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
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
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因此她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又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
最终,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但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而埃莱娜也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我的天才女友》下载观后评论: 刚看了云南女高的新闻,想起知识改变命运的女主,又想起榕树根、一块屏幕。再加上最近讨论热烈的小镇做题家、985废物、北大状元抑郁症,总觉得把对读书没有太大兴趣的孩子“逼”进(好)大学可能是一件后患无穷的事情。他们的确走出去了,但谁也不知道压抑的青春期会不会在他们的大学以及工作的过程中埋下定时炸弹,更别提高压之下对书本、知识和学习的恨。所以是不是还是应该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就像榕树根那样。另一方面,虽然女高学费全免,但从理性冷血的角度来说,他们家庭也失去了一个挣钱的劳动力。想起课上讨论的“童工不合法,但如果工作得到的报酬可养活自己和家人呢”。本剧也一样,班主任去劝家长,家长恨得咬牙切齿,好在最后是读出来了。是不是更应该办小学和初中?从小观念健康的人,即使没有高中学历也不会遗弃女儿,也会积极向善?
我对这部剧简直就是,痴迷。有些可悲的是,作为女性、女孩、女人,我从来没有深刻的审视过自己的这个性别角色,以及这个性别角色作为“第二性”在社会的历史和个人的历史中,她的成长和困境。这巨大的冲击,方方面面,我匮乏的语言无法形容我灵魂的震动。我愤怒且无奈,源于制度、精神文明的落后、父权社会在当代的变换和延续,源于女性自身对知识教育和能力发展的自我放弃,更源于人类发展自我和禁锢自我的力量竟然同等强大。我感叹那么多聪明又才华横溢的人,她们不相信也没有愿望期许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不依附的个体,成为家庭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她们停止关注自己精神的成长,停止用知识教育自己,停止去发现那些加诸于身体和精神的性别枷锁并不断打破它们。歌德曾在《浮士德》的结尾写到: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女性的成长从来也是人类的成长。
四星半,色调和质感都很棒,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省却的细节感觉会对非原著党不太友好,观看的间隔久了也还得重新翻出人物介绍过一遍。部分选角(尤其街区几个男配)一开始会感觉不符合设想,除了尼诺完全是心中模样,但渐入佳境后也都越来越符合人设。尤其一开始略失望的Lila颜值不如Lenu,但越后来清瘦倔强的脸越艳光四射。影视化少了细致心理活动的弊端就是总觉得Lenu略显收敛呆滞的木钝,而其他人又经常略神经质的突然爆发。但越后面几集眼神戏的细致入微也逐渐发酵出了味道,两人双生花般交缠又微妙的互相认同欣赏互相扶持也互相嫉妒的关系就也越深入。场景展现都很符合想象,灰色的街区小巷矮楼像小城厂区,楼顶烟花的界限消失那幕也很有冲突张力,梦幻景致的夏日岛屿与柠檬却伴有不适收稍,最后婚礼那幕庶民欢愉的舞蹈也一如脑补。
莱农拥有自己的天赋和勇敢,愿意为继续上中学而与父母抗争。而爸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身上有着父亲的温润而雅,所以她的明事理与乖巧懂事不允许她做出出格的事情。相比之下,里拉的果敢是带有野性的,她的聪明也可以称为狡猾,从小就在父亲的残暴和母亲的不作为下成长,丛林法则告诉她,不屈服才能争取,这导致她的性格非常不稳定,常常把全身的力量压缩为了三分钟的冲劲,说干就干,当然也敢做敢动,这也是这个腹黑角色讨喜的地方。生活是细水长流同时伴有些微涟漪的,大部分的我们都是按部就班走完我们的读书、工作以及婚姻生活,所以莱农就是我们的镜子,照出了生活原本的样子。里拉更像是我们内心的嘶吼,不甘平凡渴望轰轰烈烈,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吧,这是整部剧与观者生活重叠时的猎奇之处。
前几集和婚礼太佳。黑色的瞳孔总是注视着被掩盖的东西 被抛弃的情人往楼下抛东西时 她痛苦地注视着心碎的窗口 此时蓝色的眼睛因为男孩的离开湿润。倒霉的父亲因为谋杀被带走时 警车扬起了好高的尘土 母亲咆哮着扑倒在地上 其他人沉默观望 只有她看到了精致店铺前锋利的微笑 一个女人。新年的夜晚 红色在烟雾中迷失 愤怒推倒高墙 起先是两个世界的人相互仇视 暗斗 某个时刻薄膜被捅破 有个在发射炮火 开枪 暴力横行 恐惧驱散人群 哥哥怒了 他疯狂的发泄 咒骂 想变更有钱 碾碎眼前的垃圾 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婚礼 管弦乐制造的音符围绕着空洞的房间 狂喜和破碎交织 场面迷醉 痛苦在发酵 看得想哭 lenu说甚至连lila都没逃出这个街区时 我的心沉下去了
2020/6/13: 背景混乱 压抑 有时残忍 伴随从童年的无知和弱小 到青春期的迷茫 渴望和冲动 看到第四集了 本来不打算追这么灰色感觉的剧的 但是越看越联想到自己童年 青春期 虽然于电影经历完全不同 但那种感觉应该人人都有 2020/6/16:第一季看完了,越来越觉得像中国小城的故事……有点太贴近生活了,我不看这种故事,童年青春期的灰暗,日复一日的上课,不知道为什么,那种感觉不想复习。女孩们看似成熟得早,但是毫无目标,无智者引导,更甚的是还有那些扯住前进脚步的“亲人”,生活里希望微弱得让人窒息。忍不住看了第二季的开头,更是让人伤心,女孩如何能挣脱环境和观念的束缚,能勇敢的,能智慧的,更能得到他人的帮助的,追求自己的生活……
莉拉太聪明了,她总是能够一眼看穿别人。第一部里面莉拉有提到,斯特凡诺对于她的喜欢,仅仅建立在不伤害利益的基础上,比起她本身,商人斯特凡诺更爱利益。斯特凡诺和索拉拉兄弟本质上毫无区别,只是他更加善于伪装自己。在看第8集以前,我确实以为,经历了许多苦难后,生活会给莉拉一颗糖,可失落才是人生的常态。埃莱娜像我们在生活中喜欢的优等生,谦逊努力,和莉拉是不同的对立面,莉拉是暴烈她是温和。她喜欢和莉拉做朋友,偶尔暴露出的嫉妒情绪,还没有来得及表现就又平复。埃莱娜在几段感情当中摇摆不定,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犹豫的结果就是几次错过尼诺。两位天才女友,各有她们的不凡,与那不勒斯的街区、众多的邻居构成了一副生动的群像。
两个女主我更偏爱勒努多一些,因为看到第一季中间部分开始,就不知不觉把自己的情感代入角色了,勒努身上有我在自己身上看得见的怯懦,这种熟悉感让我心疼她(私心很希望他和尼诺有个好结局,虽然不知道她后面还会遇到什么人)。但对尼诺来说,勒努作为女性几乎一点吸引力也没有,他对勒努说读小说没用,但我觉得勒努才是那个一直保持清醒的人,不对那不勒斯这个社区抱有任何美好的幻想,但对于莱拉,我不懂她接下来为什么会喜欢上尼诺,尤其是她已经做出了选择斯特凡诺,可能爱上尼诺是她拾起破碎已经放弃的梦想的开始,她的幻想在那个男人穿着那双鞋出现才破灭,否则她会一直待在这个社区,对她的初心来说,是个失败。
看着影视改编,突然有些东西在脑海里深化:1、莉拉和莱农的命运捆绑在很早就形成,而且其中不仅是莱农单方面的跟随,更多是暴力混乱的那不勒斯催化了两个骨子里带反抗性的女孩子的聚集与共同抗争。2、费兰特以战后暴力贫穷的那不勒斯为背景的意图,通过影视化表现更明显,更具震撼冲击。3、刚开始看到恩佐和尼诺,觉得选角有问题,但多看几眼后,两个小演员眼神和骨子里的气质,确实就是和恩佐、尼诺吻合的,是该这个样子,不能调换。4、我看的弯弯字幕组,不知道是记忆偏差还是字幕翻译,怎么觉得第一集里人名都是用的姓呢?比如斯砍诺、卡乔普,反应不过来。总之真的是舍不得看系列啊,第一眼就要暴风哭泣啊啊啊
实在喜欢这部电视剧,没看过原著但觉得小说应该更好看吧,故事将莉拉和莱农的性格刻画的太细致丰满了,其实我们每个人有可能扮演这段友情中的莉拉和莱农,彼此仰望、羡慕、嫉妒、鼓励、追逐,不管是坚定勇敢还是自卑怯懦,都会相互陪伴着成长。但成长有多难呢?她们吃力地对抗男权,想走出那片街区,但这一切都太难了。莉拉婚礼上的眼泪让我心都碎了,她以为的尊重和爱情在婚礼上都没了,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欺骗和利用。这部关于友情和成长的剧呀,其实就是不管大家的生活环境有多不同,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至少我对她们年幼时那种友情的刻画太能理解了。期待下季。
评论区很多人都对故事很有共鸣,我却时常恍惚,到底我在看她们的故事还是谁的。两个女孩都很美、很特别,但是我却无法理解她们的性格、思想;我知道我们同样是小镇少年,但我却很难联想到自己的童年;我慢慢理解了人生中的“天才朋友”是什么存在,但在我的成长中,我视为“天才朋友”的人却都只是生命的过客。我知道我和她们的世界没有交集,但我常常会想起她们,判断比较着我们各自的人生,在自卑和优越中跌宕。她们对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人,追寻着她们的步伐,我渴望逃离一些什么、也渴望去创造一些什么。这部剧让我重新审视她们对我的意义。
太喜欢!画面调色偏灰蓝,有评论觉得太压抑,但事实上,她们的童年、那个城区本来就不是令人快乐的记忆;相反,几乎每个月都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开播前我也觉得埃莲娜比lila更漂亮的选角不合理,但想到作者是有参与选角工作的,而且认真回想过后我发现,埃莲娜的漂亮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很有意义的——书中的视角都是埃莲娜自卑的视角,觉得自己长痘、胸太大、头发黯淡——但事实上没准埃莲娜真的比lila漂亮呢?Lila受大家追逐,其实更多是依赖于她的敢为人先,而自卑的人总是不如自信、有感染力的人容易成为焦点。
看来每个女生的成长经历都离不开另一个女生,双方会暗暗较劲,嫉妒,帮助,最后一起成长。但是总认为对方更闪闪发光,互相模仿。我最好的女友大我十一个月,也许小时候自我认知缺失的时候想要模仿她,甚至成为她,但是二十岁后再看,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完全不一样,我朝着大人们都喜欢的方向发展,学习尚好,懂事听话,她喜欢浓妆艳抹不顾所有人眼光周旋在一个又一个追随者之间,见面也还是会打招呼,只不过她从小一直教我穿高跟鞋,我现在还是没学会。可能在所有人眼中,自己才是那个乖巧的埃琳娜,身边会有一个叛逆自由的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