、压迫着他们,要么直接把他们送上战场变成战争的炮灰,要么在把他们送往战场的路上。
每集至少死一个兄弟……删掉了很多支线。这个约塞连胸肩太厚看着不精神,亚述人?和书中叙事顺序不一样,今天刚看了McWatt和KidSampson,不太敢直视屏幕。要想在战争中保有人性和理性注定要走向崩溃。这不是我所认识的黑色荒诞幽默的Catch-22,更明媚了一些,更理性了一些,甚至都没提到80次。
3.5星。毕竟原著和电影珠玉在前,所以总得来说中规中矩,即使舍弃电影的思路另辟蹊径;删掉了一些核心人物,甚至一个并做两个用;战争垄断利益集团这段似乎成了暗线。不过还是蛮好哭的,很现代的电视剧,克莱文杰唱着歌飞到云朵里去了,再也没有回来,这一下开始我就绷不住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