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饥饿海峡 内田吐梦
昭和二十二年,北海道岩内某当铺一家三口被人杀害,店铺遭到焚毁。不久台风来临,行驶于津轻海峡的曾云号沉没,500多人丧生。警方在核对海难死者身份时,发现两具不明身
昭和二十二年,北海道岩内某当铺一家三口被人杀害,店铺遭到焚毁。不久台风来临,行驶于津轻海峡的曾云号沉没,500多人丧生。警方在核对海难死者身份时,发现两具不明身份且伤痕可疑的尸体。经调查,得知二人系网走监狱的刑满释放人员沼田(最上逸馬 饰)和木岛(安藤三男 饰),失踪前曾与一名叫犬饲多吉(三国连太郎 饰)的人在一起。函馆警察弓坂(伴淳三郎 饰)直觉此案与犬饲有关,但犬饲犹如人间蒸发一般,此案最终不了了之。
十年后,妓女杉户八重(左幸子 饰)和一名男青年的尸体从海中打捞上来,警察味村时雄(高倉健 饰)判定二人并非自杀,男青年的主人——实业家樽見京一郎则拥有重大嫌疑。随着调查深入,那起沉疴十年的悬案也一同浮出水面……
本片根据水上勉同名推理小说改编,此后曾三次搬上电视荧幕。影片荣获1966年蓝丝带最佳剧本奖、1966年电影旬报最佳男主角奖(三国连太郎)、1966年每日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左幸子)、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和最佳男配角(伴淳三郎)五项大奖。
《饥饿海峡》下载观后评论:
三次视角转换,稳扎稳打,多场戏调度不俗,影片过半高仓健才出现。探案不是重点,至少推理部分处理得比较蹩脚,前两个小时的大背景小人物场景叙事酣畅淋漓,后一个小时却聚焦案情反而给拍薄了,给人原地踏步之感。在观众早已知晓真相情况下,仍不遗余力地表现警方的探案细节和证据推敲,未免过于拖沓。而且最关键的证据其实是那个指甲,但我没理解这个指甲能如何定罪,怎么确定指甲就是犬饲的呢,那时候又没有DNA鉴定,所以我想是否终归还是靠犬饲自己情感崩溃而招供的。这种细节真的很让人在意,感觉警方调查大多是无用的,不如不要弄得这么详细,直接打严谨的感情牌也一样很工整。犬饲和八重的床戏及其前后两场戏绝对是全片亮点,配上佛经似的充满庄严感的bgm(结尾犬饲跳海用的也是这个),表现两个可怜人抱团取暖的悲怆
三国招供闪回,以图片形式叙事。高潮段落、张力建设的浮雕冲印效果(所谓预告片中的东映106摄影方式)杀死八重和竹中已经可以定罪,只是先前的纵火和海峡行凶就成了无可考证的罗生门。老警察和三国隔笼对谈,笼内笼外是两个错位的阶级身份代表,两年后也有另一版本——黑泽大师的《天国与地狱》。结尾三国投海实在精巧,即巧妙安置道德落点的骚动,又给予了人物弧光的最大可能。终镜青津海峡吞噬犬饲,波涛滚滚,困兽犹斗,投奔怒海,饥饿罪善,谁人评说。评审团主席言此片犬饲形象或有参考基督山伯爵中当提斯,欧洲文学对于日本维新后文学影响不言而喻,还有法国文学里的另一个人物——冉阿让。此片中犬饲与《砂之器》中钢琴家不同,在那一篇中
旬报95年日影百佳第六,99年日影百佳则力压《东京物语》高居第三,社会派推理电影扛鼎之作。电影重点不在案件的设计,故悬疑气氛较弱,通过跨越十数年的案子来反映一众角色的生存状态,凶手/妓女/警察,三方人物的命运被牵扯在一起,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背后反映出时代背景下底层生活的艰难挣扎及人与人关系之间信任的缺失。三国连太郎和左幸子表演绝佳,极具张力,两人也是最适合展现人类欲望的演员之一,高仓健初出茅庐,扮演咄咄逼人的年轻警察,虽略显青涩但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21年听过的一句话,一个女演员说:她抵制住了随时可能入侵的饥饿感。今天,不知道这位女演员后来吃上饭了吗?病入膏肓的饥饿感是否依然随时入侵她的身体?更不知她用怎样的一顿饭解决了致极的饥饿感?还不知道将来的生活里她有什么办法解决她随时的饥饿感。如果没有药,她的那种饥饿病会不会随时要了她的命?她在微博里大放广告,就是给自己找治她那种病的药吧?也许,有病的演员与神经病在现实生活里并没多大差异。
本片改編於水上勉的同名推理小說,導演內田吐夢將之改編成一部披著懸疑外衣的現實主義電影。編導通過一件案件,切開了戰後整個日本社會的病痛根源:社會對貧窮之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窮人根本無法取得公平的機遇和翻身機會。儘管本片三小時節奏太過平鋪直敘,但鋪陳細膩又緊扣社會問題,極具反思的深度,內田吐夢的導演手法處理得含蓄內斂,表現人物形象又很具張力,大量佛教配樂的運用更傳達了一種悲天悯人的氛圍。
很精彩的犯罪悬疑故事。时间跨度极大,凶手的身份扑朔迷离,摇身一变之后的身份地位与他之前的犯罪事实,两相对比,更显讽刺。妓女的痴情略显悲凉与心酸,终究是自己选择的命运。十年之后的真相被揭露之时,虽然破案的整个过程显得有点简陋了些,但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必然走向,没有人能逃过命运的审判。在三国连太郎纵身一跃跳入海中的时候,留下的是身后白茫茫的海峡和惨淡的事实。
四星半。一个个鲜活又不做作的角色蹦入影像中,时代感很强。叙事一笔一划,环环扣住,工整却不刻板。然而日式影视剧常用的带有教育和引导意味的“金句”式台词,在影片后半程借着破案频频出现,破坏了节奏,也削弱了叙事张力。#很不错的观影体验,三小时就钉在沙发里,直到被一觉睡醒的老爸吼怎么还不睡觉!
8.4分左右。真是精彩,三段故事杂糅,虽然不是环形结构那样的炫技,却看得人非常舒服,三个小时层层递进,直至最后的一跃,才发现所有人都并没有完全看透真相——因为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上帝,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上帝视角。
高居旬报百大第三位的自然主义佳作。片中,左翼名导内田吐梦给予了底层劳动人民以最大关爱。杉户赴东京谋生,酒吧女掌柜与妓院老板夫妇都是好人,前者自己洗衣,后者主动为她解决配给证,甚至常去喝酒的小混混... 展开
#前半部分很不错,故事的推进节奏和乐观向上,有情有义的八重形象建立都很好,后面的故事就差了不少,犬饲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非常不喜,而且最终的结尾太生硬,搞得太有象征意义,真实性较差了很多,整体3星。
社会派推理,推理的过程本身较为平庸,能猜到结果,但着墨点主要在心理和社会风貌上,三小时稍显冗长了,但鉴于事件的十年跨度也是合理的,甚至加强了宿命感,负片效果和轻津海峡的巨浪我个人很喜欢
妓女八重得到犬饲的馈赠,珍藏他的指甲,再次见面时,犬饲不愿相认,失手掐死八重,警察逮捕犬饲,犬饲投海,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八重一往情深,居然死在了视作恩人之手。
当年算是大制作吧。今天的眼光看来,太拖沓了,而且作为侦探片基本上没有悬疑,就是一个煽情片,可能当连流行这样的叙事吧。
详情